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0 课《古诗三首》
【教材解读】
本课是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 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为人民服 务》 《金色的鱼钩》 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 和小说; 内容丰富,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 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 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关注外貌、 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一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 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经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 用。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三位诗人借咏叹马、 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马诗》 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 23 首中的第 5 首。该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 人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报效国家及施展 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 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 切心情。全诗雄浑、豪迈,一气贯接。
《石灰吟》 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七言律诗。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形 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第二节“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烈火焚烧”指烧炼石 灰石,“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 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
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 更是诗 人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竹石》 是清朝诗人郑燮的一首赞美竹石的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 岩竹拟人化,传达出它的神韵; 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 磨难,长就了一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诗人在赞美竹 石坚定顽强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课后练习题紧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揭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已知: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 资料、运用已经习得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在一至五年级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 已经积累过不少咏物诗,如《墨梅》 《菊花》 《蝉》 等,能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 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未知: 联系学过的咏物诗,学生基本能判断出这三首诗咏的是何物,但对于 理解诗歌表达的志向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需要引领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 础上,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建立诗句与资料的内在关联,让学生自己发 现物的特点和人的志向两者间的共同之处,从而理解诗歌表达的志向。
【教学目标】
1.会写“络、凿”等 4 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学习古诗的多种方法,结合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 和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
结合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安排】
2 课时
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新词,会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第一课时
“络、凿”等生字。
《马诗》 。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能联系诗人李贺的生平资料,体会其远大的抱负。
板块一: 单元导入,明晰要求
一、了解单元主题
读单元导读中的诗句,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 ,语文要素是: 借助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通过查阅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习作时选择 适当的方法进行表达。
二、浏览学习内容
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初步了解四篇课文的体裁,知道课文展现不同时期人物 的民族精神,理想和信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
板块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 初读古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0 课《古诗三首》 ,看看一千多年前的诗人们是 如何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首古诗吧!
(一)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提醒易错字的读音:
《马诗》 中“燕”读第一声,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竹石》
中 “劲”是“坚强有力”的意思,是后鼻音。
2.朗读三首古诗。
(二) 指导书写
1.老师范写 “络”和“凿”
“络”字是左右结构,右上是“夂(折文) ”,由“撇”“横折”“捺”
组成。 “凿”字里面的部件只有两横。
2.学生练写: 注意书写姿势,认真书写,主动对照。
二、发现特点
这三首诗都是描写一种事物的,它们都是咏物诗。我们曾经学过的《咏鹅》 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柳》 中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对春天 的无限热爱。这三首咏物诗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 《马诗》 。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古诗,点明易错字的读音,重点指导“络”“凿” 的写法,回顾学过的咏物诗,并且观察三首诗的诗题,发现三首诗的共同点。】
板块三: 品读古诗,体会志向
一、品读诗句,感悟诗意
通过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的所咏之物是马,那么哪些诗句是描写马的呢? 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学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诗人是怎样描写这匹马的呢? 圈关键词,借助注释说说诗句意思。
金络脑: 指的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走: 联系古文字,理解“走”指“跑” 的意思, “快走”就是“驰骋” 。清秋: 拆开来理解为“清爽的秋天”。
诗句意思: 骏马何时才能戴上黄金配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任 意驰骋。
2.抓关键词,感悟诗情
这匹马驰骋战场的心愿实现了吗?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 请做上标注。(何当) “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透露出马对驰骋战场无限的期待。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了解意象、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 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为深入体会诗人志向做铺垫。】
(二) 学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1.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这匹马渴望在怎样的环境驰骋中呢? 古诗的第一、二句就对战争环境进行了 描写。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再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沙、山、月)
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在广阔的大漠上有沙,有山、有月。“沙如雪”指沙子在月光下像是一层白 皑皑的霜雪。 “月似钩”指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就像一种形似月牙的兵器。
2.抓关键词,学习诗句
(1) 大漠沙如雪
沙如雪: 联系诗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感受“沙如雪” 所描绘的寒冷凄凉的边塞。
(2) 燕山月似钩
吴钩: 借助图片及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认识“吴钩”, 知道“吴钩”是一种英勇善战的精神符号。
燕山: 借助地图了解“燕山”的地理位置,拓展诗句“王维《使至塞上》 萧 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 ”想象战争场面。
3.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出示图片,老师配乐描述画面,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古诗。
二、走近诗人,了解志向
(一)走近诗人
1.李贺仅仅只是在写马吗? 让我们借助资料,走近这位诗人。
2.诗人生平介绍: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 所以后人称他为“诗鬼” 。但正是这样一位鬼才人物,却没有受到朝廷的眷顾。 李贺才思聪颖,但因为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犯了忌讳,因此他终生 不得考取进士。李贺生活的中唐时期战事频繁,因此他一直希望能扫除战乱,建 功立业,但终是怀才不遇,始终不能在战场上为国效力……
(二) 了解志向
1.这匹渴望戴上“金络脑”, 驰骋战场的马,正是渴望建功立业的李贺自己。 诗人是在借马自喻。
2.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意图: 引入诗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进一步体会诗 人的情感和志向,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写法。】
5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对比阅读,深悟诗情
1.李贺一共写了 23 首《马诗》 ,我们通过其他《马诗》 看看他是如何借咏 叹“马”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
2.出示《马诗》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借助关键词和注释知道: 这匹马,虽然饱经摧残,但依然骨力坚劲。
3.两首诗对比: 虽然马的特点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渴 望被重用的心愿。
4.李贺为什么把志向寄托在了“马”的身上? 通过读“马”的成语,了解马 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马”这一意象的喻义。
【设计意图: 拓展阅读《马诗》 其四,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深入感受 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板块四: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一、小结学法
1.同样是咏物诗,《马诗》 与《咏柳》 《咏鹅》 的不同在于: 《咏柳》 《咏 鹅》 只是借物抒情,而《马诗》 则是托物言志。
2.学习托物言志类咏物诗的方法: 既要了解所咏事物的特征,又要联系诗人 生平、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意。
二、课后检测
1.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理解正确的是(C)
A.如何才能给骏马戴上镶金丝的络头,在金色的秋天里走一走。 B.何时才能给骏马戴上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随意快走。
C.何时才能给骏马戴上黄金配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任意驰骋。
6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马诗》 中诗人借马自喻,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A.渴望考取功名 B.渴望骑上千里马
三、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马诗》 ,并背给家人听。
(C)
C.渴望建功立业
3.预习《石灰吟》 《竹石》 ,查找与于谦、郑燮有关的资料。
选做: 读一读李贺其他的《马诗》 。
【设计意图: 小结咏物诗的学习方法,通过选择题的方式,对学生本节课 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7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马诗 建功立业
络
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