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后转身运球
一、课的设计思路: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根据我校情况,学生掌握跳绳和篮球这两项的运动技能。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经常打篮球可对培养其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品质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等具有显著的作用。而篮球运动是通过集体对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能力,参加篮球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信任感、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篮球运动是学生中较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是中学体育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之一, 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利用音乐贯穿课堂,让学生在不同音乐的背影下,进行篮球的学习;课堂以篮球行进间运球为主,利用障碍物、绳梯进行训练,多种手段让学生练习的有兴趣有效率;学生通过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小组合作学习,多种形式,提高学习质量,在集体中提升自己;采用电脑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供学生自主模仿学习;用篮球操和放松舞作为热身和放松,音乐的带动,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陶冶情操,体会根据不同音乐,进行不同的活动,对音乐有了深入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1、球类运动因其参加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参加人数之多而被称为全球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球类运动因其娱乐性和休闲性而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是社会文化甚至是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始终被人们广泛接受,证明了球类运动的魅力和生命力。
2、本节课选自于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教材内容,球类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的良好品质。也是中学体育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之一, 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3、篮球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要准确完整的表现出教练员的战术思想,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都不可能完成。从简单的运球,到准确的跑位移动,再到精准的传球,只至把球送入篮筐。每一个环节拆开来看,都是以各种技术组合起来的。可以细致的把一个团队比喻成一个机器,而篮球技术正是组成这部机器的细小零件,缺少了某个零件,或是某个零件的缺损直接导致机器不能正常的运作。因此,篮球基本技术是篮球比赛的基本手段,是比赛行为的核心,是篮球战术的基础。所有这些正说明了篮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篮球后转身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个基本技术,实用性高,比赛中效率高,使用频率也较高,动作幅度大,能灵活运用该技术的人,说明运球技术高,是篮球教学中必学动作。
5、本节课还学习了自编篮球操、篮球的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组合运球,这些都是从不同方面将篮球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学生在一节课中,丰富了学习手段。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学生的身体发育迅猛,学习接受能力强,对篮球渴望接受更高水平的动作,本班男生喜爱打篮球的居多,他们的有一定的基本技术,但是比较粗糙,女生特别喜欢运动,对任何运动都有兴趣,也渴望接受更新更高水平的篮球技巧,本节课采用集体练习、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多人练习、电脑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步升华,一环扣环,学习起来更轻松,满足本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学生之间结组进行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课的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
(1)通过篮球教学,提高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学会背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后转身运球。
(2)学习篮球技能的同时,学会与音乐的配合,懂得如何掌握运动节奏。
2、身体健康目标:
提高身体协调性,发展耐力、力量素质。
3、心理和社会实践目标:
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在课中互相合作、积极探索,在合作交流中同学关系融洽,并且不断创新、克服困难,向新目标挑战。
五、课的内容:
1、篮球操。
2、复习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
3、后转身运球
4、放松舞
六、课的组织与教法:
1、课堂上学生采取个人与分组练习。
2、教师用语言诱导,不断鼓励,并且巡回指导。
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自主锻炼。
4、电脑多媒体的学习视频导入,学生参照模仿并学习。
七、本节课特点:
1、篮球操的导入:结合音乐,把结合篮球基本球性练习,给人一种新鲜感觉,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不是惧怕上课,心理上不会受到压力。
2、分组学习:分为若干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自己组的器械的布置、动作的编排,组员开动脑筋,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3、人际关系和谐:同学们一起共同探究,在合作交流中全班关系融洽。
