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优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优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09: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为人民服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2 课《为人民服务》 。 【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 是一篇精读课文,与《古诗三首》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金 色的鱼钩》 共同组成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和信念”单元。本文是 毛泽东同志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 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从那时候起,“为人民服务”这五字就成为了中国 共产党的宗旨,也成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本文是六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 入。课后练习第二题能有效引导学生—— 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了解文章是怎样 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继而了解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体会文章遣词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本文,有利于学生感受议论文的表达特点。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本文有利 于引导学生查阅、整合相关资料,并结合“阅读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 以及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等描述的先辈事迹,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 加深学生对“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的领会和感悟。
【学情分析】
已知: 六年级学生知道“演讲”, 也尝试过“演讲”。六年级学生具有整体 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段落大意。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查阅、 整理资料的方法,能简单借助资料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未知: 六年级学生不了解“议论文”, 不了解议论文的表达特点——论点鲜
明,论述缜密; 对议论文层层推进的论证逻辑,准确严谨的遣词用语缺少阅读体 验。同时,学生对综合“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理解”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因此,老师应在学生了解文章观点,梳理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制 不同层次的思路图,理解议论文论点与论据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 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适时适度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关键语句
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的理解,加深对“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的领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
1. 会写“彻、迁”等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3 自然段。
3. 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 结合“阅读链接”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开场白】
同学们好!我是黄老师,我将会和你们一起学习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2 课《为人民服务》 。现在,(ppt) 请你准备好课本、文具,学习过 程中保持身正,腰直,脚放平,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我们的学习马上就要开始 了! 温馨提示: 请大家注意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 (ppt)
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默读一遍: 1.会写“彻、迁”等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能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简介演讲背景
一、阅兵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看过国庆阅兵吧! (ppt) (播放阅兵片段—— 出自 央视网,引出“为人民服务”的主题。)
(ppt) 在我们的人民军队中,每逢检阅,大家都能听到这样铿锵有力的对
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军事首长说: “同志们辛苦了! ”我们的战士都会回应一句: “为人民服务!” 这句答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这节课, (ppt)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主席 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 。
二、视频简介背景,了解张思德
1.明确文体: (ppt) 本文是 1944 年 9 月 8 日,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 上的演讲稿。
2.了解张思德: 张思德是谁呢?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ppt) (播放介 绍张思德的视频)
视频解说词: 张思德,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1915 年生于四川省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 年 12 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他 参加了长征,期间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由于张思 德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完成任务出色,1937 年 10 月他光荣入党。曾担任 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张思德打过仗,负过伤,开过荒,纺过纱, 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的需要出发,干一行 爱一行,给了毛泽东深刻印象。1944 年 9 月 5 日,他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 突然倒塌,他奋力推出战友, 自己却被埋在洞中,牺牲时年仅 29 岁。毛泽东主 席亲自在他的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 的主题演讲,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 民服务的代名词。
————根据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文章综合编写
【设计意图: 以阅兵视频导入课文,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简介课文及 人物的背景,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块二 检查预学,分类学词写字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ppt)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都会读吗?
