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必修第三册 3.2 电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体A、B,其质量相同,当它们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其横截面积之比,则电流之比IA:IB为( )
A.2:1 B.1:2 C.4:1 D.1:4
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橫截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研究带电体时,满足一定条件可以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这利用了等效法
C.在研究电场时,常用电场线来描述真实的电场,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在电路中,用几个合适的小电阻串联来代替一个大电阻,这利用了类比法
3.地球表面附近存在一个竖直向下的电场,晴天时在电场作用下,大气中的正离子向下运动、负离子向上运动,如此形成的微弱电流称地空电流。该电流比较稳定,不随高度变化,全球地空电流的总电流强度为I,假设地空电流在全球各处均匀分布,地球附近竖直向下的电场场强为E,取地球表面积为S,地表附近空气的电阻率的大小为( )
A. B. C. D.
4.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直径3次,求其平均值
B.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3次,求其平均值
C.连接电流表时,使电流从“+”或“-”接线柱流入均可
D.通过金属丝的电流越大越好
5.如图所示,两个横截面面积不同、长度相等的均匀铜棒接在电路中,其两端的电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细铜棒的电流大于通过粗铜棒的电流
B.两铜棒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C.细铜棒两端的电压大于粗铜棒两端的电压
D.相同时间内通过粗铜棒的电荷量较大
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R2、R3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R1为光敏电阻(其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当开关S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只逐渐增大光照强度的过程中,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源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B.只调节电阻R3的滑动端P2向上端移动的过程中,R1消耗的功率变大,电阻R3中有向上的电流
C.只调节电阻R2的滑动端P1向上端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上运动
D.若断开开关S,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小,带电微粒向上运动
7.家用电热水器,在使用时具有漏电危险,当发生漏电时,电流会经过水管中的水与人体相连从而发生意外事故。“隔电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体的安全,其装置如图(1),其内部结构是一个螺旋状的绝缘管道,结构如图(2),它实则上是将水管的水道变得更细更长,安装位置如图(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漏电时“隔电墙”能完全隔断电流
B.“隔电墙”是靠减小水流速度来减小电流而保护人体安全
C.“隔电墙”是通过增加管道中水的电阻率来保护人体安全的
D.“隔电墙”是通过增加管道中水的电阻来减小电流从而保护人体安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库仑定律可知,当两个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于无穷大
B.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测得元电荷的数值
C.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
D.电阻率是反应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制成的电阻,其阻值越大
9.如图所示,将灯泡的灯丝与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下列正确的是( )
A.小灯泡变暗,灯丝电阻率变大
B.小灯泡变暗,灯丝电阻率变小
C.小灯泡变亮,灯丝电阻率变大
D.小灯泡变亮,灯丝电阻率变小
10.家用电热水器,在使用时具有漏电危险,当发生漏电时,电流会经过水管中的水,流到人体而发生意外事故。“隔电墙”可以在--定程度上保护人体的安全,其装置如图(1),其内部结构是一个螺旋状的绝缘管道,结构如图(2),它实则上是将水管的水道变得更细更长,安装位置如图(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漏电时“隔电墙”能完全隔断电流。
B.“隔电墙”是靠减小水流速度来减小电流的。
C.“隔电墙”是通过增加管道中水的电阻来保护人体安全的
D.“隔电墙”是通过增加管道中水的电阻率来保护人体安全的
11.一条粗细均匀的的导线两端接上U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I,现在把它拉长为原来的二倍,两端仍然接U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的大小为( )
A.I B.I C.I D.2I
12.在实验室或电子仪器中常用分压器改变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的输出电压U恒定,R0为滑动变阻器,是由同种材料、粗细相同的电阻丝均匀密绕而成;用电器的电阻为R。设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与电阻器的端点A间的电阻为R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护用电器,闭合开关S前,滑动触头P应置于B端
B.当电阻Rx按线性变化时,用电器上电压也按线性变化
C.为便于调节,应选择R0远大于R
D.为便于调节,应选择R0适当小于R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由R=可知,电阻与电压、电流都有关系
②由R=可知,电阻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有关系
③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④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R= 可知,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B.由R= 可知,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C.由I= 可知,电流与电量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一般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5.超纯水(Ultrapurewater)又称UP水,是为了研制超纯材料(半导体原件材料、纳米精细陶瓷材料等),应用蒸馏、去离子化、反渗透技术或其它适当的超临界精细技术生产出来的水,其电阻率大于18MΩ·cm,或接近18.3MΩ·cm极限值(25°C)。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率和温度并无关系
B.超纯水电阻率大,导电能力非常微弱
C.超纯水电阻率和存放容器的横截面积有关
D.去离子化制作超纯水,制作前、后的电阻率并无变化
二、填空题
16.直径d1=0.3mm的细铅丝通过1.5A的电流将被熔断,而直径d2=0.6mm的粗铅丝通过4A的电流将被熔断.假设这两种铅丝的长度和电阻率相同,选取上述20根细铅丝和1根粗铅丝并联接入电路,运行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____A.
