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六(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 已知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6厘米,高为8厘米,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
A. 48 B. C. D.
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连结OB、OC,若OB=BC,则∠BAC等于【 】
A、60° B、45° C、30° D、20°
3.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为,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或 D.或
4.如图,⊙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H,点P是弧AC上的一点(点P不与A,C重合),连结PC,PD,PA,AD,点E在AP的延长线上,PD与AB交于点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CH2=AH·BH;②弧AD=弧AC;③AD2=DF·DP;④∠EPC=∠APD.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AD为⊙O的直径,作⊙O的内接正三角形ABC,甲、乙两人的作法分别是:
甲:1、作OD的中垂线,交⊙O于B,C两点,
2、连接AB,AC,△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乙:1、以D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圆弧,交⊙O于B,C两点。
2、连接AB,BC,CA.△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
A. 甲、乙均正确 B. 甲、乙均错误 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
6.如图,AB是⊙O的弦,BC与⊙O相切于点B,连接OA、OB.若∠ABC=70°,则∠A等于【 】
A. 15° B. 20° C. 30° D. 70°
7.如图,已知在Rt△ABC中,∠BAC=90°,AC=4,BC=5,若把Rt△ABC绕直线
AC旋转一周,则所得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
A.9π B.12π C.15π D.20π
8.如图:三点是⊙上的点,,则等于【 】。
9.如图,以M(﹣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M上异于A.B的一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y轴于C.D,以CD为直径的⊙N与x轴交于E、F,则EF的长【 】
A. 等于4 B. 等于4 C. 等于6 D. 随P点
10.如图,一根5m长的绳子,一端拴在围墙墙角的柱子上,另一端拴着一只小羊A(羊只能在草地上活动),那么小羊A在草地上的最大活动区域面积是【 】
A.πm2 B.πm2 C.πm2 D.πm2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如图,点A、B、C、D分别是⊙O上四点,∠ABD=20°,BD是直径,则∠ACB= 。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ˊ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C、D四点,已知
A(6,0),C(-2,0)。则点B的坐标为
13. 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3和5,且⊙O1与⊙O2相切,则O1O2等于 。
14.已知一个扇形半径等于圆半径的2倍,且面积相等,则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等于____.
1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cm、8cm,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cm.
16.在⊙O中,弦AB=1.8cm,∠ACB=30°,则⊙O的直径为 cm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17.如图,△OAC中,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O,作OB⊥OC交⊙O于B,垂足为O,连接AB交OC于点D,∠CAD=∠CDA.
(1)判断A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OA=5,OD=1,求线段AC的长.
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E=∠ABC= 90°,CD与以AB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E,EF⊥AB于点F,EF交BD于点G。设AD=a,BC =b。
求CD的长度(用a,b表示);
求EG的长度(用a,b表示);
试判断EG与FG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
19.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C于点,连结DE,过点B作BP平行于DE,交⊙O于点P,连结EP、CP、OP.
(1)(3分)BD=DC吗?说明理由;
(2)(3分)求∠BOP的度数;
(3)(3分)求证:CP是⊙O的切线;
如果你解答这个问题有困难,可以参考如下信息: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小明和小强做了认真的探究,然后分别用不同的思路完成了这个题目.在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小明说:“设OP交AC于点G,证△AOG∽△CPG”;小强说:“过点C作CH⊥AB于点H,证四边形CHOP是矩形”.
20.如图,∠C=90°,∠CAE=∠ABC,AC=2,BC=3.
(1)判断A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OB的长;
21.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B=5,BC=3.
求sin∠BAC的值;
(2) 如果OE⊥AC, 垂足为E,求OE的长;
(3) 求tan∠ADC的值.(结果保留根号)
22.在△ABC中,∠BAC=90°,AB=AC=,⊙A的半径为1,若点O在BC上运动(与B,C不重合)设OB=X,△AOC的面积为Y。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以点O为圆心,OB长为半径作⊙O,当⊙O与⊙A相切时△AOC的面积。
23.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10,AD=4,点E为CD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E、BE,以AE为直径作圆,交AB于点F,过点F作FH⊥BE于H,直线FH交⊙O于点G.
