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的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时训练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以来的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时训练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5 23:0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的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单选题
1.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提出了“讲求有用之学”“讲求实学”的同时,确立“不废经书”为科举改制的宗旨。刘坤一的这些建议旨在
A.顺应政治现代化趋势 B.促进传统文化近代化
C.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D.抗拒学习西方的潮流
2.1999年,汇编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的法律文本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5年人民出版社等正式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相关法律文献名称的变化说明我国
A.干部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B.公务员管理开始实现法治化
C.已形成公务员管理法律体系 D.公务员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3.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结束后,国家公务员局第一时间在官网公布了有关数据:137.9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108万余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国家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的标志是
A.制定《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
B.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D.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4.这是某高二同学对《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整理的课堂笔记,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科举制 ②学堂选官 ③北洋政府 ④党管干部
B.①察举制 ②礼部选官 ③南京临时政府 ④军管干部
C.①科举制 ②礼部选官 ③南京临时政府 ④党管干部
D.①察举制 ②学堂选官 ③北洋政府 ④军管干部
5.梁启超提出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为此
A.戊戌变法采取上策,使得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 B.清末新政采取中策,并将其与新式选官制度结合
C.百日维新采取下策,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D.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6.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这反映了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特点是
A.借鉴与传承相结合 B.立法推进
C.逐步建立 D.与时代结合,不断创新
7.1908年清政府《游学毕业生延试录用章程》规定:“在外国高等以上学堂学习的毕业生,经学部考验合格,奉旨赏给进士,举人出身,方可参加廷试,廷试后再授以官职。”与科举制相比这一变革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缓解了统治危机
C.维护了士绅地位 D.改善了官员结构
8.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人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这些做法
A.表明新政以教育改革为主 B.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
C.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颠覆了清政府的用人制度
9.下图描述了1904年7月河南会试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
A.废除科举制度已成民众共识 B.学堂选官制度仍未设立
C.科举制度不利于新学的发展 D.选官制度变革进展缓慢
10.1905年,清廷举行了首次留学生入官考试,由殿试录取了14人,给予举人、进士出身,授以京官。1906年至1911年总计录用游学毕业生1000余人。这种变革
A.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 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有利于内政与外交的近代化 D.促进科举制的转型升级
11.“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中国古代的“官吏”称谓也逐渐被“公务员”代替。这一改变出现于( )
A.晚清政府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2.下表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史实。这反映了
年份 主要内容
1901年 清朝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903年 张之洞草拟《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年 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A.中国效仿西方建立起文官制度
B.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选官方式并存
C.晚清教育体制实现了平稳转型
D.晚清政府改革侧重考试形式变化
13. 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
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 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
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 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
14.1915年,民国政府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治金、机械、造船、建筑、电工、医学、制药、农学等23个专门学科。1919年8月,民国政府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的专门学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等专门学科。由此可见,民国时期的文官高等考试
A.全面效仿西方 B.分科较为细致 C.重视综合素养 D.力求平等公正
15.1987年,中共十三大规定:凡科级以上的“高级公务员”,需与一般公务员实行不同的任用、选拔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由党的规章进行规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B.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浓厚等级色彩
C.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 D.依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 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 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 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 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 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 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 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 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 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 《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 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特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清末‘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他还认为,中国的困难的实质在于,这种过渡阶段破坏了久经考验的选拔精英的程序,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经典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影响,代之以毫无章法可循的局面。
——摘编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观点。(要求:可对观点进行评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D
6.A
7.D
8.C
9.C
10.B
11.D
12.B
13.C
14.B
15.A
16.(1)特点:立法保障;不受党派控制;实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保持政治中立;考核制度完备, 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不断完善。
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推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受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影响(欧洲政治制度影响); 政府对文官素质要求提高;两党轮流执政导致行政动荡、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盛行问题(政党利益);启蒙思想影响
(2)特点:依法推进;程序严格,体系完备,突出了公务员考试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内容政党色彩深 厚(或服从于国民党统治、或突显政党意志、或本土化色彩);重视实际能力;考核上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执行不力,官僚主义盛行。
评价:积极: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推动制度近代化;有利于人才选拔
消极: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严重;为南京国民政府灭亡埋下伏笔。
17.观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是由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
示例一 此观点不正确。理由:科举制度在近代中国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它的废除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并不是由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而是由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造成的,即使不废除科举制度,社会也会出现动荡。
示例二 此观点正确。理由:科举制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也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科举制的废除使选拔人才失去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动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