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中求解(习题类微课)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练习十第四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理解题意,学会用“错中求解”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引导学生学会从错误入手,通过“错中求解”的方法找到正确结果,了解此类题的解题步骤。
3.提高学生运用“错中求解”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错中求解”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教学难点】会分析理解题意。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直观、图像的事物较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而本题全是文字表达,且题目叙述过于繁琐。解答本題时用到的解题技巧“错中求解”是逆向思维,并且解答步数比较多。所以解决本题对于二年级下册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教学过程】
一、遇到问题,求助解决
出示典型例题,提出疑问:一位同学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帮他吗?
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在计算时,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二、分析题意,探索解法
师:知道了什么信息呢?这是一道与除法有关的题目,除法的等式是怎么样的?
生: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商和除数,我们可不可以先试着求出被除数呢?明确思路:根据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先利用错误的商求出错误的被除数。
生:错误的被除数为:4×6=24
师:接下来怎么办呢?
生1:题目中说“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所以我们把错误被除数个位和十位的位置调换,得到正确的被除数,最后再算出正确的商。
生2:错误的被除数是24,正确的被除数是42.
生3:正确的商为:42 ÷6=7
师:太棒了!我们刚才从错误入手,运用“错中求解”的方法帮助这位同学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接下来考考你们,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下面这几道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理解题意,学会用“错中求解”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错误入手,找到正确结果的方法“错中求解”及解题步骤。)
三、巩固练习
练习1:一道除法题,除数是8,冬冬把被除数个位的8看成了0,得到的商是5,正确的商是多少?
1)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先用错误的商×除数,得出错误的被除数。
错误的被除数为:5×8=40
2)引导学生再把错误的被除数个位上的 0 改为 8 ,得到正确的被除数,最后再算出正确的商。
正确的被除数为:40 → 48
正确的商为:48 ÷8=6
练习2:小明在做题时,把除数8看成了6,结果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2,正确的商是多少?
1)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各部分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先用错误的商“5”和看错的除数“6”相乘,加上余数,得到被除数。
被除数为:5×6+2=32
2)学生再用被除数÷8得到正确的商。
正确的商为:32 ÷8=4
练习3:丽丽在做一道乘法算式时,把其中一个乘数8看成了6,算得的积是 54,正确的积是多少?
1)引导学生根据乘数和积的关系,先用错误的乘数求出另一个乘数(乘数× 乘数=积 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
乘数为:54 ÷ 6=9
2)学生用这个乘数× 8得到正确的积。
正确的积为:9 ×8=72
(设计意图:依次出示三道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理解题意,提高学生运用“错中求解”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提升
小结:此类题目,可以先从错误入手,运用“错中求解”的方法找到正确的结果。
(设计意图: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错中求解”及解题步骤,巩固学到的解题方法。)
【教学反思】
本微课是除法初步表内除法一、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本单元“表内除法二”中的一个难点知识,对于二年级下册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制作本微课是很有必要的。课后对于未能及时掌握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掌握解决此类题目方法及步骤。也为后面第五单元再次岀现运用“错中求解”的方法解题作铺垫,微课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与实效。
本微课《错中求解》属于习题类微课,对本微课及课后教学我做出以下几点反思:
1.以典型习题为中心
本微课以习题为线索,教授新知识点,分析总结出解决此类题的方法“错中求解”及解题步骤。
2.注重解题思路的呈现
本节微课特别注重解题思路的呈现,把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已掌握的解题方法和题目的已知条件联系起来,找岀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微课通过引导分析、一一列举步骤把它呈现出来,更利于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3.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
本微课对习题的讲解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过程的讲解,注重方法的归納和应用。并且选取有针对典型的习题,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