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高中历史12月月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影响表现在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③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 ④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③④
2.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B.欧洲主要国家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C.英国成为工业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 D.推动了世界交通及通讯方式变化
3.1623年,英国政府颁布世界专利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垄断法》,催生了英国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技术创新高潮,新的发明大量出现,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良,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发明家纷纷建立工厂企业。这说明
A.政府政策影响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B.英国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社会经济发展刺激技术不断革新 D.发明创造成为民众普遍追求
4.如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造成这一时期移民状况的原因是
A.远航探险的开展 B.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C.黑奴贸易的盛行 D.两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5.在手工工场时代,工人大多同农村保持一定的联系,在劳动之暇从事耕作。机器大工业完全割断了他们同农村的联系,剥夺了他们最后一点点独立活动的自由。他们除了出卖劳动力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由此可见,工厂制度的建立
A.造就了庞大的无产阶级队伍 B.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割断了城市与乡村间的联系 D.导致了西方国家乡村的贫穷落后
6.下列史实反映出
A.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B.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钢成为基本工业原料和汽车主要材料
7.在19世纪初期的法国,人们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当时有人指出经济自由是“一切灾难中的灾难”,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A.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B.当时的社会制度
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严重的社会对立
8.自由的口号在17、18世纪已经很响亮,那时自由的含义几乎都是针对封建制度而确定的,强调公民的自然权利,即天赋人权;进入19世纪,自由的含义演变为政府的不干涉和自由放任的原则。这一变化反映了
A.封建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变革
C.公民的自然权利已实现 D.凯恩斯主义已成为主流
9.有学者估计,1688年苏格兰有10000名商人,10000名神职人员,大小官员各5000名,10000名律师,16000名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到了工业革命前的1730年,专业技术人员已增至55000—60000名。这一变化
A.说明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B.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地位上升
C.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人才支持 D.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
10.英国1872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540789人,其中2010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这一调查报告表明
A.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 D.英国政府重视工业
11.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技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成就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戴姆勒和本茨发明三轮汽车 D.美国研制出电子计算机
12.下图揭示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A.美国和德国居中心地位 B.能源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C.以重工业的发展为主导 D.改变了国际工业的布局
13.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规定:9到13岁儿童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14到18岁少年的工作时间为12小时,不得使用9岁以下的童工。该法案
A.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B.从根本上保障了青少年权益
C.标志着英国已建成福利国家 D.是英国工人运动推动的结果
14.洛克菲勒从1859年一口油井,到19世纪末发展为美孚石油公司,经营触角伸到了世界,实现了从原油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一整套发展的生产经营系统。这体现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企业的组织和规模变化
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15.17世纪50年代,蔗糖开始频频出现在药品、文学想象以及身份的炫耀等方面。1800年前后,蔗糖已经为英国人的日常饮食提供了近五分之一的热量。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C.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 D.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战争和海外殖民的需要,使得英国的陆海军急剧扩张,军队、海员以及海外殖民定居者、海外殖民地奴隶等服装的订货需求大增。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服饰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量体裁衣的行会男成衣匠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一种新的供应体系出现,承包商接受订单,购买布料,依靠手工工场生产。手工工场雇用大量涌入城市的女工,则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成衣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服饰业在18世纪之后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服饰如长袍、夹克、马甲、外套、成套服装都实现了成衣制作。在18世纪的精英眼里,没有一个劳动群体比佣人在服饰上更奢侈。当时的小册子、戏剧、讽刺画经常将仆人的服饰作为攻击对象。总体上来看,到18世纪,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中下层大众,服饰质地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中下层大众的服饰质地从皮革、厚重羊毛织品向亚麻、棉麻混合物、纯棉织品发展。随着质地的改善,服饰颜色也变得更加艳丽多彩,同时服饰款式和样式也发生变化,服饰变得更加时尚,服饰上的饰品越来越多和繁杂。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英国成衣业崛起呈现出的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反映出的社会变迁。
17.商品贸易与大国兴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产业传播活动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印度向东传遍亚洲。特别是传入中国,使得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事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立国之初 美国人发现西印度的英法殖民地,棉花强势崛起,成为大宗出口商品。气候、土地,以及源源不断的黑奴构成大种植园的根基,这些要素可在美国南方完美复制。
18世纪末 引种加勒比海岛棉和惠特尼发明轧棉机,使棉花逐渐占领南卡罗来纳、佐治亚、阿拉巴马和路易斯安那诸州。
1786年后 英国机械化棉纺织业迅速扩大导致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联邦政府获得的西部许多新领土因非常适宜棉花种植,发展成新的蓄奴州。美国短时间购买17万奴隶。
1850年 英国的消费棉花有72%进口自美国。
1858年 面对废奴思潮席卷世界和美国,弗吉尼亚参议员詹姆斯·亨利·哈蒙德抛出著名的“棉花为王”论调,吹嘘说,一旦南北开战,不需要放出一颗炮弹,也不需要拔出刀剑,只消切断棉花供应,英国就会动员整个文明世界来拯救南方。
1861年 南方不满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上美国总统,挑起南北战争,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打出“棉花外交”的王牌,期待英法支持,未能如愿。
——摘编自刘绪贻等编著的《美国通史》和黄绍湘主编的《美国通史简编》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棉花传入对中国元朝至清朝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能够逐步成为“新兴棉花帝国”的因素,并扼要指出它对美国内政的重大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A
6.B
7.B
8.B
9.C
10.C
11.C
12.B
13.D
14.B
15.D
16.(1)特点:受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近代手工工场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满足各阶层多样化消费需求;物美价廉,时尚多样。
(2)变迁:英国从农耕社会向商品社会转变;城乡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不断革新(机器生产兴起);中间阶层壮大并成为消费主力;服饰阶级属性趋于弱化;传统等级观念受到冲击;人们追求时尚,审美趣味剧烈变化。
17.(1)作用:棉布取代麻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繁荣;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村经济专业化;增加农业实物税种类并扩大国家商业税来源;中国棉花产业位居世界前列。
(2)因素:地理环境优越;引进优良品种;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技术的革新;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对棉花需求增加的刺激;黑奴贸易提供廉价劳动力;联邦政府领土的扩张和种植园主向西部的拓展。
影响:加剧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