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十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十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6 22: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年1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1.考生要认真填写班级和姓名。
2.本试卷共5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5小题(共3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8小题(共7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脉脉含情 mò 袅娜 nuó 穿着zhuó 流氓méng
B.妖童媛女yuán 公姥mǔ 否泰pǐ 契约qì
C.风靡一时mǐ 应和hè 慰藉jiè 仆倒pū
D.鲜有所闻 xiǎn 干禄gān 方便biàn 摧藏zàng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 饮馔 仓廒 庇佑
B.千里逢迎 怅然 休憩 干涸
C.锱珠必较 联袂 挑衅 矜持
D.东隅已逝 箭镞 付梓 坍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
A.考查?? 宁可? 品性????? B.考察?? 宁愿?? 品性
C.考查?? 宁愿? 品行????? D.考察?? 宁可?? 品行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B.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宏论”,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C.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 D.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严格管制货币和汇率的政策在全球度过金融危机后,近期再度成为全球经济问题辩论的焦点。 B. “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是未来对居民电价调整的方向,这无疑将体现中国节能减排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C.我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运行及应用,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D.《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通过美中两国领导人6小时的会晤,美中关系的新景象是:北京现在事事对美国说“不”。 二、(8分,每小题2分)
完成《鸿门宴》相关问题。
6.下列句中划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素善留侯张良 善:和……交好 ②戮力攻秦 戮力:合力
③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④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7.下列划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8.下列句子划线字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⑥/③④⑤/①  D.③⑥/⑤/①②④
9.下列内容,说明项王憨厚的一项是 ①项王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项伯)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各题 。
? 沙 尘 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的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由此产生。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0.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
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11.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2.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四、(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13.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 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石门之徒异矣 徒: 门徒
14.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五、(15分)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2分)
⑵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⑴诗歌中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1分)。
⑵首联对翠柏的描写,又有何作用?(4分)。
18.补写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中任选一题。(5分)
(1)①不见复关, 。 ②周公吐哺, 。
③ ,池鱼思故渊。④挟飞仙以遨游, 。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 。
(2)①譬如朝露, 。 ② , 鸡鸣桑树颠。
③锲而不舍, 。 ④江山如画, 。
⑤一种相思, 。
六、(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1题。
做 客
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
她的头发她的脸。
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
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
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
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
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
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
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
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
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19.“做客”有什么含义?(3分)
20.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5分)
21.品读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4分)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七、(3分)
22.根据例句特点,仿写句子。 例:金钱,能买来佳肴,但买不来好胃口;
金钱,能买来书籍,但买不来知识。
仿写:
金钱, ;金钱, ;
金钱, 。
八、(4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如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2013年1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卡
第一部分 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1)(2分)
(2)(3分)
17.
(1)(1分)
(2)(4分)

18.(5分)
(1) (2)
(3) (4)
(5)
19.(3分)


20.(5分)


21.(4分)



22.(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