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十一(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十一(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1-26 21: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十一(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AB、CD是⊙O的两条直径,∠ABC=30°,那么∠BAD=【 】
A.45° B. 60° C.90° D. 30°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O的顶点A、C分别在y轴、x轴上,以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若点A的坐标为(0,8),则圆心M的坐标为【 】
A.(﹣4,5) B.(﹣5,4) C.(5,﹣4) D.(4,﹣5)
3..已知:⊙和⊙的半径分别为10和4 ,圆心距为6,则⊙和⊙的位置关系是【 】
A.外切 B.相离 C.相交 D.内切
4.如图,日食图中表示太阳和月亮的分别为两个圆,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相交   C.外切 D.内含
5.如图,半径为10的⊙O中,弦AB的长为16,则这条弦的弦心距为 【 】
(A)6 (B)8 (C)10 (D)12

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半径长为1.点⊙P(a,0),⊙P的半径长为2,把⊙P向左平移,当⊙P与⊙O相切时,a的值为【 】
(A)3  (B)1  (C)1,3 (D)±1,±3
7.如图,△ABC内接于⊙O,D为线段AB的中点,延长OD交⊙O于点E,连接AE,BE,则下列五个结论:①AB⊥DE,②AE=BE,③OD=DE,④∠AEO=∠C,⑤弧AE=弧AEB,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8.如图,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定值),半径为(定值),分别在图一、二中
作扇形的内接矩形,若按图一作出的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则按图二作出的矩
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 】

A.  B. C.   D.
9.如图,分别以直角△ABC的三边AB,BC,CA为直径向外作半圆.设直线AB左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右边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S2,则【 】
A.S1=S2    B.S1<S2   C.S1>S2 D.无法确定

10.如图,AB为⊙O的直径,PD切⊙O于点C,交AB的延长线于D,且CO=CD,则∠PCA=【 】
A.30° B.45° C.60° D.67.5°
二、填空题
11.如图,AB与⊙O相切于点B,AO延长线交⊙O点C,连接BC,若∠A=38°,则∠C= 。

12.如图,点D在以AC为直径的上,若那么 .
13.已知相切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和2cm,这两个圆的圆心距为
14.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若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交于点D,DE∥AB,DE与AC相交于点E,则DE=____________。
15.如图,一个扇形纸片OAB.OA=10cm,∠AOB=120°,小明将OA、OB合拢组成一个圆锥形漏斗(接缝忽略不计).则漏斗的底面圆的半径为 cm.
16.已知A、B、C是⊙O上的三点,若∠COA=120°,则∠CB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
三、计算题
17.如图,点A,E是半圆周上的三等分点,直径BC=2,AD⊥BC,垂足为D,连接BE交AD于F,过A作AG∥BE交BC于G.
(1)判断直线AG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线段AF的长.
18.如图,⊙O的直径6cm,是延长线上的一点,过点作⊙O的切线,切点为,连
接。

(1)若30°,求PC的长;
(2)若点在的延长线上运动,的平分线交于点,你认为∠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的值。
四、解答题
19.如图,AB是半圆O上的直径,E是的中点,OE交弦BC于点D,过点C作⊙O切线交OE的延长线于点F. 已知BC=8,DE=2.
(1)求⊙O的半径;
(2)求CF的长;
(3)求tan∠BAD 的值。
20.如图,在⊙O中,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P,∠CAB=40°,∠APD=65°.
(1)求∠B的大小;
(2)已知AD=6求圆心O到BD的距离.
21.如图,AB为⊙O的弦,AB=8,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1,求⊙O的半径。
22.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
(1)请你按下面步骤画图(画图或作辅助线时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第一步,过点A作∠BAC的角平分线,交⊙O于点D;
第二步,过点D作AC的垂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第三步,连接BD.
(2)求证:AD2=AE?AB;
(3)连接EO,交AD于点F,若5AC=3AB,求的值.
23.(1)如图1,OA、OB是⊙O的半径,且OA⊥OB,点C是O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过点C作CD切⊙O于点D,连结AD交DC于点E.则CD=CE吗?如成立,试说明理由。
(2)若将图中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交OA于F,交⊙O于B’,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那么上述结论CD=CE还成立吗?为什么?
(3)若将图中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到⊙O外的CF,点E是DA的延长线与CF的交点,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那么上述结论CD=CE还成立吗?为什么
24.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结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
(1)求证:DE为⊙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25.在中,,.
(1)求∠的度数;
(2)求的半径.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A
6.D
7.B
8.B
9.A
10.D
11.26°
12.55°
13.1或5
14.2
15.
16.600 或1200
17.(1)AG与⊙O相切,(2)
18.解:(1)连接

∵PC是⊙O的切线,
∴∠OCP=90°。
∵30°,OC==3,
∴,即PC=;
(2)∠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PM是∠CPA的平分线,
∴∠CPM=∠MPA。
∵OA=OC,∴∠A=∠ACO.
在△APC中,∵∠A+∠ACP+∠CPA=180°,
∴2∠A+2∠MPA=90°,∠A+∠MPA=45°。
∴∠CMP=∠A+∠MPA=45°。
即∠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19.解:⑴在⊙O中∵E是的中点 ∴OE⊥BC
∴BD=BC=×8=4.
在Rt△OBD中,设⊙O的半径为r.
解得r=5.
(2) ∵CF是⊙O切线 ∴OC⊥CF
可以证明Rt△OCD∽Rt△OCE


(3)过点D作DG⊥AB垂足为G
在Rt△ADG中
DG= AG=AO+OG=5+=
tan∠BAD ==
20.(1)25°(2)3
21.
22.(1)解:如图;
(2)证明:∵AB是⊙O的直径,
∴∠ADB=90°,
而DE⊥AC,
∴∠AED=90°,
∵AD平分∠CAB,
∴∠CAD=∠DAB,
∴Rt△ADE∽Rt△ABD,
∴AD:AB=AE:AD,
∴AD2=AE?AB;
(3)解:连OD、BC,它们交于点G,如图,
∵5AC=3AB,即AC:AB=3:5,
∴不妨设AC=3x,AB=5x,
∵AB是⊙O的直径,
∴∠ACB=90°,
又∵∠CAD=∠DAB,
∴,
∴OD垂直平分BC,
∴OD∥AE,OG=1 2 AC=3 2 x,
∴四边形ECGD为矩形,
∴CE=DG=OD-OG=x-x =x,
∴AE=AC+CE=3x+x=4x,
∵AE∥OD,
∴△AEF∽△DOF,
∴AE:OD=EF:OF,
∴EF:OF=4x:x=8:5,
∴ .
23.(1)证明略(2)CE=CD仍然成立,证明略(3)CE=CD仍然成立.
24.(1)略 (2)
25.解:(1)∵∠°,∴∠﹦60°﹒
又∠﹦60°,∴∠60°.
(2)由(1)知,是等边三角形.连结并延长交于点(如图1).

∴圆心既是的外心又是重心,还是垂心.
在中,
∴.
∴,即O的半径为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