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世界近代史
(14、15C—19C末20C初)
第三、四、五、六单元 世界近代史
经济上
思想上
政治上
国际关系上
新航路开辟
两次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
亚非拉民解运动兴起
工业化、市场化
理性化、科学化
民主化、法制化
欧洲为中心
世界现代史
(一战——今天)
第七、八、九单元 世界现代史
1914年——1945年
1945年——今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华体系
十月革命及苏联建设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解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第 14课
第一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主干知识:
1、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过程、影响
2、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内容、评价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①时代特征:
②根本原因:
③主要原因:
④直接原因(导火索):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点拨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意
贸易摩擦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积怨和北非殖民地
点拨2、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五对基本矛盾及原因
主要矛盾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实质:
局势图
俄
英
1892年
1904年
1907年
法
意
德
奥匈
1882年加入德奥集团
1879年
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①爆发:
②性质:
③战线及双方:
④过程:
⑤结束: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2、一战的概况
西线
东线
南线
英法—德
俄—德奥
俄—奥
战争阶段时间战线主要事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马恩河战役西线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其它④进程1914年(德国“速决战”破产)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1915年东线南线1916年西线(“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凡尔登战役(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日德兰海战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机枪和坦克)1917年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历史纵横
一战中的华工
1917年,中国“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一战”中,日本凭借英日同盟,对德国宣战,并获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青岛和所谓的保护领地胶州湾。中国的有识之土希望通过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等协约国胜利后收回山东主权。当时的北洋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于1917年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
十几万名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华工参战意义重大。它使中国能够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并在会上提出山东问题。尽管当时日本拒不将山东主权交还中国,但它毕竟在中国和美英等国的压力下答应“将来”还给中国。中国的这一要求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实现了。
①爆发:
②性质:
③战线及双方:
④过程:
⑤结束: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2、一战的概况
西线
东线
南线
英法—德
俄—德奥
俄—奥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经济力量的对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军事战略方面: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德国被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奥匈帝国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倒戈;美国加入协约国;中国加入协约国等
思考: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一战的影响:教材87页最后一段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的影响。
“凡尔登绞肉机”
德国一战中阵亡将士陵园
(1)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33个,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战火影响的人口达15亿,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的影响。
材料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工农业生产 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2)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日实力增强,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促使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材料四: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5)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的影响。
材料五: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6)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的影响。
3、一战的影响:教材87页最后一段
(1)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日实力增强,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促使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
(6)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21年至1922年)
两个体系组成世界性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概念: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1919年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体系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④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⑤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⑥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
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凡尔赛
体系
华盛顿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成立国际联盟(国联):性质、宗旨、局限性、实质
(1)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3)局限:
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②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际联盟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4)实质: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评价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积极:
消极:
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国际局势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未能根除国际矛盾,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反而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背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导火索)
性质(帝国主义之战)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主要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主要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内容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