17.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均匀拉长至原来的2倍,电阻变为________。
18.(1)导体的___________。
(2)导体的___________。
(3)导体的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ρ=ρ0(1+αt),其中α称为电阻温度系数,ρ0是材料在t=0℃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α是与温度无关的常量.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度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0℃时,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碳的电阻率为3.5×10-5Ω·m;在0℃附近,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3℃-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10-4℃-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1.0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0℃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
20.某人买了50m规格为4mm2的铜线为7A的空调供电使用。如果空调能正常工作,制冷时在这段导线上损失的电压约为多少?铜的电阻率为
21.对于同一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一段横截面积为S、长为l的直导线,单位体积内有n个自由电子,一个电子电量为e.该导线通有恒定电流时,导线两端的电势差为U,假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均为v.
(1)求导线中的电流I;
(2)所谓电流做功,实质上是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为了求解在时间t内电流做功W为多少,小红和小明给出了不同的想法:
小红记得老师上课讲过,W=UIt,因此将第(1)问求出的I的结果代入,就可以得到W的表达式.但是小红不记得老师是怎样得出W=UIt这个公式的.小明提出,既然电流做功是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那么应该先求出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场强,即,设导体中全部电荷为q后,再求出电场力做的功,将q代换之后,小明没有得出W=UIt的结果.
请问你认为小红和小明谁说的对?若是小红说的对,请给出公式的推导过程;若是小明说的对,请补充完善这个问题中电流做功的求解过程.
(3)为了更好地描述某个小区域的电流分布情况,物理学家引入了电流密度这一物理量,定义其大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量.若已知该导线中的电流密度为j,导线的电阻率为ρ,试证明:.
22.做电学实验用的铜导线,长度是40cm,横截面积是,它的电阻是多少?一根输电用的铝导线,长度是10km,横截面积是,它的电阻是多少?(铝的电阻率为,铜的电阻率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由两个导体的材料相同,电阻率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相同,横截面积之比
可知
根据电阻定律
可知
所以,当它们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由欧姆定律得,电流之比
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
A.在探究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
B.在研究带电体时满足一定条件可以把带电体当作点电荷,这利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故B错误;
C.在研究电场时,常用电场线来描述真实的电场,用的是假设法,故C错误;
D.在电路中,用几个合适的小电阻串联来代替一个大电阻,这利用了等效法,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
取地球表面高度为的空气层为研究对象,空气层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
这段空气层的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
联立得到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金属丝的直径很小,需要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不能用刻度尺,选项A错误;
B.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3次,求其平均值,选项B正确;
C.连接电流表时,需要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选项C错误;
D.通过金属丝的电流不能太大,电流太大会引起电阻发热影响实验结果,选项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因两导体串联,则电流一定相等,A错误;
B.由
I = nesv
可知,电流相同,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相同,电子的电荷量相同,因截面积不相同,故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不同,细棒中的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大,B错误;
C.因电流相等,而由
可知,细棒的电阻较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细棒两端的电压较大,C正确;
D.通过两棒的电流相等,根据
q = It
则相同时间内通过两棒的电荷量相等,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在只逐渐增大光照强度的过程中,光敏电阻阻值减小,则通过电阻R0的电流增大;根据热功率公式P=I2R可知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故A正确;
B.只调节电阻R3的滑动端P2向上端移动的过程中,电路总电阻不变,则电源输出电流不变,R1消耗的功率不变,电容器两端电压不变,电阻R3中没有电流,故B错误;
C.只调节电阻R2的滑动端P1向上端移动的过程中,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电源输出电流不变,电源路端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电容器两端电压减小,电容器放电,带电微粒所受电场力减小,微粒向下运动,故C错误;