1.学习第一组词语
(1) (ppt)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读下列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五湖四海 目标 责任
(2) 这些词语特别有时代气息,让我们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ppt)
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ppt)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

)。
(ppt)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ppt)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3)这些句子无不提醒着演讲听众,我们是谁,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2. 学习第二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ppt) 牺牲 送葬 死得其所 寄托哀思
这些词语都跟一个主题有关,那就是死亡。
(1)同学们对(ppt)“牺牲”这个词并不陌生,但这个两个字为什么是(ppt) 牛字旁的呢? 原来“牺牲”作名词用时,指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所以是牛 字旁的。 (ppt) 它作动词用时,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 文中的张思德,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生命。
(2)(ppt) “死得其所”这个词大家比较少见,它出自《魏书 ·张普惠传》 (ppt) :“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句子的意思是: 人总是会死的,
死得有价值的话,还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 看来古人很早就思考怎样死才是有价 值的问题。
(3) (ppt) “寄托哀思”的意思是把对亲人或烈士深情的思念、哀愁寄托 在某事物上、某情景中或某行动上。具体到本文,就是把对张思德烈士的思念与 哀愁寄托在追悼会上。
(4) (ppt) 请同学们来看这个“葬”字, (ppt) 它的字形比较复杂,要
记住和写好并不容易,按《说文解字》 的解释, (ppt) 葬就是死在茻中,这个
茻字,就是四棵草的意思,指人死了被埋在草中。 (ppt) 请同学们看“葬”字
的字形图 ,中间的部分表示一个死者躺在棺木里,上面的草字头和下面
的部件其实就“茻”字拆开。而送葬就是给死去的人送行,将其埋葬,以表示对 死者的重视和哀悼。
二、教师范写,练写生字
4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请跟老师来写“牺”和“葬”字(ppt) 。
1.学写“葬”字: “葬”字笔画较多,注意中间的“死”(ppt) 要写得扁 一些,下方部件第二笔是撇(ppt) ,不能写成竖。
2.学写“牺”字: “牺”字是形声字,左边牛字旁,最后一笔横改提(ppt), 右边声旁表读音,所以是一个西方的西字,不要多写一横。
【设计意图: 对生字词进行分类,既完成了生字词的学习任务,又扫除了 一定的阅读障碍,熟悉了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板块三 整体把握,梳理文章脉络
一、了解主要观点
1.了解文体: (ppt)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那什么是演讲稿呢? (课件出示 概念) 演讲稿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
2.了解主要观点: (ppt) 那这篇演讲稿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 同学们,读 这类文章的时候,首先应关注文章的题目(ppt) ,它是作者观点的高度概括。 请大家继续读文章第一 自然段(ppt) ,这段中有一句话,进一步诠释了“为人 民服务”的具体内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找一找,画出来。
你找对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 (ppt)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
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在句子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是的,那就是“完全”和“彻底” (ppt) 。
一个“完全”, 一个“彻底”, 指出了共产党及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的唯一 宗旨,概括地说就是“我们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课件变化——课题 下方显示: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3.了解第一段和题目的关系: 你们看,课文的第 1 自然段提出了(ppt) 观 点,(ppt) 对课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那就是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板书: 提出观点: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指板书) 那么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呢? 紧接着,课文的 第 2-4 自然段就具体论证了这个观点。
二、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些内容
5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提出问题: (ppt)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4 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说
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以“正确的生死观”, 示范思路:(ppt)先请同学们默读第 2 自然段(ppt), 找找哪个关键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1) (课件出示句子) 同学们,你是否找到了这句话: (ppt) 为人民利益 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 毛还轻。
(2) 不少同学非常聪明,他想到既然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是完全为着解放人 民,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那我们就应该重点关注含有“解放人民”和“人民 利益”这些关键词的句子。
(3) (课件圈画关键词) 你关注到了哪些关键词呢? “人民”、 “法西斯” (ppt) 、“泰山”、 “鸿毛”(ppt) ,站在人民一边,就比泰山还重,站在法 西斯一边,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就比鸿毛还轻。多么强烈的对比啊! (ppt) 泰 山,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地位多么崇高的一座山,它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 山”之美誉,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ppt) 鸿毛, 大雁或天鹅的羽毛,多么微不足道啊! (课件出示泰山与鸿毛图片) (ppt) 这 组关键词给你什么感觉? 是的,听到这里,作为共产党员的听众自然会想到自己 的生命价值也应该要像泰山那样重。
(4) (课件出示句子) 请同学们轻轻读读这个句子,大家发现了吗,在说 两种死的时候,作者用的词语可不同,(ppt) “为……而死”“替……去死”, 让听众一听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倾向,这样的用词既精准又严谨。
3.小结学法: 同学们,通过抓关键句,并从中提炼关键词,我们知道了,要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首先就要解决人生第一大问题,在看待死亡的问题上,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正确的生死观。(课件出示: 正确的生死观)
4. 运用学法, 自学交流: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第 3 、4 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提炼关键词,说说围绕“为人民服务”还写了哪些 方面的内容。
(1) “正确的批评观”
①我们先来看第 3 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个关键句?
