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5 03: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两盆水里都装有冰块,甲盆里冰块比乙盆里冰块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两盆水中的冰都没有熔化完以前,则(  )
A.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B.乙盆中的水温度高
C.甲盆中的水温度高 D.无法确定
2.对以下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寒暑表测得某地当时的气温是17℃
B.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C.烧开的水在壶口周围会形成大量的“白汽”,这是汽化现象
D.图中描述的是松香凝固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3.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4.图为某物质均匀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75℃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该物质在第15min时的温度为80℃
5.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海波 C.松香 D.沥青
6.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可能是沥青
C.在第2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该物质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7.某种物质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高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这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图象是(  )
A. B.
C. D.
8.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9.气势磅礴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2021年12月21日,受持续降温天气影响,黄河壶口段出现流凌、冰挂景观,瀑布波涛汹涌浮满冰凌的河面恰如一条白色的巨龙。“冰凌”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10.学完了热现象内容后,在标准大气压下,小刚有以下的一些想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室外温度为-10时没有水蒸气
B.用热水壶烧水,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汽化
C.水的温度达到0才能变为冰,水变为冰时放热温度降低
D.将-10的冰块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再立即放入0的房间,冰会变多
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加热时的初温时48℃ B.该曲线可能是玻璃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C.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D.该物质整个熔化过程用了16分钟
1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CD段是气态
C.海波在BC段内能增加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屋檐下的冰锥,它是屋顶上的雪在阳光的照射下______,雪水在下流的过程中又______成冰,就形成了冰锥。(两空都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其中______物质是晶体,在第7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状态,该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1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固体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8 min时物质处于_____ (选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共存态”),实验后酒精灯中剩余酒精的热值___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16.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三、综合题
17.材料阅读。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有结核。当温度低到凝固点以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以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知,水结成冰,至少要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
(3)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水冻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的水覆盖率高达70.8%,水循环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从根本上说,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是____________。
18.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
(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
(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19.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最先结冰的是 ________(填“土路表面”或“水泥桥面”);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 ________;
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 ________;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的还原了该邮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 ________.
20.近年来,我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多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发射场点火发射,将“神舟号”载人飞船顺利送入太空,如图所示.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将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有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相关原因).
(3)请你再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________
(4)“神舟号”返回舱在着陆地球表面时,返回舱穿越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温度非常高,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材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请说明特殊涂料是怎样起作用的____________ ?
21.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 (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例 不当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如上图打开水箱盖时,上方冒出白汽,这是_______现象.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
A.30% B.40% C.60% D.90%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两盆水里都装有冰块,甲盆里冰块比乙盆里冰块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两盆水中的冰都没有熔化完以前,两盆中都是冰水混合物,都保持在熔点的温度,故两盆水的温度相同。故A正确,符合题意,BC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A.由图可知,寒暑表测得的气温是-3℃,故A错误;
B.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当锅里水沸腾后,碗里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与锅里水温度相等,不再吸热,故碗里的水不会沸腾,故B正确;
C.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图是晶体的凝固曲线,松香是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3.A
晶体凝固图像问题看清温度保持不变段。
【详解】
A.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0℃,故A正确;
B.在0至5min物质温度大于40℃,处于液态,故B错误;
C.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在CD段物质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4.D
【详解】
A.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从8min到18min时,温度没有变化,说明处于固液共存态,由此判断该物质属于晶体,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处于固液共存态时温度是80℃,即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B错误;
