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清华园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春天去当地湿地公园踏青,会看到一些场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睡莲的茎是中空的——生物适应环境
B. 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 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
D. 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下列关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B. 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D.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是固定不变的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 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 对光时若视野较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 要使视野中已见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放在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会涨破,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 )
A. 液泡 B. 细胞膜 C. 细胞壁 D. 叶绿体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B. 植物的叶、花、果实和人体的皮肤都属于组织
C. 植物的叶片表皮、动物的血液都属于组织
D. 动植物体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 )
A. 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 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D. 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小明买金鱼时,老板送了一些新鲜的水草,让他放到鱼缸里,主要目的是( )
A. 装饰鱼缸 B. 清洁鱼的排泄物
C. 增加水中的氧气 D. 降低水的温度
中考第一天,妈妈特意为小君做了一份午餐,有米饭、油焖大虾、清蒸鲈鱼、牛排。为了实现合理膳食,你认为这份午餐还需增加的是( )
A. 煎蛋 B. 叉烧包 C. 素炒青菜 D. 油条
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管Ⅰ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 血管Ⅱ内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
C. 部分血管Ⅲ内存在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 受外伤,血管Ⅲ破裂出血,需按压远心端
如图是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下的物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血浆
B. ②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C. 身体有炎症时,③的数量会减少
D. ④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
B. 健康人结构④中的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 ④中的葡萄糖重新回到血液的途径是④→⑤→⑥
D. 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只能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我们生活的周围,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B. 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只进行孢子生殖
C. 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以如图屈肘为例,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屈肘时,①处于收缩状态,②处于舒张状态
B. 一组骨骼肌既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也能将骨复位
C.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D. 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1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C. 依据法律法规保护
D. 引进外来物种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中对繁殖季节雎鸠鸣叫场景的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属于求偶行为
B. 从获得的途径判断,雎鸠的鸣叫是学习行为
C. 求偶、交配和产卵是雎鸠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
D. 雎鸠的鸣叫行为根本上受遗传因素决定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白毛和短毛 B. 人的直发和卷发
C. 水稻的高杆和抗锈病 D. 玫瑰的红花和豌豆的紫花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男性产生含X或Y染色体的精子 B. 女性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C. 新生儿的性别仅由母亲决定 D.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已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一对夫妇都有耳垂,生育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该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AA、Aa B. Aa、Aa C. AA、aa D. aa、aa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备受科学家关注,与此问题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推测,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形成原始生命
B. 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后,科学家推断鸟类可能进化成爬行类
C.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冬天的雷鸟羽毛变换成雪白色,属保护色,有利于其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
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下列关于健康和用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吸烟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B. 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C. 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无副作用 D. 使用公筷可以减少“病从口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
如图1为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大豆种子的萌发初期示意图,图3为根尖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构①②③④组成 ______,它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2)图2中结构A是由图1中结构③______发育来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 ______、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3)图3中结构b ______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图3中结构 ______(填字母)。
如图中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 ______ ,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2)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 ______ 。
(3)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______ ;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______ 。(填字母)
(4)D是一种珍稀动物,其身体呈流线型,其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方式与其体内结构—— ______ 有关。
(5)E的毛有保温作用;其牙齿有门齿和 ______ 之分,与其食性相适应,E与D相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______ 。
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轻症时仅有低热症状;重症时发热较严重,肢体疼痛,数天内出现软瘫偶尔也危及生命。婴幼儿时期可通过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来有效预防。
资料二: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全球性流行疾病。我国除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还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以早日实现全民免疫目标。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均属于引起传染病的 ______;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均属于 ______病毒;病毒结构简单,主要由 ______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2)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儿童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______。
(3)资料二中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是 ______。
(4)从免疫角度分析,小儿麻痹糖丸和新冠疫苗相当于 ______,能刺激体内 ______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第 ______道防线。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衡阳市中小学积极践行“阳光体育”活动,朝气蓬勃的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图甲为某中学正在举行的足球比赛。图乙、丙、丁分别为人体眼球、耳、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开赛时,运动员听到哨声就开始发球,其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丙的 ______ (填序号)中。
(2)守门员看到足球向自己飞来时,足球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乙中[③] ______ 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 ______ 形成视觉。
