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5: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迁徒 频繁 雾霭 滑翔
B.鸭蹼 试探 暄嚷 弥曼
C.凋零 邀请 赌注 覆盖
D.枯燥 香蒲 狩猎 想象
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_________。
①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雁归来》标题中“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涵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
B.《大雁归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C.《大雁归来》一文做到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D.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称为“英国的先知”。
5.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等,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成效显著。
B.没有了信仰好比没有了灵魂。我无法想象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怎么能自立,怎么能发展?
C.袁隆平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袁隆平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D.去年国庆期间,“家国情怀”成为主题词。在全国各地,《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动人歌曲回荡在街头巷尾。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元旦期间,广州市公安民警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使得千家万户的出行更加安心。
B.广州国际灯光节是市政府给广大市民搭建的一个高端、跟国际接轨的艺术享受。
C.中国空间站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在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
D.郑州特大暴雨发生后,各地纷纷给灾区群众送赠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物。
7.【词语擂台】下面这段文字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槐树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 ① 的。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 ② 的香气,令人陶醉。不同于其他的植物秉持着 ③ 的理念,在春季竞相开放,槐花花期总是姗姗来迟。吃货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 ④ 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
A.①慷慨 ②咄咄逼人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美不胜收
B.①大方 ②咄咄逼人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 ④琳琅满目
C.①慷慨 ②盛气凌人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美不胜收
D.①大方 ②盛气凌人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 ④琳琅满目
二、综合性学习
8.班级决定开展以“大雁——鸟中的精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成语积累】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三个含“雁”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内涵】“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吟咏对象,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下面的诗词名句,对“雁”这种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①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萌发于汉魏,成长于唐宋,盛行于明清。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题匾挂匾具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
优秀匾额的文字内容凝聚了中华文化的人文要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德,持久散发出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正能量。中华美德、古训名言通过匾文书写进入千家万户,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文化认知,时刻指导着国人砥砺前行。匾额内容是中华道德的具象载体,匾额文化承担着传续道德的重要作用。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阅读材料后,请你为弘扬匾额文化拟写一句宣传语。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0.关于第③段中加点的“威斯康星的法规”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
B.雁群要笔直地飞行,不能曲线飞行。
C.冬季禁止猎杀大雁,春季则允许猎杀。
D.雁群11月份要南飞,3月份要返回。
11.“3月的大雁则不同”是一句过渡句。下列所列的语句中能体现“3月的大雁则不同”的一项是( )
A.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
B.大雁的飞行是笔直的。
C.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D.大雁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12.文中有很多细腻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雁、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请对文中划线句子,细细品味,写一段批注。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走步你做到了吗?
生命在于运动,规律的运动可以为健康带来诸多好处: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改善体型,是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式;有助于消除精神上的紧张与压力……
今天你走了多少步?晒步数日渐在微信朋友圈风靡,甚至有人为了拼步数,变身“暴走族”,誓要占据朋友圈的第一名。不过这样疯狂地走步真的健康吗?
