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5 03:0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单选题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判断(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麦浪起伏 B.尘土飞扬 C.花香四溢 D.大雪纷飞
3.如图所示,用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小纸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梳子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梳子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梳子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梳子与纸片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4.“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其原因是(  )
A.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B.断面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互相抵消
C.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断面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5.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破镜难圆---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摘较大的水银---分子间有引力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存在空隙
D.施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对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B.如图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轻质小球时的情况,说明该小球带正电
C.如图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如图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塑料吸管一端,相互吸引,说明吸管一定带正电
7.下列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空气瓶中,说明二氧化氮分子是运动的,空气分子是静止的
B.乙图中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C.丙图把活塞迅速压下,玻璃筒中的硝化棉燃烧,说明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减少
D.丁图为四冲程汽油机的吸气冲程
8.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物件一定带负电
B.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涂料小液滴喷向物件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9.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其中A球带负电。现将A分别与B、C靠近,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一定带负电 B.B球可能不带电
C.C球一定带正电 D.C球可能不带电
10.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
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11.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张开瞬间电流的方向是由金属箔到金属球
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验电器金属球上
C.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负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D.正电荷从验电器金属球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雪融化成水内能不变
B.夏天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秋天雾气弥漫,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D.冬天雾凇挂枝,雾凇由水凝固形成
13.如图所示,老师正在演示“静电章鱼”实验,她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对该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塑料丝和塑料管带电是因为摩擦创造了电荷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14.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张情境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吸引
B.图乙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C.如图丙,开关闭合后,用导线触接L2两端时,L1发光,L2不发光
D.如图丁,用橡胶棒把验电器A和B连接起来,B的金属箔会张开
15.秋天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头发会变得蓬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B.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头发和梳子带同种电荷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后变得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是游客在科技馆触碰静电球的情景,她的头发蓬松飞扬,是因为_______(选填“同种”或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7.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由于带电体有_______的性质,若镜面带正电,则在摩擦过程中镜面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8.生活中的“吸”字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______的作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带了______。
19.如图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梳子与图中的______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梳子带______电,将梳子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其金属箔片会______。
20.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______。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力。
三、综合题
21.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
A.道耳顿模型特点: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汤姆生模型特点: 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22.如图1为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如图2为卢瑟福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α粒子散射实验图,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
(1)卢瑟福的实验支持还是否认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请说明理由.
(2)建立符合卢瑟福实验的原子结构模型(可以文字叙述,也可作图说明).
23.如图所示的装置,是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一台静电发动机。他们将两个塑料杯的外面都包裹一层铝箔,将两个杯子套在一起并在外面再套一个塑料杯,制作成简易电容杯。再将一个塑料杯周围均匀的贴上铝箔条,用笔尖在塑料杯顶端顶出个凹坑,制成转杯。用笔将转杯支撑在底座上,然后将电容杯中接出的一个铝箔条与转杯一侧的铝箔条接触,用塑料吸管做支架,固定一个铝箔条并使其与转杯的另一侧接触。静电发动机就制作完成,同学们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重复几次后,便观察到转杯转动了起来。
(1)为了实验现象明显,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其带________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可将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由于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在_________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净化器.
由于雾霾天气的增多,空气净化器逐渐走入家庭,其工作过程(如图甲)是:脏空气进入净化器时,灰尘被正电钨丝放电而带上正电,流到负电格栅板时,带电灰尘被吸附,此后经过活性炭层时,化学有毒气体被吸附,排出空气的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多次循环后变成洁净空气.
洁净空气量(CADR)是反映其净化能力的性能指标,CADR 值越大,其净化效率越高.利用CADR值,可以评估其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效果.按下列公式计算CADR=2.3V/t(V:房间容积; t: 空气净化器使房间污染物的浓度下降90%运行的时间,)其铭牌如表所示:
规格 额定电压 频率 额定功率 洁净空气量(CADR)
GH-2034A型 220V 50HZ 44W 138m3/h
(1)负电格栅板吸附灰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房间的使用面积为18m2,高度是3m此空气净化器___ (能 /不能)在1小时内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
(3)可变电阻是制作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常用元件,图乙为其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保持6V恒定,Rt为可变电阻,其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如图丙所示,R0为定值电阻,当浓度为0. 031%时,电压表示数为1V,则R0阻值为_______Ω,当电压表示数大于3V时,二氧化碳浓度大于_______________%,此时空气净化器会自动报警.
25.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_____(选填“行星”、“恒星”或“卫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对_____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请将下列物体按照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原子、电子、生物体、太阳系、地球_____.
