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2课时)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2课时)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5 10:0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课时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目录
学习目标
01
课前预习
02
精巧点拨
03
实验探究
04
课堂演练
05
学习目标
1. 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
2. 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3. 说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触觉和温度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不同特点。
课前预习
1. 耳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1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中耳
内耳
(1)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2)中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鼓室通过[_______]_________与咽部相通,能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耳廓

外耳道

耳廓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咽鼓管
(3)内耳分为[_____]________、前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听觉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_里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半规管

耳蜗

耳蜗
半规管和前庭
【典例精练1】(2019广东)下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听觉感受器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举一反三1】下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 ② B. ④
C. ③ D. ⑥
D
2. 外界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到中耳,引起________的振动,振动通过_________传到内耳,刺激了________内的听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_____________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__产生听觉。
知识点2 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耳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听觉中枢
3. 内耳中不同的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着同一脑神经传入________,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最后在大脑皮层____________产生听觉,在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所以内耳兼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双重功能。
脑干
听觉中枢
听觉
感受位置变动
【典例精练2】下列关于听觉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⑤耳蜗⑥鼓膜
A. ③①②⑥⑤④
B. ③⑥①②⑤④
C. ③⑥②⑤①④
D. ⑥③②⑤①④
C
【举一反三2】“嫦娥五号”月球采样成功返回后,青少年掀起了“争当宇航员”的热潮。作为一名宇航员,正确感受头部位置,克服眩晕感是条件之一。耳的结构中,与晕车、晕船有关的结构是(   )
A. 前庭、半规管 B. 耳蜗
C. 鼓膜、听小骨、鼓室 D. 咽鼓管
A
4.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___________。味觉感受器叫作________,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人体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感受器。
知识点3 其他感觉器官
嗅黏膜
味蕾
触觉
痛觉
温度觉
【典例精练3】2020年高考,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考出了635分的优异成绩。他通过手指“阅读”盲文,依靠的是(   )
A. 触觉
B. 热觉
C. 冷觉
D. 痛觉
A
【举一反三3】味蕾能够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以下哪四种?
(   )
A. 苦、辣、酸、甜
B. 酸、甜、苦、咸
C. 酸、甜、辣、咸
D. 苦、酸、辣、咸
B
精巧点拨
1. 咽鼓管能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当遇到巨大声响时,通常要捂耳并闭嘴或者只张开嘴。
2. 咽喉炎要及时治疗,避免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3. 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头部位置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嗅觉感受器位于鼻黏膜,味觉感受器位于味蕾,但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产生的场所都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1. 耳的组成是(   )
A. 外耳、中耳、内耳 B. 外耳、鼓膜、前庭
C. 外耳道、鼓室、耳蜗 D. 耳廓、半规管、听神经
知识点1 耳的结构和功能
A
2. 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
A. 鼓膜
B. 外耳道
C. 耳蜗
D. 咽鼓管
A
3. 不少同学喜欢戴耳机边听音乐边写作业,这样不仅会分散注意力,长期使用还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造成听力下降。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   )
A. 外耳道
B. 耳蜗
C. 鼓膜
D. 听小骨
B
4. 当一只蜜蜂嗡嗡地飞来时,能听到嗡嗡的声音。能接收到嗡嗡声音的刺激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
A. 鼓膜、外耳道
B. 耳蜗、听觉中枢
C. 听小骨、耳蜗
D. 咽鼓管、听觉中枢
知识点2 听觉的形成过程
B
5.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名联谈趣》中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列哪项是听到声音的过程 (   )
A.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耳蜗→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
C.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耳蜗→形成听觉
D. 外界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6. 右下图为一款骨传导耳机,它是将声波直接通过骨头传至内耳,省去了声波传递的许多步骤。下列关于骨传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骨传导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听小骨
B. 骨传导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
C. 接受由骨头传导的刺激部位是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 骨传导可以弥补因内耳、中耳受损引起的听力障碍
A
7. 古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体现了作者对挫折的感悟。梅花虽香,但闻久了会觉得十分清淡,其主要原因是(   )
A. 梅花的香味本来就小
B. 人的嗅觉出了问题
C. 嗅觉有适应性
D. 闻其他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知识点3 其他感觉器官
C
8. 在科学研究中,关于人的感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感觉总是正确的
B. 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
C. 有许多时候需借助仪器进行测量来作判断
D. 光凭人的感觉有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A
二、非选择题
9. (读图理解)在课间操时段,当学校喇叭播放广播体操音乐时,同学们整齐划一、舒展有力地做着各种动作。结合下图所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广播操音乐进入人耳并形成听觉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收集音乐声波,声波进入中耳依次引起[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振动,振动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_的听觉中枢。

耳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
(2)同学们听到某个口令做出有关动作是通过神经结构——__________完成的。因为有_____________中的语言中枢参与,所以该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属于复杂的_____________。
(3)做各种动作时,同学们能感受到头部位置变动情况,这主要是内耳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感知的结果。运动时,同学们动作协调平衡,这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
反射弧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

半规管

前庭
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