(3)当看到自已班级的球队进球时,你会欢呼雀跃,此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促使 ______ 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______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若图丁表示的是小明被针扎后迅速缩回的反射弧示意图,请用图丁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其神经传导途径: ______ 从反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 ______ 反射。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菠萝深受人们喜爱,但食用新鲜菠萝有时会引起口腔麻木或有刺痛感,因为新鲜菠萝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表面的蛋白质。用盐水浸泡后的菠萝比用清水浸泡食用起来不适感会减轻。某生物学社团猜想,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试管中添加的物质 加入的物质 蛋白酶相对活性
甲组 ?清水 等量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 100%
乙组 5mL盐水 88%
将两组试管置于37℃水中,保温20分钟。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社团提出的假设是 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甲组实验中添加清水的量应为 ______。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______。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增加可信度,需要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所测得的数据取 ______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
(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该社团又进一步实验,得到如图数据:
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的盐水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盐水浓度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睡莲生活在水中,茎是中空的,利于呼吸,是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正确。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说明生物能够生长。错误。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正确。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正确。
故选:B。
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A、阳光、空气和水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错误;
B、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C、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还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错误;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错误。
故选:B。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掌握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会变少,A错误。
B、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主要结构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B正确。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C正确。
D、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D正确。
故选:A。
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如图:
据图解答。
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
4.【答案】C
【解析】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错误。
B、细胞膜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错误。
C、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正确。
D、叶绿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在叶绿体内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错误。
故选:C。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还有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可答题。
5.【答案】B
【解析】解:A、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动植物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裂形成的,A正确;
B、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人体的皮肤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B错误;
C、植物叶片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动物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植物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D正确。
故选:B。
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
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同学们要记住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不同,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
6.【答案】C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故选:C。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很重要,要记清。
7.【答案】C
【解析】解:金鱼的生活需要不断的从水中获得氧气,鱼缸中的水草在光照条件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满足了金鱼呼吸的需要,因此鱼缸中放入水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防止鱼因缺氧而死亡。
故选:C。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制造有机物外,还能产生氧气。
8.【答案】C
【解析】解: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类;油焖大虾、清蒸鲈鱼、牛排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无机盐。还缺少维生素。所以这份午餐还需增加的是素炒青菜。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据此解答.
关键点:食谱中的营养要均衡,注意荤素搭配.
9.【答案】A
【解析】解:A、Ⅰ是动脉血管,不一定内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
B、Ⅱ毛细血管管壁薄,血流速度慢,红细胞单行通过,B正确。
C、Ⅲ四肢静脉管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Ⅲ静脉是将全身的血液收集流入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的特点,颜色暗红,血流较慢,在远心端止血,D正确。
故选:A。
动脉将血液由心脏流向全身的血管,其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是将全身的血液收集流入心脏的血管,其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管壁薄,血流速度慢,官腔小等特点适于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管Ⅰ是动脉血管,血管Ⅱ是毛细血管,血管Ⅲ是静脉血管。
明确三种血管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图中①是血浆,A正确;
B、②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正确;
C、③白细胞能吞噬细菌,据有防御功能,所以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③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C错误;
D、④血小板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用光学显微镜不易被观察到,它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D正确。
故选:C。
血液由①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②红细胞、③白细胞和④血小板。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③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②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④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11.【答案】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A正确;
B、④是肾小囊,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健康人结构④中的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④中的葡萄糖重新回到血液的途径是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C正确;
D、人体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D错误。
故选:D。
观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关键是把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题关键是熟知细菌与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答】
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而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而真菌并不都是用孢子生殖,如酵母菌可以在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B错误;
C.大多数细菌是能作为分解者的异养腐生生物,也有一些细菌可以利用化学合成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营自养生活,如硫细菌,这种细菌属于生产者。另外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也不属于分解者。C错误;
D.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解:A、屈肘时,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正确。
B、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收缩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错误。
C、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正确。
D、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正确。
故选:B。
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的完成和运动系统的组成。
14.【答案】D
