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 课《北京的春节》
【文本解读】
《北京的春节》 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首篇。本组课文以“中华 民风民俗”为专题编写。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泱泱中华,不同 地域的人们在过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时有着不同的习俗。《北京的 春节》 介绍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是老舍先生的名篇。本文贯以俗白、京 味的语言风格,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民风民俗画卷,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北京的春节》 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从腊月初八 准备开始写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介绍了多种北京当地的过春节的风俗,如: 熬 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买杂拌儿、放鞭炮、守岁、逛庙会、看花灯等,内容 很多,但因详略得当,语言幽默,情趣盎然,使人喜闻乐见。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相当的预习能力,基本能完成识字、通读课文、理解生词、 对文章的大致把握等内容。学生熟悉的区分详略的方法是按篇章长短来区分的, 而对从内容着手区分详略的方法还比较陌生,为何要分详略写,这样做有什么好 处也缺乏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醋”等 15 个生字,会写“自傲”等 20 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其详略及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 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其详略及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
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安排】 3 课时。
【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开头:(提前板书课题及作者) 同学们好,我是李老师。我将会和你们一起学习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准备好语文书、笔记本、写字本、笔和尺子。 请你在听课的过程中,保持身正,腰直,脚放平,集中注意力,用饱满的精神来 迎接今天的学习,温馨提示: 重点内容可别忘了做笔记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同学们默读一遍。
教学目标:
1.单元整体导入,明确学习要求,激发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梳理不同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活动。
3.学习书写本课生字。
板块一 单元导入,明晰要求
一、了解主题
打开语文书第一单元,看导读页。俗话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 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风俗。第一单元就是围绕“民风民俗”这个主题展开的。
二、浏览目录
翻开目录页,我们浏览本单元的 4 篇课文。在这些课文中,我们要穿越时空, 在春节、腊八、寒食、七夕、中秋里,感受不同节日的独特民俗。我们要穿越江 河,从首都北京,到雪域高原,体会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
三、明晰要求
回到导读页,在这个单元里,阅读上,我们要学会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
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表达上,我们要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最后我们将 回到自己的家乡,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家乡最独特的风俗习惯,民俗文化!
(以上内容课件相应配合出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 板块二 理解词语,学写生字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说起风俗,说起节日,这就不免让人想起了刚刚才过去不久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少了许多热闹,多了一丝壮烈,也让我们无比怀念从前 的春节。今天,让我们随着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逛最原汁原味的北京城, 去感受最地道的《北京的春节》。
二、提示预习
课前,认真去预习课文,能让我们更自信地走进语文课堂。作为六年级的学
生,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预习的方法,比如: 课前通读课文,做到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其中的疑难,尝试思考课后习题。现在,让我们对照课文, 在浏览中,快速地标出自然段,同时对照 118 页词语表,一起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自然段标号及词语)
三、学习词语
1.下面,我们先学习词语。请看屏幕,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些词语描绘 了怎样的景象?
(
灯火通宵
万象更新
悬灯结彩
分外热闹
)
你们想象的画面必定热闹非凡吧。这些词语都描绘了春节的喜庆祥和。 2.再看这一组词语,试着读一读,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呢?
(
零七八碎儿
杂拌儿
玩意儿
摆摊儿
)
对,他们都是儿化音。北京话有很多儿化音,快速卷舌,轻轻带过。来,我 们再读一遍。看,这就是“杂拌儿”(配图)。它们是一些表示吉利的干果和蜜饯 掺和而成。把词语放回文段中,大家一起读一读,要读好儿化音。
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
零七八碎儿
,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
杂拌儿
。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
玩意儿
——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四、指导书写 1.老师示范
掌握好了词语,请你拿出笔和写字本,一起来学写字。(课件出示并标红生 字: “高醋、摆摊儿、燃放”) 我们将重点学写“醋、摊、燃”这三个容易写错的 字。请看老师的示范(黑板范写):
“醋”字的左边的“酉字旁”不要少了一横。在甲骨文中,通常在一个大缸 中间加一横,来表示缸里有液体。所以需要在大缸里发酵酿造的,例如醋、酱、 酒,以及跟这些醋啊、酒啊相关的字,例如: 酝、酿、醉、醒,都是酉字旁。可 别忘了大缸中的一横,那可是用来表示缸里有液体的。(课件随机出示)
“摊、燃”的构字部件较多,结构容易写错。“摊”字要注意中间的又字要 写的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燃”字,要注意左右结构,左边的“火”, 比右边 的“然”字略短,不能写在四点底的上方。
其余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请同学们注意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把右边的 部分写得舒展; 左边的偏旁,要与右边的主体部分安排得紧凑。
2.学生练写
下面,请你在写字本上正确地把这些词语写一遍。注意: 胸离桌子一拳,手 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
写好了,再对照一下,你写对了吗?