2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宇宙从何而来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高得无法想象,这时物质的状态至今还无法描述。这种状态可能极不稳定.最终,“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行星和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星际介质在某些条件下形成恒星后会进入称为主序星的稳定期。太阳目前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由正、负电子和质子、氦的原子核构成.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反应是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释放出的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并同时以每秒4.2×109 kg向外抛出大量物质,将来会发展到红巨星阶段并最终塌陷为密度很大的白矮星。
根据哈勃发现的谱线红移现象推断,星系仍在远离我们而去,它提供了宇宙膨胀的证据。
我们可用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类比宇宙,小塑料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小塑料粒周围的其他小塑料粒都在离它远去(如图所示)。
(1)太阳内部进行的______反应是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并释放出能量;
(2)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并认为______ ;
A.目前宇宙仍在不断地膨胀
B.目前宇宙膨胀已结束且开始收缩
C.目前宇宙已处于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的稳定状态
D.宇宙膨胀早已结束,目前处于静态
(3)用一个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做演示实验类比宇宙空间膨胀过程的特点。下列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______;
A.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C.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D.用照相机成像原理研究人眼的成像原因
(4)太阳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先后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主序星 红巨星 白矮星 星际介质
B.星际介质 主序星 红巨星 白矮星
C.星际介质 红巨星 主序星 白矮星
D.白矮星 红巨星 主序星 星际介质
(5)太阳从开始演化到最终,经历的几个阶段相比,其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致是______。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A.麦浪起伏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由于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梳子是不容易导电的,属于绝缘体,故B错误;
C.梳子与头发摩擦,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故C正确;
D.梳子因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小纸片,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玻璃打破后,由于两块玻璃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
故选C。
5.A
【详解】
A.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A符合题意;
B.两滴水银能自动结合,是因为相水银分子之间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相互吸引,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存在间隙,故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施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是因为盐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丝绸带上负电,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排斥轻质小球,说明该小球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吸管,说明吸管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A.抽出玻璃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的瞬间,水蒸气的内能通过做功的形式转化为塞子的动能,故B正确;
C.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体积,对气体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汽油机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端向上端运动,是排气冲程,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物体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C.小液体之间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液滴不是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由题意知,A小球带负电,A靠近B时,相互吸引,则B可能带正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A靠近C时,相互排斥,则C带负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固体物质分子间隔很小,分子活动不明显。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大,与同学们在教室的活动状态不相符。只有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与题目例子相似,分子间隔不太大,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之内。
故选B。
11.D
【详解】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接触验电器后,电子从金属球到金属杆,故电流的方向为由金属箔到金属球,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金属球后,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验电器金属球上,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都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负电荷从橡胶棒转移到了金属球上,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A.春天冰雪消融,雪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夏天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故B正确;
C.秋天雾气弥漫,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冬天雾凇挂枝,雾凇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13.C
【详解】
A.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毛皮和塑料丝以及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它们之间存在得失电子的现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所以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故B错误;
C.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
A.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带同种电荷,根据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面,由图乙知,电子带负电,向右定向移动,故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由图知,两灯串联,当用导线触接两端时,灯被短路,不发光,灯发光,故C正确;
D.由图丁知,验电器A带电,用橡胶棒把验电器A和B连接起来,因橡胶棒是绝缘体,在A和B之间,没有电荷的转移,故B不带电,金属箔不会张开,故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同种 失去
【详解】
[1]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蓬松飞扬。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了带负电的电子,从而有了多余的正电荷,带正电。
17. 吸引轻小物体 失去
【详解】
[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18. 大气压 电荷
【详解】
[1]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利用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将饮料压入嘴中。
[2] 梳子经摩擦后带了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19. 毛皮 负 张开
【详解】
[1][2]由图可知,梳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最强,它应该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最弱的摩擦最容易起电,因此梳子与毛皮摩擦最容易起电。且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因此摩擦后梳子带负电。
[3]梳子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会把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使验电器带上负电,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20. 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详解】
[1]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是因为汽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不容易把它们拉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大于斥力。故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1. 原子核 B C
【详解】
(1)[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3]通过上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应如图C,故选C。
22. 否认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因是: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很小,里面有很大的空间;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详解】
(1)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因而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的观点存在的缺陷.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嵌着葡萄干的面包”或“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解:卢瑟福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点睛:(1)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其原子结构模型也存在缺陷.(2)卢瑟福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3. 绝缘体 负 排斥 排斥力
【详解】
(1)[1]为了防止铝箔上的电荷转移到支架和底座上,所以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绝缘体。
(2)[2][3][4]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橡胶棒的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此时铝箔细条片和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排斥力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24.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能 10 0.035
【详解】
(1)[1]由图甲知,正电钨丝使灰尘带正电,因为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负电格栅板能吸附灰尘的;
(2)[2]由题可知,房间体积V=Sh,由表格数据知:洁净空气量CADR=138m3/h,
所以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的时间:
t= == =0.9h,
所以能在1小时内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
(3)[3][4]由图乙知,R1、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电压,由图象知,当浓度为0.031%时,R1=50Ω,电压表示数为1V,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得:
R0== =10Ω;
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R1的阻值:
R′1= =10Ω,
由图象知,R1阻值越小,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此时二氧化碳浓度为0.035%,即:当电压表示数大于3V时,二氧化碳浓度大于0.035%。
25. 恒星 宇宙大爆炸 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电子.
①银河系中有大约20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②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那么整个宇宙的体积也就在不断的扩大,也就是整个宇宙在不断的膨胀中.
③太阳周围有八颗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个;地球及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详解】
①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②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对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③原子、电子、生物体、太阳系、地球中,按照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电子.
故答案为恒星;宇宙大爆炸;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电子.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论,对物体尺度大小要有一定的了解.
26. 核聚变 A D B C
【详解】
(1)[1]太阳内部进行的核反应是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并释放出能量。
(2)[2]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
故选A。
(3)[3]A.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将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作宇宙,金属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这里运用的是主要一种思维方法类比法。A中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B不符合题意;
C.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采用了科学推理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照相机成像原理研究人眼的成像原因时采用了类比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4]根据题意知太阳的最终演化过程为:星际介质→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
故选B。
(5)[5]太阳从开始演化到最终,经历的几个阶段相比,其密度的变化情况大致是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