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2 盘古开天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混沌(hún) 咔嚓(chā) 巍峨(é)
B.四肢(zhī) 躯干(qū) 奔腾(bēn)
C.滋润(zhī) 劈开(pǐ) 裂缝(fèng)
D.宇宙(zhòu) 斧头(hǔ) 撑起(chēng)
2.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隆隆(lónɡ ) 血液(xuè) 混沌(hún)
B.浑浊(zhú ) 劳累(lèi) 一丈(zhànɡ)
C.倒下(dǎo) 血液(yè) 躯干( gān)
D.劈柴 (pī) 四肢(zhī) 奔跑(bēn)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飞行不就更安全了吗?
B.猎狗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C.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4.给画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炎帝之少女( )
A.小女儿。 B.年轻的女人。 C.女子的某一个时间段。
5.下列不属于神话故事的一项是( )
A.后羿射日 B.嫦娥奔月 C.亡羊补牢 D.仓颉造字
二、填空题
6.给下列生字(或偏旁)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的字,并组词。
番:( 翻 )-( 翻地 )
爰:( )-( )
曷:( )-( )
辟:( )-( )
7.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发出的________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他的________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躯干变成了____________;他的血液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汗毛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由此我们知道盘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我认为课文神奇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
______________
②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雷声。
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真伟大。(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说中,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改变词语顺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少先队员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延伸阅读
哪吒闹海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吃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了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哪吒可机灵了,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有删改)
10.根据意思找出短文中相应的词语。
(1)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行动。( )
(2)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
11.哪吒闹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2.哪吒有两件法宝,是________和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它的神力表现在________。
13.你知道《哪吒闹海》出自哪部古代神魔小说吗?你喜欢哪吒吗?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但她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她想,如果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该多好啊!于是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后来女娲嫌太慢了,就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14.女娲造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2自然段中的“人”加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文中用“ ”画出女娃造人的过程。
17.这篇神话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易错字音。
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注音全对”的一项,注意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下面写出选项中读音错误的词语,以及修正后的答案:
A项,混沌(hún)——混沌(hùn);
B项正确;
C项,滋润(zhī)——滋润(zī),劈开(pǐ)——劈开(pī);
D项,斧头(hǔ)——斧头(fǔ)。
2.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学生需要仔细拼读所给的字词拼音,平时多积累、多练习。
A项中,“混沌”读音有误,正确的读音为“hùn dùn”。
B项中,“浑浊”读音有误,正确的读音为“hún zhuó”。
C项中,“躯干”读音有误,正确的读音为“qū gàn”。
D项字音全部正确,因此本题选择D。
3.B
【详解】
A.反问
C.比喻,把盘古比作柱子。
B选项的句子构不成比喻句,比喻要求有本体和喻体。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该句出自先秦佚名的《精卫填海》,句意:炎帝的小女儿。少女:小女儿。
故选A。
5.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故事题材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对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可以得出不属于神话故事的是C项,亡羊补牢,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是成语故事。
6. 缓 缓缓 揭 揭开 僻 偏僻
【详解】
此题是对字形的理解和考查,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加偏旁组成新字,再进行组词即可。注意在书写时不要写错字。
故答案为:缓;缓缓;揭;揭开;僻;偏僻。
7. 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声音 太阳 月亮 四肢 五方的名山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汗水 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了。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该课文是《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的故事。文中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故答案为:1.四季的风;飘动的云;声音;太阳;月亮;四肢;五方的名山;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汗水;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2.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了。
8.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详解】
考查学生对扩写句子的掌握。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9.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可真伟大啊! 汗水变成了雨露。 传说中,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的。 任何困难都吓不倒少先队员们。
【详解】
1.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感叹句的方法。方法是:①在句中加入真是,好,真,多么,太等字②在句尾加啊,呀等表感叹的字; ③在最后加上感叹号。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概念与结构的掌握情况。
首先理清楚句子的主谓宾,然后倒换主语和宾语即可。可以把句子改写为“传说中,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的”。
4.此病句为重复累赘,“任何”、“一切”删除任一一个即可。
故答案为: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可真伟大啊!
2.汗水变成了雨露。
3.传说中,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的。
4.任何困难都吓不倒少先队员们。
10. 胡作非为 兴风作浪
11.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12. 混天绫 乾坤圈 乾坤圈 看着小,其实很重,威力大
13.《封神演义》。喜欢。因为他机灵勇敢,充满正义感。
10.
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作答时要认真审题,题中要求“找出短文中相应的词语”。阅读文章可知,文章最后一段“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这句话中“胡作非为”一词的意思是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行动。第一自然段“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这句话中“兴风作浪”一词的意思是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1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第一自然段中“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吃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即是哪吒闹海的原因。
12.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要认真审题,在原文中找到大致的答题范围,再细读范围内的内容,提取作答所需的关键信息即可。从第二自然段中“一天,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可知,哪吒有两件法宝,分别是混天绫和乾坤圈。我喜欢乾坤圈,从第三自然段“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这句话可知,它的神力表现在看着小,其实很重,威力大。
13.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人物形象分析。《哪吒闹海》出自古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故事中的哪吒为老百姓出气,说明他是个充满正义感的人物;从他与母夜叉和三太子的战斗中也能看出他的机灵勇敢。
14.她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15.表示特定称谓
16.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后来女娲嫌太慢了,就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
17.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赞扬了人的灵气和创造力。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15.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取名为“人”,此处“人”代表的是一个名字,所以用的双引号。
1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熟读课文,掌握各段所写的内容可知第二自然段都在描写女娃造人的过程。
17.考查对短文主旨的理解。要认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帮助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短文通过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表现了人的灵性,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