人教版八年级下 9.1 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生活中有时需要利用摩擦,下面做法可以增大摩擦的是( )
A.在椅子下装轮子 B.在滑轮间加润滑油
C.在车轮上固定防滑链 D.把刀口打磨锋利
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B. 压路机的质量很大
C.图钉帽的面积较大 D.书包的背带较宽
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的背带较宽
B.切果器的刀片很薄
C.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
D.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4.如图所示,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用沿竖直方向的力压住一铜圆柱体两端,圆柱体对食指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F1和 p1,圆柱体对大拇指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F2和 p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5.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
A.p甲可能小于p乙 B.p甲可能大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 D.p甲 一定大于p乙
6.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现沿水平方向均切去相同厚度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则( )
A.m甲 > m乙,p甲 > p乙
B.m甲 < m乙,p甲 > p乙
C.m甲 > m乙,p甲 < p乙
D.m甲 < m乙,p甲 < p乙
7.关于重力、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
C.压强是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D.压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8.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十二生肖造型的冰车(如图所示)在“冰面”上滑出一个美丽又巨大的中国结。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冰车装有车轮目的是减小摩擦
B.人推冰车时,人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对人的推力
C.小朋友坐上冰车后,冰车对“冰面”的压强变大
D.匀速行驶的冰车在水平方向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9.下列关于某名初二学生的相关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质量约50kg
B.身高约1.58m
C.百米赛跑成绩约14s
D.双脚静止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50Pa
10.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柱体,密度分别为甲、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体积,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则( )
A., B.,
C., D.,
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在雪地里的情景。甲、乙两人的总质量相等,下列关于甲、乙两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雪地的压力比乙小
B.甲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乙对雪地的压力作用效果比甲明显
D.图中情景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12.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m乙
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二、填空题
13.随着高铁的陆续开通,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铁岭西到北京南相距约为800km,全程运行5h,全程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__km/h;以高速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宽大舒适的座椅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减小压强的。
14.我们常说“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___________比棉花大; 在公路桥上常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它所表示桥所能承受最大压力是___________ N。
15.如图所示,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边缘相齐。在其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三分之一,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__,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两个实体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小于B的边长。沿着虚线各栽去上边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A栽去的部分比B栽去的部分少)。已知A、B密度之比:,切割之前物体的边长之比,问:物体切割后高度之比:=______。
三、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地基沉降
建在地面的房屋往往会面临地基沉降问题,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就是图为地基沉降不均匀而倾斜的。房屋下方的地层通常包括土层和岩石层,岩石风化、脱落形成的细小颗粒称为土粒,土粒很坚硬,很难被压缩。但土粒之间有很多孔隙。如图a所示,土由土粒和土粒间的孔隙构成,土中孔隙的总体积和土粒的总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孔隙比,与坚固的岩石层不同,外加压力时,土粒会发生移动。重新排列、靠紧,土的体积就变小了,如图b所示,房屋对下方地层的压力很大。土层被压缩,就造成了房屋的地基沉降,因此在建造房屋之前要勤测地层,预估地基的沉降量。
(1)从土的构成看,土被压缩的体积可以认为等于______减小的体积;
(2)在一次建造房屋前的地层勘测中,从上层中取一些土作为样木,烘干后测得密度为1.8×103kg/m3,已知土粒的密度为2.7×103kg/m3,则土的孔隙比为______;
(3)对上述样本土进行压缩试验,根据得到孔隙比和所加压强的数据,画出e﹣p关系图象;
孔隙比e 0.50 0.42 0.38
压强p(×105Pa) 0 2.5 5
( )
(4)若该房屋的重力为1×107N,地基面积为40m2,下方土层厚度为6m。请根据以上数据,预估地基的沉降量为______m。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月背之旅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嫦娥四号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和落月过程,最终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为人类史上首个着陆于月球背面的无人探测器。为避免嫦娥四号在着陆瞬间“闪着腰”,工作人员给它研制了4条强有力的“腿”,让它既能平稳着陆,又能有效“吸收”着陆时产生的冲击力,防止它携带的设备被震坏。在嫦娥四号“腿”上,还“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如图乙所示)。“大脚掌”中央装有一个形如足弓的金属构件,可以有效分散冲击力。
嫦娥四号由着陆器与巡视器(即月球车,又称“玉兔二号”)组成,2019年1月3日,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有效增大了与月面间摩擦,顺利在月背表面行驶。“玉兔二号”总质量仅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1)如图甲“鹊桥”中继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受到的力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对月面的压强;
(3)若“玉兔二号”每个轮子触月面积为100cm2,则“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强为______Pa(地球上g取10N/kg)。
19.质量为70kg的李三站在水平的冰面上,若他的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问:
(1)李三受的重力为多少?(g=10N/kg)
(2)若冰面的承受的最大压强为6×104Pa,那么他能从这冰面走过去吗?