6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出示句子)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②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句子。大家提炼出了哪些关键词呢? 对,“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的确,如果没有批评,我们怎么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错的呢? 看来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就不能怕别人的批评。(课件出示: 正确的批 评观)
(2) “正确的团结观”
①我们再来看第 4 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个关键句?
(课件出示句子)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 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 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②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句子。你提炼出了哪些关键词呢? 是的, “有责任” “努力奋斗”“死得其所”。 还记得文章的主要观点吗?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 着解放人民的。所以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如何做到呢? 必须通过努力奋斗 去克服困难,必须要在正确生死观下不怕牺牲——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这又与前文的“重于泰山”相呼应。
那这段话的意思是第 2 自然段的重复吗?
把怎样实现革命目标的意思说清楚后,毛主席用一个“不过”引出了一句饱 含感情的话: “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并且要求“我们的干 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请同学们再认真看看这三个“互相”(课件标红此句) ,你觉得毛主席最终想要 强调的是什么? 是团结,毛主席用议论的方法,首先点明了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 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课件标红此句) 为了达成这个 革命目标,我们要努力奋斗,不怕牺牲,更要充分重视地团结起来。由此看来,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还要搞好团结,努力奋斗,克服困难,解救正在受 难中的中国人民。 (课件出示: 正确的团结观)
看来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还要关注段落的首尾句。
5.梳理脉络,小结板书
(1) 同学们,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证,请
7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跟老师一起做笔记。
【板书: 具体论证: 正确的生死观 正确的批评观 正确的团结观】
(指板书) 请同学们看,本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画 “{”)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二是正确对待 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三是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从而克服 困难、提高勇气、解救正在受难中的中国人民。
(2) 但是,在革命过程中,总会有人牺牲,虽然是死得其所,但仍让我们 痛心,因此,毛主席在课文的最后一段,结合置身于张思德追悼会现场的实际, 发出号召,深情地提出了“用开追悼会这一形式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这一提议。
【板书: 寄托哀思: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 总结: 同学们看, 《为人民服务》 这篇演讲稿,开头提出观点,然后 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证观点,最后发出号召,“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 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以此, 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三、主要观点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 提出问题: (指板书) 你们看,具体论证观点的这三个部分的内容环环 相扣,层层推进,那它们与主要观点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请你尝试着在主要观 点和各部分内容之间加入关联词,感受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 ( )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要树立
正确的生死观。)
2. 用“因为……所以…… ”句式说话练习,进一步明晰脉络: 不少同学已 经想到了,在具体的论述中,作者让我们明白到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 服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8
)
(指示课件中的段落关系图,圈中文字次第显示: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不怕 别人的批评; 搞好团结,克服困难,努力奋斗,解救人民。)因为我们是完全、 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因为我们是完全、彻底地 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的批评; 因为我们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的,所以我们有责任搞好团结,努力奋斗,克服困难,解救正在受难的中国人民。
【设计意图: 通过抓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办法,概括出各部分内容之间 的关系,从而回答了课后第二题,同时,借助关联词语说话练习,明晰各部分 内容与主要观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图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板块四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一、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关键句,抓关键词,梳理了课文的脉络,体会到了主要 观点与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那具体到每一部分的内容,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他 的观点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二、布置作业
这是今天的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查找周恩来总理为人民服务的资料。
【设计意图: 通过作业第 2 项,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12 为人民服务
提出观点: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正确的生死观
具体论证: 正确的批评观
正确的团结观
寄托哀思: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9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