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6.2《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6.2《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5 16: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为了忘却的记念
作者:鲁迅
辨识下列挽联或对联分别是写的哪一历史人物
①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人木三分
③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教学目标
1、引导探讨写作目的,引导理解三个典故
2、引导理解一首诗 (“惯于长夜过春时”),引导认识两个人物(白莽和柔石)。
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
第三部分:写白莽与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文章结构
题目“为了忘却的记念”
朗读时怎样停顿?怎么理解?
要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
以战斗来几年五位青年作家。
思 考
忘却 
原因
内容
手段
目的
下一松轻己自给
哀悲
字文点一写
心的我击袭总愤悲
习的
学目
理解的
思路
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
联系写作背景
分析关键词句
理解引用三个典故的作用
了解故事本身
找出现实的对应
联系写作目的
引用方孝儒的故事
国民党
惨无人道
影射
滥杀无辜
朱棣
“愚忠”
连累他人
映衬
威武不屈
舍生取义
“硬气”
“迂”
柔石
方孝儒
引用向子期与《思旧赋》
司马氏导致向子期写《思旧赋》 以悼念亡友 而文短
国民党导致 鲁迅写《为了……》  以纪念柔石等   而“没写处”
揭露
专制黑暗
映衬
心情悲愤
类比
处境危殆
引用道悦和尚的故事
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杀岳飞 并株连道悦 : 道悦坐化
影射
对比
坐以待毙
韧的战斗
国民党“谁也不明白”地杀柔石等 并“找寻”鲁迅: 鲁迅逃走
怎样理解鲁迅的七律《悼柔石》?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黑暗统治 妻许广平 子海婴
(据鲁迅日记:下午偕广平携海婴并许媪移居花园庄,可见此联为写实)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作者与烈士之母 军阀 混战的局面
(此联前后对比,又形成了因果关系。连年的军阀混战使社会不安定,民不聊生,革命者被迫害,所以,此联也是写实)
拓展研究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怎忍 柔石等人 敌人残暴
作者处境险恶
(此联充分表现了作者面对战友被害的愤怒,并具有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写完此文 无处发表 当时作者
身穿黑衣
(据说鲁迅曾解释过:“那时我确无写处的,身上穿着一件黑色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可见此联也是写实。本诗首句写长夜,末句写月光,前后呼应,结构谨严。)
全诗深情地悼念了死难烈士,愤怒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无辜的罪行,抒发了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这首诗深深感动和鼓舞了
许多革命者,是现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
鲁迅给《北斗》选送珂勒惠支夫人木刻的用意是什么
柔石生前是珂勒惠支夫人版画的热心介绍者
柔石之母的遭遇与该版画的内容相似
作者无法明确地表达对烈士的悼念,只好用含蓄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感情。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控诉了无言论自由的社会。
文中插入彼得斐诗有什么作用?
作者借此来概括烈士献身革命的意义及崇高品质,并表达作者对柔石等人的崇敬。这四句诗是白莽平时最爱吟诵的,他还希望他的友人也爱这几句诗。由于鲁迅的引用,该诗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 作者要忘却的是什么 要记念的又是什么
“忘却”,将悲哀摆脱 ; “记念”,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战斗。二者联结起来,有三层含义:
(1) 烈士往事历历在目,鲜血如在眼前,两年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
(2) 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是化悲痛为力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
(3) 记住烈士生前事迹,让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让后人永远记念他们。
作者详记自己与柔石等进步作家的交往,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详记与他们的交往,写出了他们的为人处世和革命工作情况,实际上是从侧面说明他们都是很好的青年,而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正是这样的好青年、好作家。这就更加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恶残暴。
同时,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之下,鲁迅只有这样写才能对付国民党政府的书报检查,文章才能发表。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1.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不敢载:进步报刊的态度
不愿载:中立报刊的态度
不屑载:反动报刊的态度
隐约其辞:“左联”领导的刊物的态度
全句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
2.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 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旧道德:旧有的,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
新道德: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
损己利人: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是柔石品格的本质。
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
3.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和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残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内容。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深化主题。
4.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这几位遇难的青年不但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殉难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作者由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因为我们民族的损失而加重了。
文中两次写到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
5.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形象地 概括了三十年来,一切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表明斗争的艰难。“这是怎样的世界”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全句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切齿痛恨和顽强斗争精神。
6、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 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血的教训使作者既看到黑暗统治如夜,又看到革命之路还长,斗争还很艰巨。“不如忘却”与文章开头呼应,再次扣题。作者意识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他相信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就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心,与敌斗争到底的精神。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比较《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同点:
都是叙事性、记念性的文章。 记念的都是被反动政府杀害的革命青年。都表达了作者对革命青年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不同点:
《记》:写于1926年,作者还未能将青年爱国与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深感其力量单薄。
《为》:写于1933年,作者已经能把革命青年的斗争与整个革命事业联系起来,对胜利的信心加强了。
你知道多少鲁迅?
