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学习目标
1. 掌握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 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 掌握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 城镇化
预习清单
一、城镇化的意义
1. 概念: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 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 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5. 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城镇是区域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
(2)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添加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阶段和特点。
(1)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加速阶段:城镇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镇化问题,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
(3)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2. 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中期阶段。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影响人们生活。
2. 城镇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镇发展需要,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1.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和处理,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2.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问题探究
一、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地区(空间)差异
例 城镇化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镇范围不断扩大、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下图为1850— 2050 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中、英、美三国城镇化进程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 的城镇化水平
C. 1970 年以后中国城镇化速度慢于美国
D. 英国城镇化进程起步最早
(2)与2000 年相比,2030 年中、英、美三国城镇化的变化主要是( )
A. 英国——城镇人口比例增加
B. 中国——第三产业比例上升
C. 美国——城镇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D. 中国——大城市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 的城镇化水平,1970 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英国城镇化进程起步最早。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与2000 年相比,2030 年英国城镇化水平基本没有变化;美国是发达国家,城镇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30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例逐渐上升,但不一定会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答案:(1)D (2)B
1.下图为贵州和江苏2007— 2016 年城镇人口比例变化图。读图, 完成(1)~(2)题。
变式训练
(1)与江苏相比,贵州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 ( )
A. 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 B. 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
C. 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D. 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
(2)导致江苏、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区域发展 B.地域文化 C. 资源状况 D.城市布局
D
A
2.标准值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 2015 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及某国城镇化水平标准值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1965— 1975 年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经济快速发展 B. 自然灾害频发
C. 城市问题突出 D. 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
(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1995— 2005 年该国城镇人口比例 ( )
A. 停滞增长 B.缓慢增长 C. 快速增长 D.持续下降
D
C
二、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1.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与评价
2.城镇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城镇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例 耦合协调度是反映城镇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耦合度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下面图1 为大连2000 — 2011 年城镇化率变化图,图2 为大连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图。2009 年大连提出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据此完成(1)~(3)题。
(1)2000— 2011 年,大连城镇化的特点是 ( )
A. 一直加速发展 B. 前期速度快,水平高
C. 处于较低水平 D. 后期水平高,速度趋缓
(2)大连城镇化速度加快且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阶段是 ( )
A. 2000— 2003 年 B. 2003—2004 年 C. 2008—2009 年 D. 2010 年以后
(3)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速度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系主要受 ( )
A. 城市职能变化影响 B.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影响
C.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D. 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影响
解析:(1)据图分析,2000—2008 年大连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2008—2009 年大连城镇化速度明显提升,2009 年以后大连进入高水平缓慢发展阶段。
(2)对比两图分析,2008—2009 年大连城镇化高速发展,同时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也明显提升。
(3)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速度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城市职能变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均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上受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影响,不同的城市经营管理理念会使两者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图示时期,大连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却先下降后上升,故经济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二者的相关性较小。
答案:(1)D (2)C (3)D
变式训练
3.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国际性大城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未来国家间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交通建设是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下图示意上海、首尔和巴黎人口密度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中显示,上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A. 单中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
B. 郊区服务设施落后,人口迁移拉力不足
C. 中心城区交通线路狭窄,交通拥堵
D.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房价高
A
(2)为有效解决上海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交通建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由市区公交扩展到大都市范围内的全域公交
B. 建立大都市范围内从中心区到卫星城的轨道交通
C. 提高私家车拥有量,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网
D. 以交通沿线土地开发为主导,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3)在大都市范围内,能够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最佳交通网络应以 ( )
A. 地面和地下大公交为主导
B. 主干道合理布局为主导
C. 交通网络密度适宜为主导
D. 放射状加环状交通为主导
B
A
三、城镇化进程图的判读
1.城镇化进程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图1 为三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曲线图,判读此类图的方法: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镇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如图1 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镇化开始早、水平高,先快后慢,近年来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中国)城镇化开始晚、水平低,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加快的特点。
2.不同时期城镇化要素变化曲线图(人口密度、地租高低等)的判读方法
图2 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判读此类图的方法:看清楚坐标含义,明确表达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运用城镇化的基本原理对其变化作出解释。如图2 中①—③—②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3.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图3 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判读此类图的方法: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如图3 中A—B—C 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交通线、点密度加大等,该过程反映了城镇化过程。
例 下图为某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顺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城镇化过程中 ( )
①Ⅰ阶段城镇化水平最低 ②Ⅱ阶段城市规模最大 ③Ⅲ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 ④Ⅲ阶段出现卫星城市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会出现置换。下列表述符合土地置换一般规律的是 ( )
A. 商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 B.居住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
C. 工业用地逐渐被农业用地置换 D. 农业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
(3)Ⅲ阶段出现远离城市的“飞地”(这几处“飞地”仍属该城市辖区)的原因可能有 ( )
①山河阻隔限制了城市发展 ②城市的畸形发展 ③环境移民 ④城市地价昂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1)读图可知,Ⅰ阶段城市沿交通线发展,规模小,为城市发展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最低,①正确。Ⅱ阶段城市向外扩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城市规模并非最大, ②错误。Ⅲ阶段为城镇化成熟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③正确。Ⅲ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为了缓解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散大城市职能,出现卫星城市,④正确。
(2)一般情况下,居住用地逐渐被商业用地置换。因为工业生产容易给城区带来环境污染,所以居住用地不太可能被工业用地置换。一般情况下,农业用地会被工业用地置换。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置换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
(3)“飞地”的出现或因自然因素的阻隔,或因“飞地”所在地环境优美,或因市中心地价太高等,它是城市职能分化和扩散的结果。城市的畸形发展、环境移民,不可能导致四个方向都形成“飞地”。
答案:(1)B (2)D (3)C
4.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变式训练
(1)图中显示,1990 —2020年( )
A. 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
B. 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例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C. 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数量比较接近
D. 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例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
(2)甲、乙两城市处于城镇化进程的 ( )
A. 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逆城镇化阶段
D
B
5.下图示意2001— 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1)—(3)题。
(1)2001— 2008 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 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 年以来,我国 ( )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3)为解决图示城镇化问题,我国应该 ( )
A. 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B. 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 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 D. 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C
D
B
下图是某国家城镇与农村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 3 题。
课堂检测
1.上图说明该国家( )
A. 城镇化程度很高
B. 城镇人口数量是2 500 万
C. 大约10%的人口在郊区居住
D. 人口密度较大
2.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镇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 城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3.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出现负增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B
C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据此完成4— 6 题。
4.图中所示现象是( )
A. 农村土地改革 B.城镇产业调整
C. 区域城镇化现象 D.人口迁移现象
5.在该过程中,由图得出,该地区发生的变化是( )
A. 城镇人口比例增大 B. 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C.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D. 城镇数目不断增多
6.该地区发生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
①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②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促进工业化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④使农村地区的出生率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C
C
A
下图为世界及部分国家城镇化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7 ~8 题。
7.与1950 年相比,2010 年城镇化率增加值最大的国家是 ( )
A. 日本 B.中国 C.美国 D.马来西亚
8.下列因素中,对我国城镇化率偏低影响最小的是 ( )
A. 自然条件 B. 人口政策 C. 经济政策 D. 户籍制度
D
A
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为日本都市圈建设部分阶段的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9 ~ 10 题。
9.日本都市圈建设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 )
A. 雏形阶段 B. 加速阶段 C. 调整阶段 D. 成熟阶段
10.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在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
A. 核心城市劳动力短缺 B.城市商业中心外移
C. 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 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A
D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