悄然兴起的晒步数
在微信中,关注“微信运动”公众号后,只要你随身带着手机,手机便会记录下你的步数。如果你的手机不具备计步功能,你可以选择佩戴运动手环,与“微信运动”绑定后,就不必依赖手机,也能实时记录步数。
“微信运动”设置的初衷可能是为了督促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你当天的步数超过一万步之后,你还可以将自己的运动量折算成相应的现金捐献给各种公益项目,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不过也许是人们潜意识中的攀比心在作祟,运动排行榜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进入“微信运动”公众号,点击排行榜,便可以知道自己的运动情况在好友中的排名。随着步数的变化,排名也会不断更新,步数最多的人还能在当天占领朋友“微信运动”的封面。“争强好胜”的本能刺激着大家的神经,不少运动达人还会在朋友图晒出自己一天的步数。尽管晒步数可以是秀健康的一种方式,但有人却为了运动排名“暗中斗步”,甚至开启深夜暴走模式,只为一较高下,问鼎榜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步锻炼是一种良好的运动方式,有专家表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2000大卡,维持生命日常活动只需消耗1700大卡左右,多余的300大卡需要通过运动来消耗。走步1分钟大约消耗2大卡,按1秒钟1步的运动速度来计算,60步的运动量便会消耗2大卡。要消耗掉多余的300大卡就需要行走9000步左右。因此,成年人每天选择走8000~10000步是适合的。
运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走步的过程中,关节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关节和肌肉在每次运动后,都会进行自我修复,但如果走得太多、频率过高或姿势不对,关节和肌肉无法及时恢复,则可能造成慢性关节损伤、韧带拉伤等多种疾病。对于肥胖者或关节有疾患的老年人,过量的负重运动还有可能加重关节软组织的磨损,甚至造成膝关节滑膜炎等。另外,运动过量还会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脾脏等免疫器官产生免疫细胞的能力便会大大降低。
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拥有更好的身体,因此,走步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并掌握科学的方法。如果一味拼步数,增加运动量,不仅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只会适得其反。
科学走步花样多
想要获得锻炼效果,又能避免在走步等运动过程中造成损伤,运动前最好先热身,比如运动前做些拉伸动作,以防身体未适应运动状态,出现运动损伤。
在走步过程中,也要注意科学的方式,例如宜加大步幅,让腿部的更多肌肉、神经得到锻炼。如果选择在晚饭后锻炼,则应在饭后半小时进行,并将锻炼结束时间控制在睡前两小时以前,因为走步会加速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兴奋的状态,容易造成失眠。运动后,最好先做一些平复情绪的事再上床睡觉,如看书、听轻柔音乐等。运动过程中应选用一双轻便、柔软、有弹性的鞋子,这能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着装也应舒适、轻便且透气性好。
此外,在走步中加入一点小花样,不但能增加新鲜感,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例如倒着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的肌肉,缓解腰背部疼痛,提高平衡能力。在走步过程中,摆动手臂过头顶,步幅适当加大,可以让整个人都舒展开,能有效预防甚至缓解肩周炎等慢性颈肩部疾患。走步时还可以做一些前后击掌或拍打的动作,这样不但可以放松、舒展整个上肢及颈、背部的肌肉,缓解肩颈和背部的酸痛,还能促进整个上肢的血液循环。
13.请把横线处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14.选文中“走步锻炼是一种良好的运动方式,成年人每天选择走8000-10000步是适合的”这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15.“对于肥胖者或关节有疾患的老年人,过量的负重运动还有可能加重关节软组织的磨损,甚至造成膝关节滑膜炎等”一句中的的“有可能”能否换为“能”?为什么?
16.读完选文后,你认为科学走步应该怎样做?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陆春龄
①一根小小的笛子,在吹者手中,能吹奏出各种各样优美动听的曲子。听那活泼泼的欢乐之音,开人胸襟;吹到委婉之处,又是那么娓娓动听。这就是笛子的魔力。因此在江南吹打曲、江南丝竹和十番锣鼓等器乐合奏中,都以笛子为主。笛子,又因为材料便宜,制作简易,携带便利以及劳动人民爱好等原因,成了民间流行十分广泛的乐器。
