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7.2 静电现象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
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
2.如图所示,把一束丝线一端扎紧,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丝线张开了。这是因为(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摩擦创造了电荷
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失去电子,因此带负电荷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两片金属箔带异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C.橡胶棒接触金属球时,验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为从金属箔到金属球
D.橡胶棒接触金属球时,橡胶棒所带的负电荷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4.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是导体
B.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5.甲和乙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甲、乙、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A.小球甲可能带负电 B.小球乙一定不带电
C.小球甲一定带正电 D.小球乙一定带正电
6.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胶棒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验电器的箔片在此过程中失去了电子
D.橡胶棒在和毛皮摩擦的过程中得到了电子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B.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C.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甲带何种电荷
8.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后的毛皮不带电
B.两金属箔带上正电荷
C.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D.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橡胶棒带了电
9.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正电荷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时,正电荷从金属球转移到橡胶棒上
10.下列有关电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甲乙两个轻质小球互相排斥,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一定带正电
C.验电器是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11.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能自由平衡,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靠近轻质棒M的A端,A端被吸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造成橡胶棒L失去电子 B.摩擦造成毛皮失去电子
C.轻质棒M一定带负电 D.轻质棒M一定带正电
12.有两个都不带电的验电器A和B,当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A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指针张开;再用一个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和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B验电器的金属指针也张开了,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丝绸由于失去电子带正电
B.当玻璃棒接触A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正电荷从玻璃棒向验电器转移,使验电器A带正电
C.当金属棒把A、B两验电器连起来时,B验电器由于失去电子带正电
D.当金属棒把A、B两验电器连起来时,持续电流方向从验电器A到验电器B
1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都带负电荷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4.如图,N95口罩的中间层是多孔结构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子,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喷布创造了电荷
B.熔喷布只吸引负电荷
C.熔喷布只吸引正电荷
D.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
15.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负电,则甲、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是(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 B.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
C.甲乙两物体都带正电 D.甲乙两物体都带负电
二、填空题
16.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17.下面几幅图,是学习力学常需分析的情景,请仔细分析
(1)甲、乙两个带电气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静止时如图所示。这两个气球带的是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其中甲球对乙球的力为,乙球对甲球的力为,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选填“>”、“<”或“=”);
(2)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的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3)如图所示的是一种爬杆机器人,他能像人一样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在此过程中,与机器人所受摩擦力平衡的是机器人______(选填“重力”或“对杆的握力”);当机器人对杆的握力增大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是否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吸引。则可判断餐巾纸带___________电;在餐巾纸和吸管摩擦过程中,___________失去了电子;
(3)继续将玻璃棒与吸管接触,在接触的瞬间,电子从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
19.将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上______电荷;用该玻璃棒去靠近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电。
20.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时头发丝带上了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三、综合题
21.演绎式探究——探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1)实验发现,带电量分别为、的两个点电荷距离为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的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点电荷的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与、和的表达式正确的是____(其中为常量)
A. B. C. D.
(2)在电荷周围存在一种场,叫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力的作用.点电荷与之间的作用力实际就是(或)的电场对(或)的电场力.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表示,则______.
如图所示,在距离点电荷(所带电量为)为的点,点电荷在点产生的电场强度______.
(3)如果两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会互相叠加,形成合电场.如图所示在点电荷的正后方处有另一个带同种性质电荷的点电荷,如果点电荷在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恰好为在点产生电场强度的2倍,则所带的电量(所带电量为)______.
22.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如图2的_____.
23.下表是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带正电,次序在后带负电.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电荷;
(2)由表中可知,羊毛与石棉摩擦后,羊毛带________电;
(3)尼龙与云母相互摩擦后,尼龙将________ 得到 失去 电子;
(4)由表中________ 能 不能 判断尼龙和纸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因此,我们需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
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复合多层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内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当尺寸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而被吸附。而对于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物质的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填序号);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______(属于/不属于)扩散现象;
(3)熔喷布有很好的______(导电性/绝缘性),与熔喷布带有静电而吸附微小细菌和病毒原理相同的实例有______(写出一种)。
25.目前,口罩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防护用品已成为国际共识。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已向世界各国捐赠和出口口罩一百多亿只,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情怀和国际担当。
(1)口罩中间层--熔喷布始终带有静电,当不带电的病毒靠近熔喷布外表面时,会被熔喷布_________(填“吸附”或“排斥”),使病毒不能通过熔喷布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若制作熔喷布的高压设备输出的电压为22kV,该电压为家庭电路电压的___________倍。
(2)某规格的熔喷布密度为0.9×103kg/m3,1m2熔喷布的质量为25g,则该熔喷布的厚度为__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26.静电现象
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电荷的种类:________和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
(3)摩擦起电的原因: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塑料勺经过摩擦带了电,带电体吸引胡椒粉这样的轻小物体,故A正确;
B.若塑料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电子,故B错误;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电荷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
D.摩擦起电不能说明物体是导体,塑料小勺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
ABC.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起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故A正确,BC错误;
D.丝线带电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得到电子,因此带负电荷,故A错误;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B错误;
CD.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时,一半负电荷从橡胶棒经过金属球移动到金属箔上,验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为从金属箔到金属球,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选D。
5.A
【详解】