20.双轮电动平衡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小红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已知平衡车的质量为1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5×10﹣4m2(g取10N/kg)。求:
(1)平衡车的重力______;
(2)小红站在平衡车上,车对地面的压力为F1;没有站在平衡车上,车对地面的压力为F2,则F1_______F2(选填“>”、“=”或“<”),车的自身重力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红驾驶平衡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和压强______。
21.阅读下面短文,按照示例从文中找出2个跟物理知识有关的短语或句子,并分别将其涉及的物理知识填入下表的空格内。
当高台跳雪运动员出现在赛道的顶端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运动员由高处急速滑下,在即将到达赛道底部时,他的速度已达到100km/h。这时,他双膝弯曲,使劲一蹬,顺势跃向空中。然后,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他上身前倾,整个身体就像一架飞机,向前滑翔。刺骨的寒风抽打着他的脸庞,两边的雪松飞快地向后掠过。最终,滑雪板稳稳地接触地面。如图所示,是记者用照相机拍下的精彩瞬间。
短语或句子 对应的物理知识
例:运动员由高处急速滑下 重力热能减小,动能增加
1._____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滑雪板 2.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椅子下装有轮子,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滑轮间加润滑油,在接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接触面分离,可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车轮上固定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符合题意;
D.把刀口打磨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A.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滑雪板的面积较大,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压路机的质量很大,重力很大,对水平面的压力就很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增大了对路面的压强,故B符合题意;
C.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图钉帽的面积较大,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书包的背带较宽,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书包的背带较宽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切果器的刀片很薄,在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铁轨下面铺枕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由图示知,圆柱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食指对圆柱体向下的压力和大拇指对圆柱体向上的压力的作用处于静止,则手指对圆柱体向下的压力与重力之和等于向上的压力,而手指对圆柱体的压力与圆柱体对手指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F1故选B。
5.D
【详解】
正方体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所以有
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为,,因为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有
由图可知
所以有
切去的体积相同,则有
因为,所以得
则切去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
乙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
所以
则有
因为
所以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
由图示知,两个正方体的底面积及高度关系为
S甲切去相同厚度,甲、乙减少的重力分别为
G1=m1g=ρ甲S甲 h,G2=m2g=ρ乙S乙 h
据题意有
ρ甲S甲 h=ρ乙S乙 h
则有
ρ甲S甲=ρ乙S乙
而甲、乙的质量
m=ρSh
所以
m甲设甲、乙的边长分别为a和b,则有
ρ甲a2=ρ乙b2
据得
,
而
a所以
p甲>p乙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影响压强的因素有压力和受力面积,且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所以越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故B错误;
C.根据压强的概念可知,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故C正确;
D.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一定竖直向下,且压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冰车装有轮,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推车时,人对车的推力和车对人的推力是相互作用力,即人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对人的推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朋友坐上冰车后,车对冰面的压力(等于车和人的总重力)增大,受力面积不变,故车对冰面的压强变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奥会闭幕式上,匀速行驶的冰车在“冰面”上滑出一个美丽又巨大的中国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在改变,没有处于平衡状态,故在水平方向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中学生年龄较小,体重较轻,质量在50kg左右,A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二学生年龄较小,身高在158cm=1.58m左右,B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
C.初二学生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4s,C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4m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