【解析】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正确。
B、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B正确。
C、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本地物种受到威胁,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
故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5.【答案】B
【解析】解:A、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是求偶,A正确;
B、从获得的途径判断,雎鸠的鸣叫是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求偶、交配和产卵是雎鸠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C正确;
D、雎鸠的鸣叫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根本上受遗传因素决定。D正确。
故选:B。
鸟类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育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行为的分类。
16.【答案】B
【解析】解:AC、狗的白毛和短毛、水稻的高杆和抗锈病都是同种生物不同性状的表现形式,不属于相对性状,错误。
B、人的直发和卷发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为相对性状,正确。
D、玫瑰的红花和豌豆的紫花是不同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属于相对性状,错误。
故选:B。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17.【答案】C
【解析】解:A、男性经减数分裂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A正确;
B、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B正确;
C、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父亲的精子”,C错误;
D、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的两种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机会相同,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D正确。
故选:C。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8.【答案】B
【解析】解:已知:人类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无耳垂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则无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有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一对夫妇他们都有耳垂,而孩子无耳垂,无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这对基因由其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因此其有耳垂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及其子女的基因组aa。如图所示:
故选:B。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人的性别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9.【答案】B
【解析】解: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
可见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形成原始生命,A正确;
B、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B错误;
C、如图所示: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D正确。
故选:B。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
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
20.【答案】C
【解析】解:A、长期吸烟易患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大量吸烟能使人中毒死亡,A正确。
B、过量饮酒酒精或长期酗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等。可见喝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应该酗酒,B正确。
C、“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没病经常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中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C错误。
D、使用公筷减少疾病传播机会,可以减少“病从口入”,D正确。
故选:C。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21.【答案】胚 胚根 水分 伸长区 a
【解析】(1)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所以,图1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组成胚,它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2)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故图2中结构A根是由图1中结构③胚根发育来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而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水的面积。故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图3中结构b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图3中结构a(成熟区)。
故答案为:
(1)胚
(2)胚根;水分
(3)伸长区;a
图1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图2中:A是根;图3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正确识图。
22.【答案】外骨骼 鳃 A DE 气囊 臼齿 胎生哺乳
【解析】解:(1)A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它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B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A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CDE都属于脊椎动物;ABC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属于变温动物,DE的体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4)D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体表被覆羽毛,有发达的胸肌等。体内有气囊辅助呼吸,吸气时,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
(5)E家兔的毛有保温作用;其牙齿有门齿和臼齿之分,与其食性相适应,E与D相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D是卵生。
故答案为:(1)外骨骼
(2)鳃
(3)A;DE
(4)气囊
(5)臼齿;胎生哺乳
图中A蝗虫,属于昆虫类,B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D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解答时结合题意从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注意灵活答题。
23.【答案】病原体 动物 蛋白质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抗原 淋巴 三
【解析】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寄生在动物体中,因此属于动物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儿童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染源。
(3)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等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3)“从免疫的角度看”,小儿麻痹糖丸和新冠疫苗属于抗原,该物质进入人体内后,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的淋巴细胞产生可以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动物;蛋白质;
(2)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原;淋巴;三。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4.【答案】(1)②;(2)晶状体;视觉中枢;(3)肾上腺;神经;(4)a→b→c→d→e;简单(非条件)
【解析】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②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③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4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人在激动的情况下,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4)“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缩手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其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②;(2)晶状体;视觉中枢;(3)肾上腺;神经;(4)a→b→c→d→e;简单(非条件)
观图可知:图乙中①虹膜,②角膜,③晶状体,④巩膜,⑥脉络膜,⑦视网膜;图丙中①半规管,②耳蜗,③鼓膜;图丁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5.【答案】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盐水 5mL 形成对照 平均值 3%
【解析】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某生物学社团猜想,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所以该社团提出的假设是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2)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知,甲组加入清水,乙组加入盐水,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盐水。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甲组实验中添加清水的量应为5mL。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的平均取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4)根据图表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盐水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盐水浓度是3%。
故答案为:(1)盐水会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2)盐水;5mL;形成对照;
(3)平均值;
(4)3%。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