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清中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清中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6 18: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普通班)
命题人:李海涛 审核人:陆红艳 分值: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狭隘(ài) 槲(hú)寄生 紫绡(xiāo) 悄(qiǎo)无声息 B.浸渍(zì) 龟(guī)裂片 逶迤(yí) 夙遭闵(mǐn)凶 C.渣滓(zǐ) 白芨(jī)浆 栈(jiàn)桥 殒(yǔn)身不恤 D.攒(zuán)射 宿舂(chōng)粮 俯瞰(kàn) 殚(dān)精竭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布署  萦绕  响遏行云  捷然不同
B. 厮打  桎梏  坐壁上观  破釜沉舟
C. 阻梗  谛造   砭人肌骨  防御攻事
D. 陷阱  融洽  惨淡栗冽  耳熟能详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4分)
▲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
4. 读下面的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5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于成龙传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中学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劄①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②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迁湖广总督,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中学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綈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①劄,古代一种公文。②诇:xiòng,刺探
5.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龙抚其渠彭百龄 渠:首领
B. 甫成,山水发??????? 甫:刚刚
C. 桥圮,坐夺官??????? 坐:因此
D. 成龙兼摄两巡抚事??? 摄:代理
6. 下列各句分别表现于成龙处事讲究策略和深得民心的一组是(?? )
A. 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B. 伪为丐者,入其巢/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C.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D. 成龙擒斩之/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 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C.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了心理战,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8. 将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亦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分)
三、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 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 “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2)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定乎内外之分, ▲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边庭流血成海水, ▲ 。(杜甫《兵车行》)
(5). ▲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 ▲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 ▲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8)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瓦屋听雨
①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到了黄昏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蚕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夜色渐渐浓起来,人家的窗户大都紧紧地闭着,朦胧的灯光影影绰绰,透过雨窗望去,模糊得像瞌睡人的眼睛。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雨丝连接起来了。
②本想出去走走的,雨却越下越大了。也罢,今夜就安心呆在屋子里独自听雨,享受这无边的雨意吧。
③我的居所是几间瓦屋。这种过时的建筑懒懒散散地分布在城市的一隅,恰好为喜欢怀旧的人们营造出古朴的意境,更何况我对原汁原味的雨声有着久违的想念。这些瓦屋据说很快就要被拆除了,这当然是一桩好事。但对于听雨而言,瓦屋却是难得的佳处。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雨是世上最轻灵的东西,能将那厚重的钢筋水泥敲响么?瓦屋就不同了,它不像高楼那样庞大而僵硬,雨滴敲在上面,立即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
④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平常里它们总是一言不发,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又像是怀春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混乱不堪又似包罗万象,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浸漫漶出不尽的情意。
⑤实际上,一个人愿意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回雨,他心中一定有了某种牵念和感喟。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当然,在人的种种情愫中,应数爱情最令人心动勾人魂魄了。我时常把雨声想像成顾盼生辉的少女在舞蹈,她们的舞步时而齐整,时而凌乱,时而轻盈,时而沉重,传出变化多端的情感体验。有时候,像在诉说喃喃的情话,有时候,又像在焦急地呼喊,想要答应,又辨不清是谁的声音……
⑥我曾困惑于古人填词作诗,为何总喜欢运用雨的意象。今夜瓦屋听雨,算是有了一些感悟。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南宋词人蒋捷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际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少不更事的时候,总不在意也无法理解雨的内涵,及到饱经世事历尽人间沧桑的暮年,方才生出“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原来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之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说还休的惆怅。
⑦雨还在屋顶上轻轻的弹唱。在这座脚步繁忙的城市里,还有多少人能摈弃尘世的杂念,投入地听一回雨呢?
