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 5 草船借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 )
A.孙悟空 B.武松 C.诸葛亮 D.贾宝玉
2.下列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管理并安排)
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C.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不要轻易出动
D.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船行驶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风向一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下面词语全是一类的一项是( )
A.滔滔不绝 依依不舍 欣欣向荣 洋洋得意
B.两袖清风 鞠躬尽瘁 兵强将勇 铁面无私
C.逼上梁山 三顾茅庐 大闹天宫 哀哀欲绝
D.喃喃自语 踌躇不决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镌刻(juān) 迸裂(bònɡ) 请勿自误(wù)
B.瞑目(mín) 呐喊(nà) 踉踉跄跄(qiānɡ)
C.猕猴(mí) 胯下(kuà) 抓耳挠腮(sāi)
D.幔子(màn) 肋骨(nèi) 芝兰相衬(zhī)
5.下列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
B.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C.诸葛亮知道曹超有谨慎、多疑的特点。
D.诸葛亮和鲁肃在船中饮酒取乐。
二、填空题
6.查字典
1.“蹈”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蹈”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踩,践踏;②实行,遵循;③跳动。在“手舞足蹈”一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2.“屈”字是(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7.词语搭配,填写一个字
( )军令状 ( )酒席 ( )战鼓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熠熠发光的金字塔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风停了,山中的一切变得非常幽静。(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我是春雨,我将滋润大地万物。(照样子,写句子)
假如我是树林,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大海,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个反问句,赞美你喜欢的一个同学或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敏生气地说:“你要听医生的指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你一定要这样做。(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0.解释下列画线词。
(1)旁若无人( ) (2)若某等之见( )
(3)必弃城而走( ) (4)吾兵止有二千五( )
1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部分的大意。(各不超过10个字)
第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3、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1)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
(2)抚掌而笑:__________________
(3)拍手大笑:_________________
13.上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下列两组对比的作用。
(1)司马昭与司马懿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官“无不骇然”与孔明“抚掌而笑”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
14.这个故事中,孔明计策为何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对文中故事里的人物各有怎样的认识?请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诸葛亮 ( )的司马懿
16.请给故事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②曹操得知江上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早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7.联系上下文,理解“虚实”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画线句子①是关于人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诸葛亮当时内心的___________。画线句子②主要是关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曹操________的特点。
19.了解人物的思维,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你思考诸葛亮一系列行动的动机:选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是为了___________;“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___________。由此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的人。
20.“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诸葛亮。
2.B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作答。
B项错误,动静:①动作或说话的声音。②情况,消息。在这里指的是不见诸葛亮有什么情况,消息。故错误,选B。
3.A
【详解】
此题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滔滔不绝:指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势繁盛。
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神态。A选项中的四个词语都是AABC型词语。
两袖清风: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兵强将勇:形容军力强大。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逼上梁山:被逼上梁山做土匪。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大闹天宫:可以指向旧势力宣战的造反精神。
哀哀欲绝:悲哀到了要气绝的地步,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喃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踌躇不决: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伶牙俐齿: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4.C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A选项:错误。“迸裂”的“迸”应改为(bèng)
B选项:错误。“瞑目”的“瞑”应改为(míng)“踉踉跄跄”的“跄”应改为(qiàng)
C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
D选项:错误。“肋骨”的“肋”应改为(lèi)
5.D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诸葛亮和鲁肃在船中饮酒取乐”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6. 足 10 ③ 半包围 Q 尸 5
略
7. 立 摆 擂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根据后面的词组,选择一个合适的动词填入词组中,注意所组成词组的合理性。
8. 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没有人能一滴不掉。 金字塔是结晶。 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略
9. 示例:风不走了,山中的一切变得非常幽静。 示例:在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像一粒尘埃。 给予万物绿荫 给鱼虾温暖的家 张老师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难道这样的老师不应该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吗? 周敏生气地说他要听医生的指挥。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你不得不这样做。
略
10. 好像 如果 跑 只
11. 司马懿中计。 诸葛亮释计。
12. 故作坦然轻松,以诱司马懿中计,这是故作镇定的笑。 见魏军远去,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这是轻松的笑、侥幸的笑。 胜利之后的开怀大笑,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弄司马懿的笑。
13. 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以众官的惊慌失措突出了孔明的大智大勇
14.①诸葛亮“表相”做得好,让司马懿疑得合理,顾虑重重而不敢冒险;②诸葛亮知已知彼,利用司马懿“生性多疑”的弱点,以“空城计”出奇制胜。
15. 神机妙算 多疑自负
16.空城计
略
17.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18. 语言 神态 从容自信 语言 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19. 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 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 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20. 比喻 放出的箭很多,像雨滴一样密密麻麻的
17.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虚实”的意思: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在文中指因为雾太大,敌人忽然来攻,曹操看不清实际情况。
18.
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话是对诸葛亮的神态与语言描写,“笑”是对诸葛亮的神态描写,“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是对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所以诸葛亮笑了,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内心的从容自信。
“曹操得知江上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是对曹操的语言描写,他因为雾太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他看不清虚实,所以不敢轻易出动,体现出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特点。
1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中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20.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放出的箭比作下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出的箭很多,像雨滴一样密密麻麻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