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9《说“木叶”》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9《说“木叶”》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5 09: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1.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意
2.对比分析法,概括木的艺术特征,体会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3.了解诗歌意象稳定性特点,提高诗歌理
解力、领悟力
4.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诗词填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讨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
林庚(gēng) 袅袅(niǎo) 传诵 钟爱
橘颂 (jú) 徕服(lái ) 皎皎 ( jiǎo)
洗练 缘故 亭皋(gāo)
柳恽 (yùn) 寒砧 (zhēn)征戍
涔阳(cén ) 脉络 万应锭 (dìng) 言筌(quán
得鱼忘筌 疏朗 干燥 门闩 桅杆
窸窣(xī sū)歧路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
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木叶和树叶一样吗?请你找出文章的句子,说明他们的异同点?
相同:“木叶”也就是“树叶”(词义)
不同:“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美学意义,词的联想性、情感性)
四、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时间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木叶 秋风 叶落 落叶 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 疏朗清秋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树叶 春夏 之交 繁茂 枝叶 碧绿 褐绿 柔软 湿润 繁茂 绵密 密密层层的 浓阴
1. 四人合作,完成表格
2. 梳理文脉,理解文意
“木”两个特征,体现诗歌语言暗示性,艺术特征分别是什么?
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第4段说明艺术特征,那么前三段什么作用?理清梳理文章的思路
1-3,发现问题,木叶是古代诗人所钟爱的形象。
4-6,分析问题,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7, 总结全文,艺术形象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3.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说明理由
屈原的《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3.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说明理由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
A.屈原的《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B.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拟人,云在山顶一动不动)”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诗歌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
C.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比喻,像洞庭的波浪一样)。”
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 “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
D.“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九月,秋凉,窗外频频传来撩人心绪的捣衣声和秋风催落叶的声音。女主人公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苦苦思念的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
E.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五、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1. 中国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特点,意象内涵相对稳定,请同学回忆学过诗歌中的“梅”“月”等意象及内涵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宋)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卜算子
作者:陆游 (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意象内涵为
孤傲、清高、圣洁、坚贞。
2. 就像“木”一样,在长期文化进程中,诗歌中很多意象形成相对稳定的感彩,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元素。
梧桐更兼细雨 (忧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离别之情)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怨恨之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俗之美)
3.体味作者的语言深入浅出:
作者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却考虑读者阅读者心理,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具象,请举出这样的表达语句。
比如:题目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说“木叶
课文《说木叶》引用诗文及解析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
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湖微波泛动啊落叶飘扬。
《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始:开始 微:渐渐、有一些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秋风吹动树叶不断摆动,就好像洞庭湖上的波浪一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
6、桂树丛中生兮山之幽
桂花树聚集在一起,生长在幽深的山里。
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
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春天来了,庭院中一棵奇异珍贵美丽的花树,在雨水阳光的滋润下生长得花繁叶茂,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全诗: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题解】: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折芳寄远思怀游子的诗。它和《涉江采芙蓉》在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所不同的是折芳寄远的主角,一为游子,一为思妇。
【译文】:
庭院中那株奇美的花树啊,
绿叶下开满着繁茂的花朵。
我举手折下一支开得最好看的花枝啊,
要把它送给我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儿的芳香充盈浸染着我的衣袖啊!
可是天遥地远,我又怎能将它送达!
唉!这花又有什么值得珍贵的啊!
只不过离别太久想借花表达我的怀念之情罢了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折杨柳
萧纲
杨柳乱成丝。 攀折上春时。
叶密乌飞碍。 风轻花落迟。
城高短箫发。 林空书角悲。
曲中无别意。 并是为相思。
这首诗以杨柳喻送别情事,突出了诗人临别时的不舍于伤感。“杨柳”--要留,让人更是含泪欲呼。
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
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叹之情。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南朝梁柳恽《捣衣》
11.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 。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古意》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如同凋零的树木一般离开了洞庭湖,去往涔阳到那最远的水滨。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举目远望无数山,落叶飘零,一片萧条,天地更显得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15.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一轮明月悬挂在空,照着荒秃的层层高岭上,深秋微寒之风将层层高岭之树上的叶子吹落.
16.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高的树木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17.午阴嘉树清圆。
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
18、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她在岔路口采桑。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交代人物、地点。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地点是"歧路间",即岔路口,她在采桑。"歧路间"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这就为下文"行徒"、"休者"的倾倒预作铺垫。"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紧接"采桑",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这里明是写桑树,暗是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1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