鲁迅先生有饮酒、吸烟的嗜好,同时对喝茶也很感兴趣。他常常约朋友上广和吃饭,每饭必喝酒,而且有时候还喝得酩酊大醉。烟是纸烟,瘾头也不小,在画家郁风女士的《急转的陀螺》,说她曾经见到过鲁迅,那是在上海,“我深深记得的是鲁迅先生和和蔼的笑容,很特别的是用大拇指和四个手指拿香烟而不是夹在食指和中指中间的姿势。”不过说得更说细的是她的三叔郁达夫。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鲁迅的烟瘾,一向是很大的;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当他在人前吸烟的时候,他总探手进他那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来吸,他似乎不喜欢将烟包先拿出来,然后再从烟包抽出一支,而再将烟包塞回袋里去。他这脾气,一直到了上海,仍没有改过。不晓得为了怕麻烦的原因呢?抑或为了怕人家看见他所吸的烟,是什么牌。”

关于饮酒,郁达夫也有一段回忆。因为郁达夫对此也颇感兴趣,而且还常有机会与鲁迅一起同饮,所以了解得格外详细: “他对于烟酒等刺激品,一向是不十分讲究的;对于酒,也是同烟一样。他的量虽则并不大,但却老爱喝一点。在北平的时候,我曾和他在东安市场的一家小羊肉铺里喝过白干;到了上海之 后,所喝的,大抵是黄酒了。但五加皮,白玫瑰,他也喝,啤 酒,白兰地他也喝,不过总喝得不多。”
最后,说到茶。本来茶算不得嗜好,尤其是浙江人,谁不喝茶来。但是鲁迅先生爱吸烟、喝酒,所以茶的需要量便随之增 多。在山会邑馆时,据周遐寿在《补树书屋旧事》中说,鲁迅也是一向不十分讲究的:“平常喝茶一直不用茶壶,只在一只上大下小的茶杯内放一点茶叶,泡上开水,也没有盖,请客吃的也只是这一种。”(《鲁迅和烟、酒、茶》)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鲁迅的遗嘱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 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当年鲁迅逝世,上海万人送葬,长街十里步行两小时。这场面,掌权的国民党不会去组织,他们视鲁迅为反叛,通缉令早已发出,暗杀的枪口一直没放下。万里长征的共产党又远在陕北,立足未稳。出面的是蔡元培、宋庆龄等一批社会贤达,自发举哀的是成千上万冒着风险的民众。人们将一面“民族魂”的旗帜覆盖在他的棺上。
  鲁迅,活着,是一个民族的儿子?死了,成为一个民族的魂灵!
  
读不完的鲁迅走不完的路!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以他的文字,为民众呐喊,为民族抗争,浸透了战士的血。后来的现在的一些玩文学的闲人、雅士,插科打诨的痞子,也来高谈鲁迅的短,说自己的长,实在令人可笑可叹。闲人的咖啡、雅士的茶水,与先驱者的血,那是质的区别,更不用说那些等而下之的浑水、污水了。
  读鲁迅,普通人也能走近他,与之交流、对话、沟通、融合。鲁迅的心与大众是相通的。长读鲁迅,你会觉得他像一座高高的矿山,挖掘越深,发现越多,收益越大。
  读不完的鲁迅,走不完的路!
七 律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左联”: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关于“左联”
“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
墙外桃花墙里雪,一般鲜艳一般红。
壮士身亡志未终,龙华千载仰高风。
本课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