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作初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作初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5 20:1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作初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当你踏入山林时,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 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以下处理。再将四片叶片置于通风处,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
编号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移栽植物后,往往要剪掉一些枝叶,这是为了(  )
A. 加强蒸腾作用 B. 减少呼吸作用 C. 减少水分散失 D. 减弱光合作用
在实验条件能够完全满足的情况下,使用以下装置可以顺利完成的实验项目是(  )
A.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B.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 证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小明用水蕴草进行试验,装置如图,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探究的是(  )
A. 水量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 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影响 D. 水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 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C. 丙装置的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D. 丙装置的塑料袋口应该扎在植物茎的基部
过度密植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植物下部的叶片(  )
A. 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B.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旺盛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减弱 D. 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图中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与光合作用相比,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B. M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白天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D. 一昼夜内该植株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是N点对应的时间
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 温带落叶生态系统
C. 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D.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我们在吃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有缺粒现象,其原因是(  )
A. 缺乏水分 B. 缺乏阳光 C. 缺乏肥料 D. 传粉不足
下列哪种生殖形式属于有性生殖(  )
A. 椒草的叶长成新的植株
B. 马铃薯芽眼里的芽发育成新的植株
C. 花药人工培养成新的植株
D. 小麦发芽长成新的植株
香蕉苹果枝条上嫁接红富士苹果的芽,该芽长成的枝条结出的是(  )
A. 香蕉苹果 B. 香蕉苹果和红富士苹果
C. 红富士苹果 D. 具有两种味道的苹果
砂糖橘汁甜味美,为了保持这一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生产上常用的繁殖方法是(  )
A. B. C. D.
将发芽的马铃薯切成若干块。每块要有1~2个芽。种植后,每块马铃薯均可发育成一株马铃薯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 分裂生殖 B. 有性生殖 C. 出芽生殖 D. 营养生殖
高等植物的受精过程依次是(  )
①精子与卵子结合 ②进入子房 ③进入胚珠
④花粉萌发为花粉管 ⑤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精子.
A. ①③⑤②④ B. ④②③⑤① C. ⑤③①②④ D. ①②⑤③④
受精作用完成后,雌蕊的变化是(  )
A. 整个花朵凋谢 B. 雌蕊全部凋谢 C. 子房发育 D. 雌蕊全部发育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南瓜果实内含有的种子数取决于(  )
A. 一个雌蕊中有多少个子房 B. 一朵花中有多少个雌蕊
C. 一个胚珠中有多少个精子 D. 一个子房中有多少个胚珠
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种子结构中的胚乳
B. 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C. 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 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下表为某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他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
罐头瓶 实验材料 处理 环境
① 干燥的大豆种子+浸清水的棉花 拧紧瓶盖 室温
② 干燥的大豆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
A. 温度 B. 空气 C. 水分 D. 阳光
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
A. 甲用20粒种子,乙用10粒种子
B. 甲用子粒饱满的种子,乙用相对干瘪的种子
C. 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干燥
D. 甲用小麦种子,乙用玉米种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右图。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______。
(3)实验结果说明了______。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______。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如图甲乙是两朵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丙是桃的果实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
(1)从花的功能分析,桃花的主要结构包括图中的标号 ______ 。
(2)图中A过程叫做 ______ ,花粉受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随后释放出2个精子,其中1个精子将会与乙图中的[11]结合,随后将发育成 ______ 。
(3)在丙图的结构中,[12]和[13]分别是由图乙中的 ______ 发育而成,丙图中结构[14]只有一个,这是因为乙图中 ______ 。
如图1是玉米的传粉和受精过程,图2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大豆幼苗。据图回答问题。
(1)图1自花传粉后,精子和[7]卵细胞受精,然后发育形成图2中的[7]______。
(2)在图2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______]______。
(3)种子萌发时,除了自身条件,还需要适宜的温度、______和充足的空气等外界条件。
(4)图3萌发时,[④]______破土而出,逐渐发育成图4中的[A]叶和[B]茎。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如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瓶子编号 种子的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
A 3 少量水,20℃
B 3 无水,20℃
C 3 少量水,﹣10℃
D 3 能将种子淹没的水,20℃
(1)在四个实验装置中对照组是 ______,它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______两瓶做对照实验。
(3)A、D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当你踏入山林时,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做这题要先了解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以及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再仔细分析题意,一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答案】A
【解析】解: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窗口,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叶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乙涂的是上表皮,因此乙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四个叶片出现萎蔫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丁。
故选:A。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此题考查了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凡士林的作用是将气孔密封,阻碍水分的散失。
3.【答案】C
【解析】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常常去掉一部分枝叶.