D.若断开开关S,电容器放电,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少,电容器两端电压减小,带电微粒所受电场力减小,带电微粒向下运动,选项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
水的电阻率不变,在该情况下,将水流变长,横截面积变小来增大电阻,减小电流,从而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隔断电流。
故选D。
8.B
【详解】
A.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于0时,两带电体已不能看出点电荷了,库仑定律已经不能用了,故A错误;
B.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最早测得元电荷的数值,故B正确;
C.根据W=EIt可知,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多,不能说明电动势大,故C错误;
D.电阻率是反应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制成的电阻, ,其阻值不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小灯泡灯丝是一种金属,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由电阻定律可知,电阻率变大,小灯泡的电阻变大,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小,故小灯泡变暗,灯丝电阻率变大。
故选A。
10.C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
水的电阻率不变,在该情况下,将水流变长,横截面积变小来增大电阻,减小电流,从而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C。
11.A
【详解】
导线长度拉长为原来的二倍时,导线的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由
知,导线的电阻变为原来4倍,由
知,通过的电流大小变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
A.用电器与Rx并联,等于Rx两端电压,为保护用电器,闭合开关S前,滑动触头P应置于A端,让用电器两端电压等于零,A错误;
B.用电器上电压为
解得
当电阻Rx按线性变化时,比例系数 一定是变化的,用电器上电压一定按非线性变化,B错误;
CD.由电阻定律 得, ,R0越小的滑动变阻器的导线越粗,S越大,单位长度的电阻值 越小,调解时电阻变化越缓慢,越方便调解,所以为便于调节,应选择R0适当小于R,D正确,C错误。
故选D。
13.D
【详解】
①.R=是电阻的比值定义式,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故①错误;
②.R=为电阻的决定式,电阻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有关系,故②正确;
③.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③错误;
④.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故④正确;
综上②④正确;故选D。
14.B
【详解】
A.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决定的,与电压和电流无关,选项A错误;
B.由R= 可知,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选项B正确;
C.由I=是电流的定义式,与通过横截面的电量无关,与通过时间无关,故C错误;
D.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一般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
A.电阻率和温度有关,故A错误;
B.超纯水电阻率大,导电能力非常微弱,故B正确;
C.超纯水的电阻率和存放容器的横截面积无关,故C错误;
D.去离子化制作超纯水,制作后的超纯水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电阻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6.24
【详解】
由公式可知;则两电阻丝的电阻之比为:,
即R1=4R2;当细丝恰好熔断时,电路中所加电压为:U1=I1R1=1.5A×R1时,粗熔丝中的电流:,此时粗熔丝早已熔断,细熔丝刚好熔断;当粗丝恰好熔断时,电路中加的电压为:U2=I2R2=4A×R2,此时流过细熔丝的电流为:,所以细熔丝未熔断.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I总=20×1A+4A=24A;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中熔丝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明确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应用;并知道电路熔丝全部熔断的条件.
17.4R
【详解】
略
18. 横截面积 长度 材料
【详解】
略
19.3.8×10-3m
【详解】
设所需碳棒的长度为L1,电阻率为,电阻恒温系数为;铜棒的长度为,电阻率为,电阻恒温系数为.根据题意有
①
②
式中分别为碳和铜在0℃时的电阻率.
设碳棒的电阻为,铜棒的电阻为,有③,④
式中S为碳棒与铜棒的横截面积.
碳棒和铜棒连接成的导体的总电阻和总长度分别为
⑤,⑥
式中
联立以上各式得:⑦
要使电阻R不随温度t变化,⑦式中t的系数必须为零.即⑧
联立⑥⑧得:⑨
代入数据解得: ⑩
【点睛】
考点:考查了电阻定律的综合应用
本题分析过程非常复杂,难度较大,关键是对题中的信息能够吃投,比如哦要使电阻R不随温度t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
20.
【详解】
由电阻定律
欧姆定律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21.(1)(2)见解析(3)见解析
【详解】
(1)电流定义式,在t时间内,流过横截面的电荷量,因此;
(2)小红和小明说的都有一定道理
a.小红说的对.由于,在t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量Q=It,对于一段导线来说,每个横截面通过的电量均为Q,则从两端来看,相当于Q的电荷电势降低了U,则
.
b.小明说的对.恒定电场的场强,导体中全部电荷为,
电场力做的功;
又因为,则.
(3)由欧姆定律:、,、由电阻定律:;
则,则;
由电流密度的定义:;
故;
22.,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
可得铜导线的电阻为
铝导线的电阻为
故铜导线的电阻为,铝导线的电阻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