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5 06:4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实像、虚像都能用光屏接收
C.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D.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额温枪是利用紫外线热效应来工作的
2.在竖直的墙壁上挂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当他向后退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小,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B.像变大,头顶和脚的像看不到了
C.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可以用尺寸小些的平面镜
D.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要的平面镜尺寸仍然不变
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于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光的色散实验不仅表明了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不同色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不同。如图所示,相距很近的两束平行的红光和紫光,间距为d,斜射到较厚的玻璃砖的上表面,并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则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
①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大于d;
②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小于d;
③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等于d;
④两条出射光线不再平行。
A.②③④ B.② C.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在确的是(  )
A.空调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控制空调的
B.雨过天晴,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空,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时遇到水滴发生的色散现象
C.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是因为它吸收了红色光
D.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6.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并在桌面上垫一张白纸,再将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在蜡烛B位置放置光屏,光屏上会出现蜡烛A的像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保持不变
D.实验中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7.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
C.若被测者远离平面镜0.1m,他在镜中的像会变小
D.被测者看到平面镜中“E”的像开口向南,则视力表上“E”的开口向北
8.光的三原色为(  )
A.黄色 B.紫色 C.红色 D.橙色
9.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华在玻璃板前放置了一支蜡烛A,并将其点燃,将另一支与蜡烛A大小相同的蜡烛B放于玻璃板后方,移动蜡烛B直到在玻璃板前看起来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蜡烛A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B.为了让蜡烛A的像更清晰,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C.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蜡烛A的像
D.若按图中乙的方式摆放玻璃板,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
11.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B.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
C.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土 D.背着月光走,地上较暗的是土
12.如图所示,小明将一块红色透明玻璃片甲和一块绿色透明玻璃片乙部分重叠,然后在正下方放置一张白色纸板。将太阳光竖直照射到玻璃片上。则白色纸板上各区域所呈现的颜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区域Ⅰ为红色 B.区域Ⅱ为白色
C.区域Ⅱ为黑色 D.区域Ⅲ为绿色
13.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来检查患者体温的体温计,量程是0℃-50℃
B.用高压锅煮食物时,锅内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在100℃不变
C.当我们逐渐靠近穿衣镜时,我们在镜中的像会变大
D.医院里装有氧气的钢瓶,使用一段时间后氧气的密度将减小
15.在光的反射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夹角为10°时,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也为10°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我国在贵州省建成的世界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FAST,其反射面相当于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发散”)作用的凹面镜;如图乙光的色散实验时光屏上的彩色光带分辨不清,可以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的距离。如图丙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区域1应标______色。
17.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晚唐诗人描写酷夏的诗句有“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阴浓”的形成说明了________;而“楼台倒影”则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________像(填“虚”或“实”)。
19.教室里的同学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______(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缘故。这种现象______(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是可逆的。
20.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下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___m。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三、综合题
21.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后填空
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________决定的;红花会反射什么_______色的光;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看到叶子是绿色的,是因为 ________ 。
预测冰山和暗礁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2)这种装置的名称叫 _______,为使它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_______声波。
(3)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_ 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模仿蝙蝠的 _____声波声音,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墨子号”卫星
如图所示,我国科学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将“墨子号”卫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航天工程师在底座旁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
“墨子号”在火箭强大推力的作用下加速上升,到达预定轨道后与火箭成功分离,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它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说,墨子最早提出光传播的特点,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量子通讯的信息传输速度尽管不会超过光速,但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墨子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_____ ;
(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_____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_____;
(4)利用量子通讯的优点是_____。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文年
2020年地球上发生日月食的频率可不低,共四次半影月食、一次日环食和一次日全食,美丽的日食和月食,让我们领略到神奇的天文景观。
半影月食由于月球本身只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区域,所以月球只是看起来一侧略有变暗而已。日食是由于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距离地球较近,太阳完全被遮住而形成日全食;月球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日环食和日偏食。6月21日(夏至日)我国当天的日环食非常不错。环食带穿越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环食带区域内可见日环食,其他地区可见日偏食。夏至日,正午观察当地仰角最高的太阳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此次环食发生在地球远日点前半个月,正是太阳视圆面比较小的时间段,所以此次日环食很多地方食分在0.99(即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以上。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非常难得。
联系所学物理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1)日食、月食的形成是____________原理。
(2)下面现象中与日食月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水中筷子弯折 D.小孔成像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光灯
目前,常用的白光以蓝光为芯片,其上涂有黄色荧光粉,通电后,芯片发出蓝光,其中一部分照射到荧光粉上,荧光粉发出波长比蓝光长的黄光,该黄光与另一部分蓝光混合射出,人眼能感觉到白光,生活中常用的白光灯是多个白光连接而成的。
人眼对亮度的感觉(即“视觉亮度”)与发光强度变化并不一致,当光强均匀增大时,视觉亮度并非均匀增加。弱光时,光强增大一倍,视觉亮度的增加多于一倍;强光时,光强增大一倍,视觉亮度的增加不足一倍。生活中,白光调光台灯的电流设置了恰当的占空比变化规律,使视觉亮度均匀变化。
(1)文中所述人眼感觉到的白光是由______混合而成的。
(2)荧光粉发出的光要比芯片发出光的波长更______(选填“长”或“短”)。
25.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铅笔的像尖端朝______(选填“左”或“右”),笔尖的像移动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3s后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______cm;将平面镜M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26.如图所示,A点为青蛙,正所谓“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可以用___________现象来解释。请你作出青蛙所见天空的范围。(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故A错误;