故选:C.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
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
4.【答案】B
【解析】解:装置一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图二中的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一、二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选:B。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装置一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图二中的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一、二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氢氧化钠的作用。
5.【答案】B
【解析】解:从图中看出,两装置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温,除水温不同外,其它条件如光照、水量、水草等都相同。因此本实验主要研究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故选:B。
对照实验是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除该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6.【答案】C
【解析】解:A、甲装置在有对照组的情况下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不能产生淀粉,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此项说法正确。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地燃烧。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表明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故如图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必须在有光环境中,此项说法正确。
C、丙装置明显的错误是塑料袋口扎在了花盆上,原因是花盆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判断出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此项说法错误。
D、将丙装置的塑料袋扎紧在植物最下的叶片处(或塑料袋应该绑在植物茎的基部),可证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图示中的三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甲装置在有对照组的情况下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乙装置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丙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而过度密植,植物的下部分见不到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却非常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得产量降低。
故选:D。
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光,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不需要光。
如何在农业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8.【答案】D
【解析】解: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A正确。
B、据图可见:M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
C、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增强而增强。C正确。
D、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F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错误。
故选:D。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解题的关键应熟练掌握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并注意识图。
9.【答案】D
【解析】解: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故A错误;
B、温带落叶林或称温带阔叶林,以经年性落叶乔木、木本植物为主,分布于夏季温暖潮湿,冬季较不严寒的地区,或是微气候较明显的山地区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少,营养结构不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弱,B错误;
C、北方针叶林,分布在冬季温度很低的北方,生物种类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差,C错误;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D正确。
故选:D。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在题目给出的4个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此题为基础题,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10.【答案】D
【解析】解:选项A缺少水分会是植物无法生长。
选项B缺少阳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结果不是缺粒,而是不能形成果实。
选项C缺少肥料,植物则会因为没有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不能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选项D传粉不足则会导致玉米果穗会有缺粒现象。
故选:D。
一个玉米果穗上有若干个玉米粒,每个玉米粒就是一个果实,它应该是完成传粉受精后由子房发育而成。缺粒说明没有果实,说明子房内没有完成受精作用,没受精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传上花粉,所以缺粒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
本题考查植物传粉和受精与植物果实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11.【答案】D
【解析】解: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椒草的叶长成新的植株、马铃薯芽眼里的芽发育成新的植株、花药人工培养成新的植株,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小麦发芽长成新的植株,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因此,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种子植物通过种子来繁衍后代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D。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还是无性看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12.【答案】C
【解析】解: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红富士苹果的枝条是接穗,因此嫁接后的枝条结出的果实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红富士苹果的特征。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
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应用以及优点,能应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生活。
13.【答案】B
【解析】解:A、是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柳树、杨树等常用扦插的方法。A错误。
B、是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砂糖橘汁甜味美,为了保持这一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生产上常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B正确。
C、是种子繁殖,是经过流行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变异性强,能产生个体间有差异的子代。C错误。
D、是组织培养,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可见要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无病毒兰花苗,适合用组织培养。D错误。
故选:B。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据此答题.
嫁接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做这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嫁接的优点以及应用.
