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小明家的农田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调查,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NH4)2SO4,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
A. (NH4)2SO4属于铵态氮肥,能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B. 长期施用(NH4)2SO4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说明(NH4)2SO4的水溶液呈酸性
C. 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呈碱性
D. 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NH4)2SO4的同时应加入Ca(OH)2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D.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3.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KNO3是复合肥料
B. 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u2+、NH、NO、OH-
B. H+、Na+、HCO、Cl-
C. Ba2+、Ag+、Cl-、CO
D. K+、Mg2+、NO、SO
5.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沉淀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锌 ②一定含有铁 ③一定含有铜 ④可能含有锌 ⑤可能含有铁 ⑥可能含有铜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6.下图表示相连线的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右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左下图要求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①研发易降解生物化肥 ②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 ③田 间焚烧秸秆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8.某建筑工地发生民工食物中毒事件,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9.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银和稀盐酸
B. 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
C. 铝和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10.下列常见的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 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C. 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
11.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NaOH NaCl KNO3 MgCl2
B. NaOH Na2CO3 NaCl H2SO4
C. NaCl Na2SO4 AgNO3 HNO3
D. FeSO4 NaNO3 KCl HCl
13.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 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14.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 H2O+CO2↑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5.某同学就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
A. 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
B. 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
C. 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
D. 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g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
(1)在做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时,要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①上图有字母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②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操作C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④称取5.0 g 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 NaCl溶液________g。
(2)某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O2时,用到了下列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选发生装置________,收集装置________(两个空都填字母)。
②若用KClO3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做实验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的是( )
A.硝酸钾 B.碳酸钾
C.磷矿粉 D.硫酸铵
18.某蔬菜基地在种植蔬菜时,常采用下列方法。
(1)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
①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氢铵(NH4HCO3)
B.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C.磷矿粉[Ca3(PO4)2]
②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所选的氮肥混合施用。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
①目的是促进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
②若提供的气体肥料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为了除去SO2,现设计以下两种方法。
甲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乙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提供资料] CO2与NaHCO3不会发生反应;
SO2+2NaHCO3===Na2SO3+H2O+2CO2;SO2+2NaOH===Na2SO3+H2O。
请你利用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上述________方法可行(填“甲”或“乙”),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氮肥能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长期施用(NH4)2SO4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碳酸钾的水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不能和显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因为这样能够降低肥效。
2.【答案】B
【解析】A项,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错误;B项,碱溶液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实质是碱溶液中的OH-能与酸溶液中的H+结合生成水,正确;C项,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却能继续溶解其他的溶质,一种溶剂里能溶解多种溶质,错误;D项,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的铵根离子化学性质和金属离子相似,通常把铵根离子看作是金属离子,属于盐,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A项,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B项,残留的农药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内,所以严禁使用高毒、残留性强的农药,要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正确;C项,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正确;D项,合理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A项,NH、Cu2+与OH-能结合成氨气和水、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项,H+、HC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项,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Ba2+、C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项,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正确。
5.【答案】B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能发生锌与硫酸铜的反应,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还能发生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生成的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③正确,⑥错误;向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②正确,⑤错误;可能含有锌,①错误,④正确。故选B。
6.【答案】D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在复分解反应中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7.【答案】B
【解析】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①正确;②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所以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符合题意,故②正确;③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④正确;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⑤错误。故选B。
8.【答案】B
【解析】设化合物Na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x,其中Na为+1价、O为-2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x+(-2)×2=0,解得x=+3。故选B。
9.【答案】A
【解析】A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银排在氢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正确;B项,氢氧化钡是碱,硝酸是酸,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错误;C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铝排在氢前面,能与酸反应,错误;D项,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以反应,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工业;一般来说作发酵粉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其实碳酸钠也可以代替小苏打,除去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
11.【答案】C
【解析】A项,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氯化钾没有,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B项,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食盐固体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C项,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D项,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项,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透明,错误;B项,NaOH与H2SO4反应,但最终得到的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正确;C项,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透明,错误;D项,各物质之间不反应,但硫酸亚铁溶于水呈浅绿色,错误。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项,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B项,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C项,碳酸钾溶液和盐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B。
14.【答案】A
【解析】①NH3+ CO2+ H2O ===NH4HCO3,属于化合反应;
②NH4HCO3+NaCl ===NaHCO3↓+NH4Cl,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2NaHCO3Na2CO3+ H2O+CO2↑,属于分解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会小于实际生成的气体的体积,错误;B项,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是碳酸钡,能测定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正确;C项,碳酸钠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故选B。
16.【答案】(1)①烧杯 玻璃棒 ②引流 ③有大量晶体析出 ④50
(2)①B D ②催化 2KClO32KCl+3O2↑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17.【答案】C
【解析】硝酸钾、碳酸钾和硫酸铵都是白色的固体,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与其他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不同。故选C。
18.【答案】(1)①A ②不能 二者混合施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2)①光合 ②甲 NaHCO3与CO2不反应,与SO2反应,不但能除去SO2,而且还能增加CO2的含量
【解析】(1)①碳酸氢铵(NH4H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为氮肥。②碳酸氢铵为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所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草木灰呈碱性,所以二者不能混合施用,以防二者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2)①二氧化碳充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②NaHCO3与CO2不反应,与SO2反应,不但能除去SO2,而且还能增加CO2的含量。所以甲可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乙不可行。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