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cm
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3、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8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秒 D.大于5米/秒
4、在100米短跑竞赛中,运动员沿直线运动,摄像机A拍摄了一段影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获得冠军的B运动员一直在屏幕中央。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以B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静止的 B.以跑道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静止的
C.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B运动员总是运动的 D.摄像机A与B运动员保持相对静止
5、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一些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学生桌高约150cm B.中学生的心跳一分钟70次
C.小明发烧体温50℃ D.新铅笔长度约15dm
7、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径向交会对接后一起前进时,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舱内行走的宇航员 B.月球
C.地球 D.载人飞船
8、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9、小川乘坐公交车去学校,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路旁的房屋 C.公交车 D.远处的高山
10、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精巧,拥有“五指廊”结构,寓意“风凰展翅”。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中央大厅中心O走到A登机口,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min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最接近( )
A.1000m B.500m C.200m D.100m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填“a”或“b”)刻度尺更精确,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中国空军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可以同时为两架战斗机加油。进行空中加油作业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______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_的。
3、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路程的速度为4m/s,后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
4、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前10s该物体做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40s内该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搭载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划过夜空的过程中,神奇的出现了与月亮浪漫同框的情景(如图),若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______的,月亮是______的。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某轿车从某地往南阳方向匀速行驶(图甲),当到达甲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到达乙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30分。
(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图丙为高速路某山区路段上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传感器。在轿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某段距离l=65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6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2、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做匀速运动需要6分钟时间,走完前半程后休息1分钟继续向前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速度为10m/s,若全程长为3.6km,求:
(1)前半路程的速度?
(2)后半路程所运动的时间?
(3)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3、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公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计所指的速度匀速行驶25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CT收费岛区域前s1=50m处开始减速,经后运动至ECT收费岛(图中阴影区域)边界,然后再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ECT收费岛,其长s2=36m。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ECT收费岛所用的时间;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4、长为200米的列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从一座长为3800米的铁路桥上驶过,则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多少秒?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多少秒?
5、马路宽,一辆长,宽的汽车以的速度在路中间匀速向前行驶,此时距车头处有一辆长宽度不计的自行车要横穿马路,如图所示。自行车为了安全通过马路,它的速度应在什么范围?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中需要用___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___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2)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3)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为,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用表示)。
(4)如果在实验中小阳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则他测得的平均速度会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1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2)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小车的运动时间;
(4)如图2,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若秒表每格为 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s=_______m,运动时间 t=___________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_________m/s;
(5)把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间位置,如图所示,距离车头为 30cm,再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v1=___________m/s,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v2=_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BC.由图示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完好,那么测量时物体应与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故AC错误,B正确;
D.测量时,物体应靠近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故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
A.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中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1mm,分度值是1mm,故A错误;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故B错误;
C.由图示刻度尺可知,线圈总长度是
18.90cm-15.00cm=3.90cm
故C错误;
D.铜丝的直径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为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实验运用累积法,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前2s内走的路程为
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后3s的路程为
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AB.运动员在跑道上奔跑时,运动员和跑道之间的位置是变化的,即以B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运动的,以跑道为参照物,B运动员也是运动的,故AB不符合题意;
CD.通过A摄像机的拍摄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获得冠军的B运动员一直在屏幕中央,则B运动员相对于电视机屏幕和A摄像机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刻度尺在测量物体时,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而A图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没紧靠铁块,B图刻度尺放置歪斜,C图零刻度线没对准铁块的一端,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学生桌高约7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心跳次数一分钟约60~100次,故B符合题意;
C.成年人发烧时,超过40℃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不可能到50℃。故C不符合题意;
D.新铅笔的长度约15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A.以舱内行走的宇航员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宇航员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月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月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地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载人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8、B
【详解】
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由 可得物体的前半段路程运动时间
物体的后半段路程运动时间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小川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小川相对于窗外的电线杆,位置不断变化,以公交车为参照物,窗外的电线杆向后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成人步行的速度为1m/s,故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最接近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b 2.80
【详解】
[1][2]由图可知,a刻度尺1cm又分为2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5mm,b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所以b刻度尺更精确些;b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80cm,所以物体长度为2.80cm。
2、运动 静止
【详解】
[1]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
[2]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与加油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受油机是静止的。
3、4.5 16.2
【详解】
[1][2]设整个路程为s,则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4、匀速直线 2
【详解】
[1]由图像可知,前20s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故前10s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40s内该物体运动的总路程是80m,平均速度是
5、静止 运动
【详解】
[1]若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相对于运载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载人飞船是静止的。
[2]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运载火箭的位置发生变化,月亮是运动的。
三、计算题
1、(1)90km/h;(2)不超速
【详解】
解:(1)已知轿车在甲乙段行驶时间为
t=8.5h-8h=0.5h
路程为
s=120km-75km=45km
则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2)由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超声=vt=340m/s×0.2s=68m
汽车0.2s通过的距离为
s汽= s超声-l=68m-65m=3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因为54km/h<6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答:(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90km/h;
(2)由计算可知汽车在此路段不超速。
2、(1)5m/s;(2)180s;(3)6m/s
【详解】
解:(1)已知全程的长度为
所以前一半路程的长度为
物体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前半路程的速度为
(2)已知后半路程的速度为
后半路程的长度为
所以后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3)物体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1)前半路程的速度为5m/s;
(2)后半路程所运动的时间为180s;
(3)全程平均速度为6m/s。
3、(1)37.5km;(2)6s;(3)8.6m/s
【详解】
解:(1)根据图甲可知,汽车到达收费站前速度为90km/h,行驶时间为
根据速度公式,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已知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
s2=36m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路程
s总=s1+s2=50m+36m=86m
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时间
t总=t1+t2=4s+6s=10s
所以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7.5km;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为6s;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6m/s。
4、200s;180s
【详解】
解:汽车的速度
v=72km/h=20m/s
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的路程
s1=3800m+200m=4000m
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的时间
列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
s2=3800m-200m=3600m
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
答: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200s,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180s。
5、见解析
【详解】
解:第一种情况,当汽车还没有到达时,自行车横穿马路,如图甲:
汽车行驶的时间
自行车要安全通过马路,行驶的距离是
自行车要在之前通过,所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
第二种情况,当汽车完全通过后,自行车才横穿马路,如图乙:
汽车行驶的时间
自行车要安全通过马路,行驶的距离是
自行车要在之后通过,所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
自行车行驶速度的范围或。
答:自行车行驶速度的范围或。
四、实验探究
1、刻度尺 停表 小 偏大
【详解】
(1)[1][2][3]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因此需要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2)[4]实验中应控制斜面坡度较小,则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较慢,运动时间会长些,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5]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为,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为
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根据得,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6]如果在实验中小阳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不会影响路程测量,会导致时间测量偏小,根据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2、 刻度尺 秒表 小 延长 0.6 5 0.12 0.1 0.15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时,先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再由可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故可知实验原理是。
(2)[2][3]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与物体运动的时间,故可知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与秒表。
(3)[4][5]因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通过斜面所用时间越短,故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目的是为了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
(4)[6]由图1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为
s=60cm=0.6m
[7]由图中可知,小车从顶部滑到底部秒表的指针转过了5格,故可知小车通过全长的运动时间为
t=1s×5=5s
[8]由[6][7]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5)[9]由图中可知,小车通过半程的距离为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时间为
t1=3×1s=3s
故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10]由图中可知,小车通过下半程的时间为
t2=2×1s=2s
故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