14.【答案】D
【解析】解: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A、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于单细胞生物(分裂即生殖),如细菌等。不符合题意。
B、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用茎繁殖。不符合题意。
C、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无性繁殖方式之一。“出芽生殖”中的“芽”是指在母体上长出的芽体,而不是高等植物上真正的芽的结构,如酵母菌。不符合题意。
D、营养生殖是由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甘薯的块根繁殖、草莓的匍匐茎繁殖,竹类、芦苇、白矛和莲的根茎繁殖、马铃薯的块茎繁殖、百合和洋葱的鳞茎繁殖、水仙和芋的球茎繁殖及秋海棠的叶芽繁殖,均为自然营养繁殖。
故选:D。
本题考查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据此答题。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克隆属于无性生殖,据此作答。
无性生殖是植物常见的生殖方式,可与有性生殖对比理解。
15.【答案】B
【解析】解: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2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因此,双受精是指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因此高等植物的受精过程依次是④花粉萌发为花粉管、②进入子房、③进入胚珠、⑤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精子、①精子与卵子结合。如图:

故选:B。
双受精是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的过程。双受精现象是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握双受精的过程和特点。
16.【答案】C
【解析】解: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的发育如图:
从图中可知,一般地说,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继续发育的部分是雌蕊的子房。
故选:C。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握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
17.【答案】D
【解析】解: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被子植物完成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种子的数目是由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决定的。
故选:D。
一朵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18.【答案】D
【解析】解:A、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①胚,没有胚乳,A错误。
B、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B错误。
C、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即大豆豆芽是由胚发育成的,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故②表示种子萌发成植物体的过程。而不是种子的形成过程,C错误。
D、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①胚,而胚的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D。
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此题还涉及种子的结构及其萌发情况,据此解答。
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新植物的幼体。
19.【答案】C
【解析】解:通过对表中的内容分析可知,①与②存在唯一的变量--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他研究的问题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来看,本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故选:C。
本题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对照实验。题目中涉及到的温度、水分、空气三个条件。对比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对比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即只有一个变量。
20.【答案】C
【解析】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分。除水分不同外,其它条件如种子的数量、子粒饱满程度、种子的种类等都应该相同。所以,“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干燥”。
故选:C。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21.【答案】绿色植物(或花或盆中植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释放氧气(或绿色植物是否释放氧气)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甲、乙两玻璃罩内的蜡烛都熄灭(或乙玻璃罩内的蜡烛不熄灭) 没有光绿色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等)
【解析】答:(1)变量应是一组试验中不同的一个量,并且只有一个。
(2)甲中的蜡烛熄灭,是因为缺少氧气。乙中的蜡烛没有熄灭说明它得到了氧气,也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提供了氧气。
(3)乙中的蜡烛没有熄灭,就是因为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4)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玻璃内壁上出现的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产生的。
(5)绿色植物在没有光的时侯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乙玻璃罩内的蜡烛熄灭,就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故:(1)绿色植物(或花或盆中植物)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释放氧气(或绿色植物是否释放氧气)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5)甲、乙两玻璃罩内的蜡烛都熄灭(或乙玻璃罩内的蜡烛不熄灭);没有光绿色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照试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要求同学们要打好基础,才不会失分。
22.【答案】4和7 传粉 胚 子房壁 子房里只有一个胚珠
【解析】解:(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在花的结构中,雄蕊的花药里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里含有许多一枚或数枚胚珠。子房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内的胚珠最终发育成种子,而子房和胚珠的发育前还需要传粉过程,传粉指的是植物成熟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所以,4雌蕊和7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2)(3)植物成熟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花粉受到柱头上粘液的刺激后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到达子房伸入胚珠,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其中的一个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的极核,这个过程叫做双受精,双受精现象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受精现象。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由受精后的雌蕊发育来的具体发育为:
由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上题可见,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即果实里只有一个种子,说子房只有一个胚珠。12、13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14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种子只有一个,这是因为乙图中子房里只有一个胚珠。
故答案为:(1)4和7;
(2)传粉;胚;
(3)子房壁;子房里只有一个胚珠。
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和花丝)组成。花必须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与种子。图甲中:1是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雌蕊,8是胚珠,5是花药,6是花丝,7是雄蕊,8是胚珠,图乙中9子房壁,10胚珠,11受精卵,图丙中12、13果皮,14种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花的结构,传粉与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3.【答案】卵细胞 2 胚乳 一定的水分 胚芽
【解析】解:(1)该图中1花药中的花粉散落到4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粉萌发后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将精子输送到胚珠与卵细胞在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会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2)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储存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图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染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2胚乳,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4)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吸水,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部分是②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破土而出,逐渐发育成叶和茎。
故答案为:(1)卵细胞;(2)2;胚乳;(3)一定的水分;(4)胚芽。
1、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逐渐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如图所示: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子叶一片有胚乳
2、图1中1花丝、2花药、3子房、4柱头、5花柱、6花瓣、7卵细胞。由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图2 中1果皮与种皮、2胚乳、3子叶、4胚芽、5胚轴、6胚根、7胚,图3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图4中A叶,B茎,C根。
掌握花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的结构与萌发。
24.【答案】A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A与C A萌发,D不萌发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每组只有3粒种子,具有偶然性
【解析】解:(1)A号瓶与号B瓶除水分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这是一组以水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吗?其中A起对照作用。
(2)A与C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A与D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结果A萌发,D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4)该实验每组只有3粒种子,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2)A与C;
(3)A萌发,D不萌发;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4)每组只有3粒种子,具有偶然性。
分析表中的实验设计可知: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该实验方案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A与B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A与C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A与D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