②笛子的种类很多,按音色音量,现在普遍有曲笛和梆笛两种。曲笛因一般产于苏州,所以又称苏笛,音色柔和,一般流行于江南一带。曲笛除用于独奏外,京剧中的吹腔,淮剧、锡剧、沪剧、绍兴大班以及民间乐曲和古曲乐曲中都用它来伴奏。特别在昆曲中,唱起来必须用曲笛伴奏,才能传达神情而引人入胜。梆笛在北方流行较广,音色清脆、高亢,在有些地方小戏、民歌和舞蹈中,一般都采用梆笛伴奏。按材料分,又有紫竹笛和白竹笛,北方还有一种枣木笛。而竹笛中又以枯竹做的最好。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产的竹子都可做笛,其中以浙江产的竹子质地最好。
③从汉墓的拓片和敦煌的壁画中都有笛子这一点来看,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笛子了。相传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笛子就传入当时的首都长安(即现今的西安)。但也有人考证,最早的笛子是西亚细亚的纵笛。在埃及的三角塔一墓中还有八人合奏纵笛的图。因西亚产苇管,苇管颇直且大,那时纵笛就多用苇管做成,后传到印度,印度苇管小,但印度产竹,才以竹制纵笛代替苇制纵笛。纵笛经西亚、中亚,周朝末年,由西域传入中国。但几年前我在印度演出时,看到印度演奏的笛子都是用芦苇做的,称苇笛。其实在我国《诗经》《礼记》中,也都记载有竹制乐器如龠、箫、管等,也应该是属于横笛、纵笛之类。
④两千多年来,经过不断改革,笛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音孔由原来的三孔到四孔、五孔,一直到现在的六孔。(A)取材也由最初的苇管到现在的竹子。(B)但竹笛的好坏,还受材料和制作上的种种限制。(C)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试制成功的塑料笛,吹起来声音清脆嘹亮,冷热变化对音色影响也极小。(D) 塑料不吸收水分,吹奏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附在管壁,就不像竹笛那样容易受潮,影响音色,而且笛膜也不会潮湿。塑料笛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材料到制作处理,都可由人工控制,材料成分不同就可制出不同音色的笛子。用两头粗细一致、管壁厚薄相同的塑料做成的笛子,它的音色音量音准也能达到统一。制造规格统一后,就可采用机器生产。
(文章有删改)
17.下列不属于笛的特征的一项是(   )
A.经不断改革,笛的音孔由原来的三孔到四孔、五孔,变成了现在的六孔。
B.笛按音色音亮分为曲笛、梆笛两种。曲笛音色柔和,梆笛清脆、高亢。
C.笛的取材经历了由苇管到竹子,再到枣木、塑料等其他材质的过程。
D.笛在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中,经由西亚、中亚,从西域传入了中国。
18.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笛的特点写起,到传入发展历史,再到塑料笛研制成功,选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B.“按材料分,又有紫竹笛和白竹笛,北方还有一种枣木笛” 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C.“塑料不吸收水分,吹奏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附在管壁,就不像竹笛那样容易受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产的竹子都可做笛,其中以浙江产的竹子质地最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曲笛因一般产于苏州”一句中“一般”表示具有普遍性,在无法通过统计得出确切结论时,这样表达更有分寸,更具准确性。
B.“在工作中,我也先后试制过枣木笛、电木笛、芦苇笛、化学纸笛、金属笛等,但都不能令人满意”一句应放在第④段的(B)处。
C.“用两头粗细一致、管壁厚薄相同的塑料做成的笛子,它的音色音量音准也能达到统一”,充分体现了塑料笛的最大优点——从材料到制作可由人工控制。
D.选文第③段,从汉墓拓片,敦煌壁画,《诗经》《礼记》记载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笛子在中国的历史,大大地丰富了选文说明的内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C
6.A
7.A
8. 示例:沉鱼落雁。雁过留声。衡阳雁断。 传说古代用大雁传递书信,这其中饱含游子的思亲、思乡之情。
9.(1)匾额文化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要作用。
(2)示例一:扬匾额文化,显华夏风采。
示例二:匾额文化意蕴深,仁义礼智其中藏。
10.A
11.C
12.批注: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迎来了春天,欣欣向荣。
13.锻炼不当会适得其反(意思相近即可)
14.列数据。列举具体的数据说明了走步锻炼是一种良好的运动方式,使说明更科学、准确、具体。
15.不能。“有可能”是表示估计、推测的结果,而“能”则是肯定的结果,换了后结论太武断,不科学严谨、不符合实际。
16.运动前最好先热身;走步过程中,注意科学的方式;注意锻炼时间、时长;运动后平复情绪;选择轻便、柔软、有弹性的鞋子;走步中加入一点小花样。
17.D
18.C
19.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