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方案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探索乐园——等量代换
科 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30分)
教材 分析: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课上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的、抽象的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等量代换”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对于四年级的听障生来说,它是一个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部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1.不清楚 “等量的传递性”;2.“转化”的意识较薄弱;3.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正确表达“等量代换”的过程;4.无法脱离实物或直观图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本节课尝试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激发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交流、动脑思考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计算、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方法,能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利用天平原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天平原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2. 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展台、学案纸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图片 (1) (2) T: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小动物们也爱玩游戏,看,他们正在玩翘翘板的游戏,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S1:猪重,狗轻。 T:对,加上“体重”两个字就更准确了,再观察图2,你发现了什么? S2:小狗的体重比小兔的体重重。 T:那它们三个谁的体重最重?谁的体重最轻?你能给他们排队吗? S:小猪的体重>小狗的体重>小兔的体重。出示图片 T:再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S:1只小猪的体重=2只小狗的体重 2只小狗的体重=3只小兔的体重T:我们把这种等号两边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量关系”(板书:等量)T:1只小猪的体重等于几只小兔的体重呢?S:一只小猪的体重=4只小兔的体重。因为一只猪的体重=2只小狗的体重,而1只狗的体重=2只小兔的体重,2只狗的体重=4只小兔的体重,1只小猪的体重=4只小兔的体重。T:很好,我们把这种通过交换而得到的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量代换”(板书:代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模糊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做好铺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活动2 二、故事引入,明确感知等量代换的实际应用曹冲称象的故事。T:早在1700年前就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小朋友解决了当时连大人们也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S:曹冲称象。(板书:曹冲称象)T:我们一起来看看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吧。(观看视频:曹冲称象)T:曹冲是用什么代替了大象的重量呢?S:石头。T:对,曹冲用到的就是等量代换的方法。【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故事引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初步建立了等量代换的表象,过渡和谐自然。】
教学活动3 动手操作,探究等量代换的基本策略 T:我们来到更早的古代社会,那时候人们还没有货币,人们是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呢? S:交换。T:对。也可以叫做“以物换物。”(板书:以物换物) T: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交换的吧。 1、课件出示图: (1)T: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S:我知道了一头牛的体重和四头猪的体重相等。 S:两头猪可以换三只羊。 S:四只猪用一头牛来换。 T:总之它们两个之间可以进行互相的交换,在这里不是拿质量进行相等的交换,而是通过双方商量好了,觉得这样交换公平,合理。 T:那老师问一头牛可以换几只羊呢?我们分两个小组讨论,把你们组的想法写下来,也可以在学案纸上画下来,但是过程一定要清楚,开始吧。(2)学生书写思考过程学生书写思考过程,师巡视学生的写法。(每个小组挑选两名学生) (3)反馈:展示两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让生说一说。T:这两名同学代表绝大部分同学的意见。 1、S3:4÷2=2(个) 2×3=6(只) T:2个是什么意思? S3:是2个2头猪。 T:说得多好。2个2头猪就是2个3只羊,2×3=6(只)用算式的方法,简单明了,很清楚地算出了1头牛可以换6只羊。 2、T:我们来看第二组用到的方法,他们直接在学案给上画出了,来看看他们的方法: 3只羊 3只羊 师点评:第二小组的四位同学经过讨论,用画的方法,非常直观地将答案呈现出来了,老师认为这种方法很好。T:大家用多种方法算出了1头牛可以换6只羊。T:现在要回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了。【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以物换物”有多种的换法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思维有了飞跃的空间,同时激发学生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了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活动4 四、灵活应用,巩固等量代换策略1、出示例题:柜中有杯、瓶、壶三种盛水的容器,都已装满水。已知每层容器盛水的总量相等, (1)1壶等于几瓶?1瓶等于几杯?(2)=200ml = ml = ml2、T:带领学生读题,并重点解释“每层容器盛水的总量相等”这句话。 (让生自由发言)T:也就是第一层这些容器装的水和第二层所有容器装的水是相等的,与第三层中容器装水的总量是相等的。 3、先看第(1)个问题,1壶等于多少毫升?1瓶等于多少毫升? 我们分成两个小组来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记录在学案纸上。4、T:拿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到展台展示。并让各小组选代表来说说想法。第一组: 直接在图上画出,对应的杯、瓶、壶的关系。 结论:1壶=2瓶T:第一组直接在图上画出,直观,清楚,很轻松地得出了结论: 1壶=2瓶(板书) 第二组:第一层:杯 瓶 杯 壶 杯 第三层:杯 杯 壶 杯 杯 杯 结论:1瓶=2杯 (文字的方式呈现) T:第二组的同学用文字代替了图画,不错,文字表现的更清楚,我们也很容易地看到了1瓶=2杯(板书)4、T:我们再根据已知条件:1杯=200ml(板书),找同学在黑板上算出: S1:1瓶=2×200ml=400ml 1壶=2×400ml=800ml【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让他们真正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今天我们学习了等量代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灵活动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主动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等量代换》课后反思
等量代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喜爱的游戏跷跷板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简单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新授部分由古代社会的以物换物而引导学生观察牛、猪、羊之间的交换原则,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再让学生说过程,课件演示验证,这样让学生对本知识点进行层层递进。在灵活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在巩固练习题中进行题式变化,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最后引入了图形代换题,学生利用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的不同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如引新课主线是从设计一头牛能换几只羊,在互换中告诉学生不是拿物品的质量进行交换,而是交换的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觉得这样交换比较公平,合理。到学生自身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互换,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了教材编排作用,不论是新课的引入到巩固练习中的习题选择,教师都注意发挥文本优势,既尊重教材,又灵活驾驭教材。例:重量相等到价值相等的代换。
3、唯一感到不足的是练习的层次、梯度略显不够,这也是此节教材安排上需探讨的地方。学生对“等量代换”思想的理解本身较难,而家庭作业中的求出○□所代表的数。尽管各有所要求,但练习平行性较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
《等量代换》媒体设计思路
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由于语文教学中还没有学习过《曹冲称象》这一课,如果用语言描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较为平淡,学生的印象不深,在课件中插入视频《曹冲称象》,在图文结合的形式下,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曹冲是拿石头的重量代替了大象的重量。再如:把一头牛换四头猪,再用两头猪换三只羊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一头牛可以换六只羊的道理。从而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进一步理解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等量代换》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