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故丙带正电。由图知,当丙靠近甲小球时,相互吸引,因丙带正电,则甲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当丙靠近乙小球时,相互吸引,因丙带正电,则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将甲乙靠近时,甲乙相互吸引,故甲、乙只能是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但不能判断谁带负电,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AD.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从毛皮上得到了电子而带上负电荷,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是由于电子转移而导致的,故A错误,D正确;
BC.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电子从橡胶棒传导到金属箔片上,金属箔片得到了电子,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金属箔片张开,故BC错误。
故选D。
7.C
【详解】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它去靠近甲和乙,甲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特点说明甲与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甲带正电;乙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乙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C。
8.C
【详解】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说明摩擦后的毛皮带电,故A错误;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两金属箔带上负电荷。故B错误;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分开。故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电子经金属球金属杆到达金属箔片,金属箔片因为带负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故A正确,B错误;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C错误;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时,是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橡胶棒上,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若甲乙两个轻质小球互相排斥,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
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故C错误;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AB.与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
CD.轻质棒M的A端被橡胶棒吸引,轻质棒M有两种可能,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能带正电;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故C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电子而带负电,故A错误;
B.当玻璃棒接触A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上自由电子转移玻璃棒上,使验电器A带正电,故B错误;
C.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B验电器上自由电子向验电器A转移,B验电器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正确;
D.当金属棒把A、B两验电器连起来的瞬间,金属杆中有电流,且电流方向是从A到B,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故B错误;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电子发生了转移,而带上了不同的电荷,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电子经金属球、金属杆到达箔片,从而使箔片带上了同种的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片张开,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即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CD.带电体能吸引与它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所以熔喷布能吸引正电荷和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丙带负电,丙与乙互相吸引,所以乙带正电,甲、乙互相排斥,则甲乙带同种电荷,即甲也带正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失去 排斥
【详解】
[1]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即正负电荷相等所以通常情况下物体对外不显电性。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同原子束缚电子能力不同,束缚电子能力弱的易失去电子,此时质子带的正电大于电子所带负电,对外表现带正电,玻璃棒带正电,故玻璃棒失去电子。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两金属铂片张开,张角越大带电越多。
17. 同 = 加速 不是 重力 不变
【详解】
(1)[1]由图知道,两个气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知道,两个气球都带电,并且带的是同种电荷。
[2]甲球对乙球的力F1与乙球对甲球的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3]列车平稳行驶时,小球和车厢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当列车加速时,因为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就向后偏。
[4]通过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知道,若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小球共受到绳子对它的拉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道,这两个力方向不是正好相反,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3)[5][6]机器人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在竖直向上匀速爬行时摩擦力与重力平衡,重力等于摩擦力;机器人在竖直向上匀速爬行时摩擦力与重力平衡,重力不变,握力增大时摩擦力不变。
18. 不可以 正 餐巾纸 吸管 玻璃棒
【详解】
(1)[1]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不能仅从物体被带电吸管吸引就判定物体是否带电。
(2)[2][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玻璃棒运动,即两者相吸引,说明吸管带负电, 摩擦起电使两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用餐巾纸摩擦吸管时,吸管带负电,则餐巾纸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3)[4][5]玻璃棒与吸管接触,在接触的瞬间,吸管带负电,电子从吸管转移到玻璃棒。
19. 正 正
【详解】
[1][2]根据正负电荷的概念可知,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用该玻璃棒去靠近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知,玻璃棒和小球带同种电荷,即小球带正电。
20. 电 同种
【详解】
[1]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静电,静电体可以吸引轻小不带电的物体。
[2] 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时头发丝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
21. D 8Q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作用力与、的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点电荷的距离的关系图像可知,与成反比,所以,故ABC错误,D正确
(2)[2]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则
(3)[3]在距离点电荷Q为r的A点放一个点电荷q,由可知,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根据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故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4]由公式可得
由题意可知,点电荷在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恰好为在点产生电场强度的2倍,由图可知,到A的距离为Q到A距离的2倍,所以,电荷量
22.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不会 原子核 C
根据原子结构和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
【详解】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
故答案为(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2)不会;原子核;(3)C.
【点睛】
记住并理解原子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正 负 得到 不能
【详解】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石棉和玻璃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3)按照题意,可知所给出的材料中次序越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可先比较云母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云母与羊毛相互摩擦后,云母带正电,羊毛带负电,所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云母强;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尼龙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故尼龙比云母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因此尼龙与云母相互摩擦后,尼龙将得到电子而带负电;(4)可先比较纸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纸带负电,纸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尼龙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故纸和尼龙摩擦后,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它们带电情况.
【点睛】
1、本题是关于摩擦起电的题目,解决本题需要掌握摩擦起电的概念和实质;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3、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将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将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24. ACB 不属于 绝缘性 静电复印
【详解】
(1)[1]1nm=10-9m,1μm=10-6m
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所以物质的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飞沫、病毒、分子。即ACB。
(2)[2]飞沫属于宏观颗粒,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3)[3][4]熔喷布的主要原材料聚丙烯、有很好的绝缘性;熔喷层通过静电吸附病毒的原理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静电除尘也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原理。
25. 吸附 100 3×10-5
【详解】
(1)[1]由于熔喷布始终带有静电,不易导电,而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当不带电的病毒靠近熔喷布外表面时,会被熔喷布吸附,使病毒不能通过熔喷布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
[2]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设高压设备输出的电压为家庭电路电压的n倍,则
(2)[3]由知道,1m2 熔喷布的体积
由V=Sh知道,该熔喷布的厚度
26. 正电荷 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做物体带电,自然界中有正电荷与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详解】
(1)电荷的种类: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量强的物体获得电子而带负电,由此可知,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