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第一课时(优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第一课时(优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1: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腊八粥》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2 课《腊八粥》 【教材分析】
《腊八粥》 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早期创作的一篇儿童小说,入选课文 有删节。作者用笔细腻,以儿童八儿的视角,写出了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和喝粥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甜蜜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真淳的亲情味儿,为 我们展开了一幅腊八节的民俗风情画。
文章气韵生动,童趣十足,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煮的是五谷杂粮,熬的却是 家庭温情。小说行文流畅,八儿的馋态、憨态跃然纸上,而母亲温柔慈爱的形象 也在有限的描写中体现出来。文章主要分两大部分,即等粥和喝粥。喝粥部分着 墨极少,主要的故事场景都围绕等粥展开,这样写让八儿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也突显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营造了浓郁、祥和的腊八节气氛。全文以家庭生活 中的特定场景,巧妙地将一碗腊八粥联结了八儿一家,朴素中见真挚,颇具沈从 文先生小说“人性美”、“人情美”的创作特色。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六年级学生在过往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怎样围绕中 心意思来写等语文要素。因此,这单元重点要教会学生分清文章主次,明确作者 表达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根据想表达的意思来安排详略的写作方法。
已知: 经过前几年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些 阅读的方法。本篇课文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基本能读懂,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学生初步掌握了赏析文章的基本方法,能使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抓 人物描写等方法来体会人物形象。
未知: 在前一篇课文学习基础上,学生对文章“详略安排”有了初步的认识。 与《北京的春节》 不同,《腊八粥》 是一篇叙事文,有生动的人物描写与细致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状物描写,关于本文“详略安排的意图与好处”, 学生仍需深入学习。另外,将 腊八粥与主角八儿的心理活动结合一起的写法,学生是难以发现与领悟,需要老 师进一步引导。作为本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感悟“主次
分明”的写法,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2 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 18 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 1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 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课文详略安排的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迁移运用在表达中。
【教学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写词语,能归类复习。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
简略。
3.能初步感知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激发探索民风民俗的兴趣。 4.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1.分组听写词语
第一组: 眨眼 摆摊儿 截然 燃放
第二组: 饺子 鞭炮 元宵 骆驼
2.归类小结
(1)儿话音: 提示书写: “摆摊儿”。
(2)同音字: 截然的“然”和燃放的“燃”, 书写时注意区分。
(3)读年俗词语
包饺子 燃鞭炮 吃元宵 赛骆驼 (年俗)
二、承接旧知,揭题导入
从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腊八节这天,老北京人有喝腊八粥、吃腊 八蒜的习俗。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关于腊八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 们走进课文,一起去学习吧。
板块二: 整体感知 梳理脉络
一、学习字词,突破难点 1.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浓稠 肿胀 染缸 脏水
唾沫 搅和 嘟囔
(前、后鼻音词)
(读准轻声)
(2) 读好方言,理解意思
上灯 饭豆 松劲 孥孥 面面的
(入夜) (眉豆) (泄气) (小孩昵称) (软乎乎)
2.指导书写
(1) 易错字写准确: 腻、褐
(2) 左右结构写美观: 搅、稠、肿、脏
(3) 左中右结构的字写均匀: 粥
(4) 学生书写生字: 腻、褐、粥
二、提炼概括,梳理脉络 1.划分段落
等粥: 2-17 自然段
喝粥: 18-19 自然段
爱粥: 1 自然段
(板书: 详 略)
2.概括场景
(1)2-8 自然段——“盼粥”
(2) 9-12 自然段——“分粥”
(3)13 自然段——“猜粥”
(4)14-17 自然段——“看粥”
小结: 借助关键语句,我们把“等粥”的部分用小标题概括成了盼粥、分粥、 猜粥和等粥四个场景(板书: 盼 分 猜 看), 以后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也可以 运用这种“借助关键语句提炼关键词”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识“腊八粥”, 感知美味
出示: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 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 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 了解食材寓意:
(展示图片: 枣、栗、白糖、花生仁)
枣——谐音“早”, 有早生贵子的寓意。而且,红枣外皮鲜红,还象征着喜 庆、红火。
栗子——谐音“利子”, 即有利子孙,寄寓了家中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糖——味美甘甜,寓意是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花生——又名长寿果,象征着健康长寿。花生的果仁很多,因此也有子孙满 堂、人丁兴旺的寓意。
2.资料补充: 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已有一千余年。尽管在不同地区选用的食 材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寄托着“合聚万物、调 和千灵”的寓意。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借助关键语句,提炼了小标题,梳理了文章的脉
络,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等粥是详写,喝粥是略 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在写字本上抄写词语表中第二课的词语。
2.思考课后习题一: 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选做
回忆并搜集资料: 你所知道传统节日美食,还可以了解这些传统美食象征的 寓意。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