B.只有实像能被光屏接收,虚像不能被光屏接收,但是眼睛能看到实像和虚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瞄准,站队等也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正确;
D.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常用来制作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额温枪等。红外线还可以制成遥控器控制电视、空调等。紫外线可以用来消毒杀菌。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来检测钞票真伪,适量紫外线照射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数学中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可知,人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恰好为人身高的一半,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如影随形”中的“影”,指的是影子,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区,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冰面倒影”的中“影”是雪花状的光束在冰面反射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每条单色光入射到玻璃砖后最终折射出来的光线都与初始入射光线平行;
紫光由于波长短,频率大,偏折能力强,所以紫光最终出射光线比红光出射光线向左平移的要多,即平行光线间距会缩小。
故B正确。
5.B
【详解】
A.红外线有良好的方向性,空调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空调的,故A错误;
B.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时遇到水滴发生折射和反射共同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
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是因为它反射了红色光,故C错误;
D.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体温的,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实验中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蜡烛A的像会更不清晰,效果更不明显,故A错误;
B.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而平面镜成虚像,故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如果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保持不变,故C正确;
D.本次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找普遍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虚像,故A错误;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7m,平面镜到测试者的距离为
那么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到测试者的距离为
故B正确;
C.若被测者远离平面镜0.1m,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被测者看到平面镜中“E”的像开口向南,因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则视力表上“E”的开口向南,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因为光的三原色包括的是红、绿、蓝,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组合出不同的色光,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ABD.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空气或是其它介质中只要满足这个条件也能沿直线传播,否则可能会发生偏折,故AB错误,D正确;
C.如果玻璃是均匀的,光在玻璃中也能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蜡烛A的位置没有改变,蜡烛A的像也不会改变。故A错误;
B.为了让蜡烛A的像更清晰,可以将蜡烛点燃。明亮的环境,会有其它光线进入人眼,反而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故B错误;
C.平面镜所呈的像是虚像,无法在光屏上呈现。故C错误;
D.图乙中玻璃板倾斜放置,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故D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
AC.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故A正确,C错误;
BD.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BD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那么Ⅰ区为红色,绿色玻璃只能透过绿光,那么Ⅲ区为绿色,同种强度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是黑色,所以Ⅱ区为黑色,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A不符合题意;
B.若铅笔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经过3s,笔尖距离平面镜为
10cm﹣3×2cm/s=4cm
铅笔长6cm,笔尾与平面镜像距10cm,则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故C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
B.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用高压锅煮食物时,锅内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这时锅内水的沸点将高于100℃,故B错误;
C.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和物大小相等,当我们逐渐靠近穿衣镜时,我们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 医院里装有氧气的钢瓶,使用一段时间后氧气的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将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
A.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夹角为10°时,入射角为
90°-10°=80°
所以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80°,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漫反射属于反射的一种,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会聚 增大 绿色
【详解】
[1]天文射电望远镜FAST的反射面是一个凹陷的曲面,凹面是反射面,因此是一个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7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彩色光带分辨不清,可以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的距离,彩色光带在光屏上的范围变大,光的色散现象会更明显。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图中区域1为绿色。
17. > 声音
【详解】
[1]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所以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8.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虚像
【详解】
[1]“阴浓”是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19. 漫反射 遵循
【详解】
[1]教室里的同学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在粗糙的表面上将光反射到各个方向,是光的漫反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0. 2.2 虚
【详解】
[1]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为2.8m,像到人的距离需要5m,故平面镜到人的距离为2.2m。
[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形成的像。
21. 它反射的色光 红 叶子反射了绿色的光 声呐 超 次 超
【详解】
(1)[1][2]根据短文知道,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红花反射红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2)[4][5]根据短文知道,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叫做声呐。因为超声波的能量大,穿透性强,为使它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可以较早的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最好用超声波。
(3)[6][7]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风暴会产生次声,人们利用次声的接收预报风暴。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所以老鼠听到后会有反常举动。
22. 水蒸气遇冷液化 压缩体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
【详解】
(1)[1]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中,使池中的水剧烈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庞大的白色气团。
(2)[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在火箭中,是在常温下使氢和氧液化的,所以是采取了压缩体积的方法。
(3)[3]小孔成像是使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形成像,它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4]由文中可知,利用量子通讯的优点是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
23. 光沿直线传播 D
【详解】
(1)[1]日食和月食的原理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月食是月球跑到了地球影子里。
(2)[2]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水中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选D。
24. 黄光和蓝光 长
【详解】
(1)[1]由材料“通电后,芯片发出蓝光,其中一部分照射到荧光粉上,荧光粉发出波长比蓝光长的黄光,该黄光与另一部分蓝光混合射出,人眼能感觉到白光”可知,人眼感觉到的白光是由黄光和蓝光混合而成的。
(2)[2]芯片发出蓝光,荧光粉发出波长比蓝光长的黄光,蓝光波长短,黄光波长长。
25. 左 等于 20 顺
【详解】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由图知道,铅笔的像尖端朝左。
[2]若铅笔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3]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经过3s,笔尖距离平面镜为
10cm-3×2cm/s=4cm
由于铅笔长6cm,笔尾与平面镜相距10cm,故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是
s=4cm+6cm+10cm=20cm
[4]由图知道,将M顺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13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上。
26. 光沿直线传播
【详解】
[1]青蛙坐在井里,之所以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2]图中A点表示青蛙的位置,将A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A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之间的范围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