左右,D不符合实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本题中,实心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实心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已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①
已知,故有
由①式有
②
现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体积,设甲、乙切去掉的高度分别为和,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减小值之比为
③
将②代入③得
即
即现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体积,甲、乙对地面压强减小量相等,故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相同,即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
解:A.当质量相等时,重力相等,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故A错误;
B.甲的受力面积变大,对地面的压强减小,故B错误;
C.乙的受力面积小,在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故C正确;
D.当压力相同时,无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即
h甲剩=h乙剩
压强相等,即
p甲剩=p乙剩
根据
可知
ρ甲=ρ乙
由图知,甲切去的体积较小,且ρ甲=ρ乙,由可得,可知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故选D。
13. 160 静止 增大受力面积
【详解】
[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高铁全程平均速度为
[2]坐在行驶的动车中的乘客,以高速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车厢与乘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3]宽大舒适的汽车座位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座位对人的压强。
14. 密度 1.96×105
【详解】
[1]在体积相同时,铁的质量比棉花的大,那么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大。
[2]图示表示桥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
m=20t=20000kg
那么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F=G=mg=20000kg×9.8N/kg=1.96×105N
15. 增大 不变
【详解】
[1][2]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在木板A运动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因在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三分之一时,木板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即受力面积变小,而压力不变,由 可知,木板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增大。
16.
【详解】
由题意知,沿着虚线各截去上边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由
F=G=mg
知,它们截去一部分后,各自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即
正方体B沿虚线截去上边部分后,高度不变,体积为原来的一半,根据
有
则物体切割后高度之比
根据题干中已知的正方体A、B的边长之比和密度之比有
即物体切割后高度之比为
17. 土粒间的孔隙 0.5 0.32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土被压缩的体积可以认为等于土粒间的孔隙减小的体积。
(2)[2]由题可知土的密度为=1.8×103kg/m3,土粒的密度为=2.7×103kg/m3,烘干前后土的质量不变,只是蒸发掉了水分,设土的质量为m,则土的孔隙比为
e==0.5
(4)[3]地面受到的压强
由题可知孔隙比e==则有
V孔=
由图可知,土没有受到压强时孔隙的总体积是
V孔1=V土×40m2×6m×()=80m3
此时压强是2.5×105Pa对应的孔隙比是0.42,房屋下面土中孔隙的总体积是
V孔2=40m2×6m×()=67.2m3
孔隙压缩的体积
ΔV孔=V孔1-V孔2=80m3-67.2m3=12.8m3
地基的沉降量
18. 不是 减小 3750
【详解】
(1)[1]如图甲“鹊桥”中继星在轨道上运行时,运动方向不断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一直在变化,故意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2)[2]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3)[3]“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力为
则“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强为
19.(1)700N;(2)不能
压强综合计算,根据压强的公式计算他对冰面的压强。
【详解】
(1)李三受的重力为
(2)李三行走时与冰的接触面积为0.01m2,对冰面的压强为
冰面的承受的最大压强为6×104Pa<7×104Pa,所以他不能从这冰面走过去。
答:(1)李三受的重力为700N;(2)他不能从这冰面走过去。
20. 100N > 不变 500N 2×106Pa
【详解】
(1)[1]平衡车的重力
G车=m车g=10kg×10N/kg=100N
(2)[2]小红站在平衡车上时车对地面的压力F1=G人+G车,没有站在平衡车上时车对地面的压力F2=G车,所以F1>F2。
[3]因车的质量不变,根据G=mg可知,车的自身重力不变。
(3)[4]小红的重力
G人=m人g=40kg×10N/kg=400N
小红驾驶平衡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力
F1=G人+G车=400N+100N=500N
[5]车对地面的压强
21. 使劲一蹬,顺势跃向空中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详解】
[1]短文中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短语或句子是“使劲一蹬,顺势跃向空中”。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地面对脚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样运动员就顺势跃向空中。
[2]滑雪时脚要穿长长的滑雪板,这是因为雪很松软,人如果不穿滑雪板在地上行走时,由于雪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强,人的双脚会陷入雪中。穿上较宽较长滑雪板,可以增大受力面积,人对雪的压强大大减小,从而可以顺利滑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