(1)求证:⊙O必经过点D;
(2)若点E运动到CD的中点,试证明:此时FH为⊙O的切线;
(3)当点E运动到某处时,AE∥FH,求此时GF的长.
24.如图,扇形OAB的半径OA=3,圆心角∠AOB=90°,点C是弧AB上异于A、B的动点,过点C作CD⊥OA于点D,作CE⊥OB于点E,连结DE,点G、H在线段DE上,且DG=GH=HE
(1)求证:四边形OGCH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在弧AB上运动时,在CD、CG、DG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的长度;
(3)求证:是定值.
25.已知A为⊙O上一个定点,请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内接于⊙O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并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A
6.B
7.C
8.D
9.C。
10.D
11.70°
12.
13.2或8
14.
15.2
16.3.6
17.(1)线段AC是⊙O的切线。理由见解析(2)12
18.解:(1)∵∠DAE=∠ABC= 90°,∴DA⊥AB,CB⊥AB。
又∵AB为⊙O的直径,∴DA、CB为⊙O的切线。
又∵CD是⊙O的切线,AD=a,BC =b,
∴DE= AD=a,CE= BC =b(切线长定理)。∴CD= DE+CE= a+b。
(2)∵EF⊥AB,CB⊥AB,∴EF∥CB。∴△DEG∽△DCB。
∴,即。∴。
(3)相等。理由如下:
∵EF⊥AB,CB⊥AB,DA⊥AB,∴DA∥EF∥CB。
∴,且△BGF∽△BDA。∴,即。∴。
∴EG=FG。
19.(1)BD=DC。理由见解析(2)90°(3)证明见解析
20.(1)连接OE,则∠OEB=∠ABC=∠CAE,
∴∠AEC+∠OEB=90°,
∴∠AEO=90°,
∴AE与⊙O相切.
(2),,,
∴,
∴。
21.(1) (2) (3)
22.(1)过点A作AH⊥BC于H
∵∠BAC=90°,AB=AC= ∴BC=4,AH=2,
∴
即y=-x+4(0(2)当点O与点H重合时,圆O与圆A相交,不合题意;当点O与点H不重合时,在Rt△AOH中,
∵圆A的半径为1,圆O的半径为x,
∴①当圆A与圆O外切时, 解得x=,=y=
②当圆A与圆O内切时, 解得x=,=y=
23.(1)证明:∵矩形ABCD中,∠ADC=90(,且O为AE中点,
∴OD=AE,
∴点D在⊙O上.
(2)证明:如图,连结OF、EF.
易证AFED为矩形,
∴AF=DE.
∵E为CD的中点,
∴F为AB的中点.
∴OF为△ABE的中位线,
∴OF∥EB.
∵FH⊥EB,∴OF⊥FH.
∴FH为⊙O的切线.
(3)解:作OM⊥FG,连结OF.
∵AE∥FH,∴∠AEB=90(.
易证△ADE∽△ECB,
由相似得:DE=2或8.
①当DE=2时,
如图,AF=2,FB=8,EB=4,AE=2.
由△BFH∽△BAE得,HB=,∴OM=EH=.
∴FG=2FM=.
②当DE=8时,
如图,同上解法,可得OG=AE=2.
OM=EH=.
∴FG=2GM=.
24.(1)连结OC,交DE于M,
∵四边形ODCE是矩形
∴OM=CM,EM=DM
又∵DG=HE
∴EM-EH=DM-DG,即HM=GM
∴四边形OGCH是平行四边形
(2)DG不变;
在矩形ODCE中,DE=OC=3,所以DG=1
(3)作HF⊥CD于点F,则△DHF∽△DEC
∴
∴
∴
∵HF2=CH2-CF2=DH2-DF2,DH=2
∴CH2-=2-
整理,得
∴=12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