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甘肃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甘肃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5 23: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1.(2021·甘肃兰州·七年级期中)“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2.(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中)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3.(2021·甘肃平凉·七年级期中)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起强大的政权
C.隋军南下灭掉陈 D.大运河的开通
4.(2021·甘肃·酒泉市新苑学校七年级期中)到2010年,高考已经恢复33年了,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5.(2021·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七年级期中)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唐高祖李渊 D.隋炀帝杨广
6.(2021·甘肃·民勤县第六中学七年级期中)下令开凿大运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太宗
7.(2021·甘肃武威·七年级期中)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8.(2021·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9.(2021·甘肃·兰州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它是 (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0.(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中)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 “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11.(2021·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任用奸相
D.宦官专权
12.(2021·甘肃·景泰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A.赵州桥的修建
B.大运河的开凿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市舶司的设立
13.(2021·甘肃平凉·七年级期中)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
A.青花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瓷
14.(2021·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15.(2021·甘肃·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晋惠帝 B.隋文帝 C.唐高祖 D.隋炀帝
16.(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中)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7.(2021·甘肃·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北宋 C.隋朝 D.唐朝
18.(2021·甘肃·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制度创新 D.节俭盛行
19.(2021·甘肃张掖·七年级期中)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据此可知,隋朝修建大运河的最深远影响是
A.加强北部边防 B.满足帝王东游愿望 C.巩固隋朝统治 D.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20.(2021·甘肃·酒泉市新苑学校七年级期中)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21.(2021·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七年级期中)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2.(2021·甘肃白银·七年级期中)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③都修筑了大型工程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2021·甘肃张掖·七年级期中)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24.(2021·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见隋朝大运河
A.加强了南北交通 B.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
C.巩固了隋朝统治 D.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25.(2021·甘肃白银·七年级期中)下面有关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共分四段。
B.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C.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
D.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
26.(2021·甘肃武威·七年级期中)隋王朝这个统一中国三十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27.(2021·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  )
A.东汉 B.秦朝 C.北魏 D.元朝
28.(2021·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有人评价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里的“利“指的是
A.巩固了隋朝统治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强了北部边防 D.便于隋炀帝南巡
29.(2021·甘肃张掖·七年级期中)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隋朝“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结束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开创了“开皇之治”局面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30.(2021·甘肃·景泰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加强水利灌溉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31.(2021·甘肃·民勤县第六中学七年级期中)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朝代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2.(2021·甘肃兰州·七年级期中)“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点,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B.都是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C.都采取残酷的手段加强思想控制
D.都为巩固统治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33.(2021·甘肃武威·七年级期中)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琼花是一种稀有名贵的花,有人说隋炀帝是专门为了看琼花而开凿的大运河,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胡曾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隋亡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又有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想一想哪位诗人的评价更为公正一些?
(3)隋朝因为开凿大运河而灭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34.(2021·甘肃·景泰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上述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
(4)材料一图中的A、B、C三处地名是:
(5)当时统治者开通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6)这一工程的开通又有什么意义?
35.(2021·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七年级期中)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大运河的问题。
(1)请写出图中A、B两点的地名?
(2)由北向南依次填写大运河四段的名称。
(3)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36.(2021·甘肃兰州·七年级期中)读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名称各是什么?
(2)这个时期的运河是哪个朝代,谁在位时开通的?
(3)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开辟的,ABC不是隋朝开辟的,排除。故选D。
2.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隋朝隋文帝时期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之后的唐朝继承和发展了科举制度,C正确;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发展为八股取士,日益僵化,ABD排除。故选C。
5.A
【解析】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故选A;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任皇帝,排除B;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史称唐高祖,排除C;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任皇帝,并不是王朝的建立者,排除D。
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下令开凿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 “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特别是“商店”、 “出售”、“卖之”的词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词语说明商业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B。
8.D
【解析】
隋以前用九品中正制选官,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故选D.
9.C
【解析】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因此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故答案选择C。
10.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A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任用奸相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表现,故C不符合题意;宦官专权导致唐朝朝政腐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B
【解析】
依据题文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我国古代大运河的高度评价,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
13.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唐三彩,故C符合题意;元代青花瓷闻名,故A不合题意;唐代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著名,但名气不如唐三彩,故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控制,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所以答案选C。
1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最终的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朝灭亡。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16.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A项正确;BCD三项的内容说法都不准确,排除。故选A项。
1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秦朝结束战国纷争的局面,不符合题意,选项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589年,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发展;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最终的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618年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朝时期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所以加强南北经济交流是最深远的影响,故选D;大运河和加强北部边防无关,排除A;B项明显不是最深远的影响,排除B;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实际上没有巩固隋朝统治,排除C。
20.C
【解析】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故C符合题意;巩固隋朝的统治是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排除A;方便了隋炀帝南巡不是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排除B;隋朝开通大运河与加强了北部的边防无关,排除D。故选C。
21.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B正确;创立科举制、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是隋炀帝的贡献,排除AB;开创了“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有关,排除C。故选D。
22.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①符合题意;秦朝和隋朝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②符合题意;秦朝秦始皇修建了长城,隋朝的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都修筑了大型工程,③符合题意;秦朝和隋朝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等,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具有片面性,排除;故选择B。
23.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隋炀帝时正式设置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隋炀帝实行的暴政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因此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隋炀帝,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4.A
【解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意是说虽然大家都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但是至今仍然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由此可见材料肯定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正确;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的是秦朝修建的灵渠,B排除;隋朝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短命而亡,因此大运河并没有巩固隋朝统治,C排除;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的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D排除。故选A。
2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隋朝的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成为南北经济、文化、政治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所以C项错误,故选C。
26.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统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炀帝时开凿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开创科举制,这都体现了隋朝的繁荣,但隋朝二世而亡,统治“不足30年”,体现了隋朝的短暂,C项正确;A、B选项不全面,排除;在隋文帝时期节俭盛行,而在隋炀帝时期大肆奢华,排除D项。故选C项。
27.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隋朝与秦朝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因为秦朝统一六国,但是持续时间也短暂,统一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28.B
【解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因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因此只有选项符B合题意,故选B。
29.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而非隋炀帝,故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属于隋朝对历史的贡献,故A不符合题意;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是隋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故C不符合题意;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开凿大运河是隋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0.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注意统治阶级采取的所有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31.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一弊端,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拨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2.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与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都是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都为巩固统治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朝还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而隋朝并未采取残酷的手段加强思想控制,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33.(1)不正确。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皮日休
(3)不正确。因为隋朝亡于隋的暴政
(4)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说隋炀帝是专门为了看琼花而开凿的大运河的说法不正确;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胡曾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隋亡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又有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我认为皮日休的评价更为公正一些。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因为开凿大运河而灭亡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隋朝亡于隋的暴政。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的意义是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4.(1)杨坚
(2)科举制正式确立
(3)隋朝大运河
(4)涿郡;洛阳;余杭
(5)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6)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可知,这个人物是隋文帝杨坚,618年隋文帝完成南北统一,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设置了进士科,“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3)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4)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所以图中的A、B、C三处地名是涿郡;洛阳;余杭。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隋文帝时期完成统一,采取考试选拔官员制度的史实;知道隋炀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开通了大运河的史实;根据图片能够说出大运河的结构;识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历史意义。
35.(1)A:洛阳;B:涿郡。
(2)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3)隋炀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
(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因此图中A是洛阳;B是涿郡。
(2)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6.(1)涿郡、余杭
(2)隋朝、隋炀帝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
(1)“名称”,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名称各是涿郡、余杭。
(2)“朝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隋朝运河。“皇帝”,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
(3)“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