11、文章第2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12、文章第③节,作者为什么说“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4分)
13、作者在瓦屋中听雨,产生了哪些感悟?(6分)
14、联系本文,探究“雨”这一意象长期成为文学作品描写对象的原因。(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汉语文学的新阶段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
陈晓明
2011年夏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五部长篇小说摘得桂冠。
本届茅盾文学奖固然有各种经验可以总结,但我以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评委们能从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作家的成就和作品的文学价值,这就把茅盾文学奖推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也就是为中国文学立标杆,为往圣传精神,为未来寻道路。我个人以为,这次评选出的五部作品,基本可以担此重任。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思想性不够深厚而困扰,但我们要什么样的思想性,却并不清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的思想性依赖时代精神,90年代才开始以个体为本位展开思想性探究,直至21世纪,中国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生命体验的感悟,这才开始有个人的坚实性和深刻性。如莫言的《蛙》对生命存在的透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对农民的自我醒觉意识的描述,张炜的《你在高原》对50年代人的注视与历史反思,都给人强烈的触动。
自白话文学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就深受西方的影响,历经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在80年代则转向借鉴欧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但90年代以来,中国长篇小说在思想上和表现方法方面,也到传统文学中寻求资源。获奖作家们在这方面做得颇为突出。他们的作品已经不再那么鲜明地看到西方文学的直接痕迹,西方与中国传统,都转化为个人更为内在的文学经验,更为自然地融会于小说叙事中。
80年代的长篇小说,因为时代反思性背景的同一化,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规范化,长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其实是颇为整齐接近的。90年代的个人化叙事,不只是为思想的非同一性建立起开放的语境,同时为表现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仅就这五部获奖作品来看,张炜的主观化的昂扬叙述与毕飞宇的客观化的冷峻叙述相去甚远;而同是诡异莫测的叙述,《蛙》的多文本策略与《一句顶一万句》的分岔延异式的叙述大异其趣,但都让人感受到独辟蹊径的高妙。就是毕飞宇在冷峻中透出的光亮与刘醒龙在苍凉中显现的温馨也是各具韵味。
当然,这五部以及当今汉语长篇小说,无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例如,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和叙述的推动机制问题,如何在更为复杂的思想层面反映现实和反思历史,如何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等等,依然要面对严峻的挑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本届茅奖评奖也为这些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16、作者认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6分)
17、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当今汉语长篇小说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作答。(6分)
七、作文(70分)
18.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常引申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普通班)
参考答案:
A;2. D.(A. 部署、截然不同;B. 作壁上观;C. 缔造、防御工事);
3、(4分)先秦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是寓理于形,借助形象议论说理。【评分参考】答案包含2个要点:答出“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给2分,答出“寓理于形”或“借助形象议论说理”给2分。
4.(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 (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答出任意四点即得满分)
5. C(坐:犯罪)(3分)
6.B(A项、D项的前句均不能表现处事策略;C.后句跟得民心无关。) (3分)
7.D(“天下廉吏第一”是舆论对于成龙的评价,不是皇帝对他的褒奖。)(3分)
8.(略)
9.(1) 阳关指的是“阳关曲”(“阳关三叠”或“渭城曲”)。(1分)因为《阳关曲》表达的离愁加重了词人此刻的离愁,愁上加愁。(1分)
(2) 比喻。(1分)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2分)
(3) 思想感情: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2分)具体分析: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1分)诗人想象奇特,感情真挚深沉。(1分)
10.(略)
11 (4分 )①"在屋子里独自听雨"照应了文题;
②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看雨,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听雨;
③“听雨”是全文的抒情线索,由“听雨”串联起下文,使文章成为缜密一体。
(每点2分,答对2点得满分)
12 (4分)①高楼庞大而僵硬,雨滴在上面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②身居高楼的人不能真正地亲近自然,听不到原汁原味的雨声。所以说,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一个原因2分)
13(6分)①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
②人生际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③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之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说还休的惆怅;
④在繁忙的城市里,已很少有人能摈弃尘世的杂念,投入地听一回雨。(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14(6分)①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雨能让人享受亲近自然的雅趣。
③能寄托人们不同的情感。
④雨能让人摈弃尘世的杂念。 (6分.1点2分,答对3点得6分.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5(6分)首先,交代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1分);
其次,高度评价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重大意义(2分);
再次,从五部获奖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综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成就(2分);最后指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1分)。
16(6分)
以历史性的高度(1分),
为中国文学立标杆(1分),
为往圣传精神(1分),
为未来寻道路(1分);
为当代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2分)。
17(6分)思想深刻(或 “坚实深刻”);融合传统,贯通中西;风格多样,个性鲜明(或“叙事个人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言要有概括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