4、电脑多媒体的视频展示,供学生进行模仿以及学习。
八、授课顺序:
队列队形------篮球操(热身)------复习篮球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背后运球------学习后转身运球------素质练习------放松舞《最好的未来》------小结
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 (1)通过篮球教学,提高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学会背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后转身运球。 (2)学习篮球技能的同时,学会与音乐的配合,懂得如何掌握运动节奏。 2、身体健康目标: 提高身体协调性,发展耐力、力量素质。 3、心理和社会实践目标: 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在课中互相合作、积极探索,在合作交流中同学关系融洽,并且不断创新、克服困难,向新目标挑战。 教学内容 1、篮球操。 2、复习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 3、后转身运球。 4、身体素质练习:绳梯练习和上肢力量练习。 5、放松舞。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次数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1、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2、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队列队形练习:报数、原地转法 1~2′ 1次 1老师提前到场准备与检查器械 2接受体委报告,向学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 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2向教师问好 3进行队列练习,学生随口令统一动作 组织: 体委集队 队形:四列横队 要求:统一听指挥,声音宏亮,短促,动作到位,整齐划一。 重点难点:动作的一致性
1.发挥集体创造力 2.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3.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热身活动: 自编篮球操 4~5′ 1次 结合篮球的基本动作,观摩学生做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体委负责集队,将自编操与音乐结合进行热身活动 组织:体委集队 队形:四列横队 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发挥集体创造力与篮球相结合。 重点难点: 1.篮球基本动作规范 2.根据音乐节奏做动作,整齐一致
1.培养学生互相帮助、探究学习,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复习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 5~8’ 1次至2次 1.教师讲解动作的要求 2.用语言鼓励学生 3.巡回指导 1.学生有组织认真复习 2.个人动作练习、双人练习、集体练习 一图 二图 三图 组织:教师组织 队形:如上图 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教师所讲的动作,做到动作协调、规范、准确,做到不翻腕违例。 重点难点:1.行进间运球手与脚步的协调,行进中手推球的部位 2.体前变向时,突破脚的斜插动作 3.背后运球手从背后运球至另一侧的时候,位置准确,运转流畅
1.发挥小组长作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基本掌握后转身运球 3.大胆尝试做动作组合 1、后转身运球技术 2、分小组进行练习。 3、尝试做出两个以上的组合动作 18~20′ 1次 1.教师带领,动作示范引导,统一口令指导 (步骤:练习运球半转身—逐步加大幅度—转身后换手运球—双人练习—小组探讨学习) 2.教师根据动作组合,用语言鼓励学生练习。 3.展示一些器材用法,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特点,认真思考 2.分组进行练习,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 3.电脑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学生自行模仿以及学习 4.小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一图 1组2组3组4组5组6组
二图 组织:教师组织 队形:如上图 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教师所讲的动作,做到动作协调、规范、准确 重点难点:1.后转身运球中枢脚的确立2.拉球动作及时到位 3.小组练习时,发挥合作学习优势,充分利用器材进行创新练习
1.发挥小组作用,自主学习 2.利用绳梯锻炼身体素质 1.绳梯练习 2.上肢力量 4~ 5′ 3次至6次 1.教师巡回指导 2.语言激励学生 3.及时纠正错误 1.学生自我学习,认真思考 2.组长带领有序练习 1组2组3组4组5组6组
组织:学生组织 队形:上图 要求:听从组长安排,有序练习 重点难点:1.绳梯动作的正确性,脚步的灵活性、敏捷性 2.俯卧撑效果要明显
1.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2.利用音乐的韵律来进行身体的调整 放松舞: 《最好的未来》 2~3′ 1次 教师与学生一起放松 1.学生集体进行放松舞练习 2.队形变化排列成五圆环图案 三 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走成圆环形图案 要求:1、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放松,注意呼吸节奏 2、队形整齐, 动作舒展优美 重点难点:真正起到放松,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活动
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 下课常规 1′ 1次 1.对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2.组织学生收还器材 1.积极思考,认真小结 2.学生积极收还器材 3.行礼解散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积极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标志碟,绳梯,音响器材,电脑多媒体
生理负荷预计图
(
平均心率
) 平均脉搏 1305 160 练习密度 50%5% 150 强度指数 1.40.1 140 130 120 110 90 (
时
间
)80 7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八、运动密度负荷
平均脉搏:1305次
练习密度:50%5
强度指数: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