C.该物质在凝固过程是从8min到18min,共用时10min,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在第15min时,对应的纵坐标温度为80℃,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蜡、松香、沥青无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因此都属于非晶体;海波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ABD.分析图像可知,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而沥青是非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故ABD错误;
C.在第20 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故选C。
7.C
【详解】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是不变的;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吸热升温。物质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处于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处于液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均为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处于固态,还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冰凌是由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块,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
A.任何温度下,水都能蒸发变成水蒸气,因此寒冷的冬天室外温度为-10时空气中也有水蒸气故 A错误;
B.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用热水壶烧水,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沸腾,剧烈汽化,但是任何温度下,水的蒸发都会发生,故B错误;
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冰是晶体,水的温度达到0才能凝固为冰,水变为冰时放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
D.-10的冰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再放入0的房间,温度较高的水会把热量传递给-10的冰,水放出热量结成冰,所以冰会变多,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如图所示,该物质加热时的初温时32℃,熔点为48℃,故A错误;
BC.该曲线中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48℃不变,属于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玻璃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C正确;
D.该物质整个熔化过程为8~16min,共用时为
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由图可知,海波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熔点是48℃,故A错误;
BD.由图可知,第6min时海波刚刚开始熔化,第12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在CD段是液态,故BD错误;
C.海波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此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C正确。
故选C。
13. 熔化 凝固
【详解】
[1][2]屋檐下的冰锥,它是屋顶上的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先由固体变成液体,即发生熔化;水在下流的过程中又由液体变成固体,即发生凝固,就形成了冰锥。
14. A 固液共存 不变
【详解】
[1]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熔化,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熔点,因此图A物质为晶体,其熔化过程中不变的温度为80℃。
[2]由图像可知,物质A从5分钟开始熔化,到10分钟熔化完毕,在7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由图像可知,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
15. 晶体 固液共存态 不变
【详解】
[1]如图所示,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是晶体。
[2]第6min开始熔化,第12min结束熔化,故在第8min处于固液共存态。
[3]实验后酒精灯中剩余酒精的热值不变,因为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无关。
16.凝固
【详解】
正十一烷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放热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
17. 凝结核 有结核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达到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投进去一些小石头 太阳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故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
(2)[2][3][4]由材料可知,水凝固成冰,需要有结核、达到凝固点和继续放热。
(3)[5]热水一般是沸腾的水,而过热水是指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4)[6]根据“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故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
(5)[7]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
18.(1)√;(2)√;(3)×;(4)×;(5)①√,②×,③√
【详解】
(1)零度时水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此选项错误.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这是熔点的定义,此选项正确.
(3)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
(4)非晶体虽然没有熔点,熔化时也要不断吸热,此选项错误.
(5)①固态氢的熔点为-259℃,则凝固点为-259℃,-265℃低于氢的凝固点,所以已经凝固,为固态,正确;
②由表格中数据知,金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错误.
③水银的凝固点为-39℃,-4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所以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2)√;(3)×;(4)×;(5)①√,②×,③√
19. 水泥桥面 熔点 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2.6℃
【详解】
(1)水泥比泥土的比热容小,质量和初温一定时,水泥比泥土温度降低快,所以水泥桥面先结冰;(2)除道路上的冰雪,因不便于加热,但可以在道路上撤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3)分析数据得出: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4.3%时凝固点为-2.6℃,即此时的海水的温度为-2.6℃.
20.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汽化 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 在蔬菜地窖里放一盆水或运输海鲜时在海鲜上放冰块 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该材料是固态,故在与空气摩擦时,或发生熔化或升华,从而从返回舱外壳吸取热量,使得舱内的温度正常.
【详解】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2)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利用水的汽化来吸引巨大的热量.水蒸气温度降低又会变为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气团;(3)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很多,如在蔬菜地窖里放一盆水或运输海鲜时在海鲜上放冰块 ; 室内洒水,水蒸发吸热而降温;(4)涂料先熔化再汽化,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
【点睛】
1、本题是有关物态变化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液化、比热容和汽化现象;2、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3、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1. 液化 D B 升高 水汽化,混合液中水量减少,防冻液含量增加
【详解】
(1)打开水箱盖时,上方冒出的“白气”,是由水箱冒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B;
(4)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故答案为(1)液化;(2)D;(3)B;(4)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沸点、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会从表格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