同学们,放好写字本,我们继续学课文。
【设计意图: 落实词语教学目标,初步感受老舍笔下的“京味儿”。】
板块三 梳理时间,理解表达顺序
一、初读圈画
学习了词语,你可能已经感受到老北京特有的年味儿。那么,课文是按照怎 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默读课文第一、二段,我们很快关注到这些词语 语句。(课件标示第一段第一句和“腊八”)
像这样表示时间的词语,课文里还有很多。请你继续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画
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出来。(稍停顿)
看一看,老师在文中找到哪些词语。如果你和老师的不一致,可以查缺补漏, 完善自己的笔记。(课件演示词语的圈画) 这一页,除了“腊八”, 最明显的词语 还有“腊月二十三”。 容易忽视的词语是“从腊八起”和“过了二十三”。 翻到下 一页,有“除夕、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二、借助图表
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这些时间词语填到这样的表格里(出示简易表格),你 可以自己画一个表格; 还可以在家里找一个这样的日历(出示台历),按照顺序 勾画出这些时间。(课件演示)。
(简易表格)
( 日历)
小结: 北京的春节在腊八那天开始,在正月十九结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 借助图表,我们很快梳理出完整的时间线索。相信你也明白了,老舍先生就是按 时间顺序来写这一篇散文的。这样的安排,清楚有序。
【设计意图: 围绕课后习题一关于表达顺序的思考,落实方法的指导,为 后续教学作铺垫。】
板块四 梳理内容,初识风俗
一、指导梳理
北京人过春节,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风俗活动。我们可以继续借助刚才 的图表梳理课文的内容。
首先关注“腊八”。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一、二 自然段,思考: 这一天,人
5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们要进行哪些活动? 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句。
一个是“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第二个是“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同学们,发现了吗? 这两个是文段中的关键句。我们再从其中提取关键词(课件 圈出“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填写到图表中(课件出示表格),很快就了解到 腊八这天,北京人会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二、学以致用
回顾一下,刚才是先从段落中找到关键句,再从关键句中抓关键词。请你用 上这样的方法,对照表格,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了解其他时间段的风俗 活动。
接下来,看看你概括的内容是否和老师的一样? (课件演示)
1.关注课文的第 3-5 自然段。从腊八起,铺户是“上年货”, 孩子们是“买 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大人呢? 准备过年的物品,包括吃的用的、 给孩子买新鞋新衣等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概括为“办年货”。
2.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过小年,又有哪些风俗? 祭灶王。灶王负责管理 各家各户的灶火,是家庭的保护神。所以,这一天,我们还要放鞭炮、吃糖。
3.过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忙些什么呢? 贴春联,大扫除,备足食物。
4.除夕是最热闹的了。这一天要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年画有 喜庆祝贺的意思,这些图画都代表了美好的祝福。此外,除夕还要灯火通宵,鞭 炮不绝。大家回家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5.除夕热闹,初一休息。这就是截然不同。正月初一,男人们去拜年,女人 们接待客人。这个过程也叫做“彼此贺年。”
6.等到正月初六,大家就一起去逛庙会。铺户多数都开张了。有的人还会去 逛天桥、听戏。庙会,是人们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这也 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茶馆戏园林立, 杂耍绝技精彩,小吃游戏多样。这里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之地。
7.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那一天,赏花灯,花炮燃放,人们还必须 吃元宵。
8.等到正月十九,学生上学,大人做事,春节就结束了。
6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的图表完成了吗? 看着这么丰富的风俗活动,老北京的春节给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 借助图表,梳理内容,你会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和美 好。(板书: 热闹、喜庆、美好)
不过,作者老舍先生是怎样分清主次向我们介绍春节的风俗呢? 哪几天写得 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后,同学们可以思考讨论。下一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善用表格,巩固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
板块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圈画关键词句,梳理表格,按照时间顺序了解了老北京人是怎 样过春节的。
二、布置作业
这是今天的作业。请大家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
1. 朗读课文,读好儿化音,尝试读出“京味儿”。
2.在写字本上抄写词语表中第一课的词语。
3.思考课后习题一: 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呢? 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7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北京的春节
老舍
热闹 喜庆 美好
(
醋
)
(
摊
)
(
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