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07: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2.(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3.(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下图所示: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大金所灭亡 B.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 D.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完全统一
4.(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6.(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辽与西夏 B.辽与金 C.辽与南宋 D.辽与北宋
7.(2021·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北宋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这反映了
A.宋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边境贸易 B.宋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先战后和
C.民族交往促进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 D.经贸往来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
8.(2021·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 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
9.(2021·广东·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0.(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11.(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澶渊之盟”从宋朝一方来看,带有屈辱的一面,但从历史长远来看,它的积极影响是
A.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B.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12.(2021·广东阳江·七年级期中)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A.绍兴和议
B.宋辽协议
C.澶渊之盟
D.雁门关协议
13.(2021·广东·河源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4.(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中)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5.(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此时,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
A.石敬瑭 B.岳飞 C.李纲 D.寇准
16.(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17.(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辽、西夏、金时期,为我国西北地区开发作出突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是
A.党项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8.(2021·广东·河源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中国政治通史》)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B.辽宋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C.澶渊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澶渊之盟对宋辽都十分有利
19.(2021·广东阳江·七年级期中)电视剧《杨门虎将》展现了杨家氏族为保卫大宋江山洒尽热血的感人画面。剧中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是
A.石敬塘
B.寇准
C.李纲
D.岳飞
20.(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契丹文字 西夏文字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礼乐文明的确立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民族文化的交融
21.(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七年级期中)云南某一古堡山寨里矗立着一座蒋氏宗祠,祠堂门前有副对联写着:“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莽蒋氏一堂春。”那里家家户户的祖宗牌位上都写着他们是耶律阿保机的后代。这说明该古堡山寨中的“蒋”姓村民都是( )族的后裔。
A.党项 B.蒙古 C.契丹 D.女真
22.(2021·广东阳江·七年级期中)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立契丹国的契丹族首领是(  )
A.耶律德光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23.(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宋
②辽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4.(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七年级期中)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B.宋金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25.(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A.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26.(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A.
B.
C.
D.
27.(2021·广东阳江·七年级期中)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8.(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地说明了( )
A.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
C.辽与北宋之间已无矛盾 D.辽与北宋关系逐渐缓和
29.(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七年级期中)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
C.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30.(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七年级期中)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二、论述题
31.(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 唐太宗允许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 带去了包括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 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二: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松赞干布是哪个政权的首领?材料体现了唐太宗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指出材料二中两个政权的建立者?
(2)综合本题所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A符合题意,故选A。
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北宋并立的有辽和西夏。后来金、西夏又和南宋并立。因此民族政权并立是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AB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答案C。
3.C
【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可知,宋朝时期是一个政权并立的年代,此时期,各政权之间互相征战,同时也互相议和,由此可知,宋朝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说法均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题干表格的内容,通过分析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
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故选项①正确;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故选项④正确;党项族首领元昊1038年11月建立西夏,故选项②正确;公元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故选项③⑤错误。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27年金灭掉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金在南宋建立后不断南下,遭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等人率领的力量的阻挡,岳飞曾在郾城强敌金兀术,收复了很多失地,因南宋统治者和权臣的破坏而被迫班师,后被秦桧迫害致死。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6.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宋真宗亲征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D正确;ABC与澶渊之盟无关,排除;故选D。
7.D
【解析】
根据“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可归纳出经贸往来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D符合题意;宋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边境贸易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宋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先战后和,B排除;材料反映的主旨不是民族交往促进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C排除。故选择D。
8.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以后,宋分别给对方“岁币”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而南宋与金达成和议之后,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由此可知,ABD属于“议和”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史》是辽国的历史;《陈桥驿兵变》是关于北宋的历史;《西夏史》是西夏的历史。这三个政权在历史上处于民族政权的并立的时期。故选A。
10.C
【解析】
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选择C。
11.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政权建立后,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虽然北宋打退了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之为“澶渊之盟”;此后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项B符合题意;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从历史长远来看,与其产生的积极意义无关,故A错误;“澶渊之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澶渊之盟”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2.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1004年秋,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在澶州射杀辽将。辽宋议和,1005年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故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绍兴和议是宋金之间,雁门关在古代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常发生冲突,故A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C项正确,排除AD项;金与辽不曾并立,排除B项。故选C项。
14.C
【解析】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排除D项,C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辽、宋、西夏、金不属于诸侯国,排除AB项。故选C项。
15.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故D正确;石敬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故A错误;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故B错误;李纲是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故C错误。综上故选D。
16.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北宋并立的政权中,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而此时的辽正与北宋冲突加剧,处于战争状态,故选A。
1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因其在西北,宋人称之为西夏,所以为我国西北地区开发作出突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A符合题意;蒙古族的活动区域在蒙古高原上,B不符合题意;契丹族和女真族的活动区域在东北地区,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8.D
【解析】
由材料“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可知,作者主要肯定了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促进了辽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对宋辽都十分有利,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排除A项;辽宋议和没有真正实现了双方的和平,排除B项;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的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19.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是寇准。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石敬塘是五代后晋皇帝;李纲是南宋初抗金名臣;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0.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辽和西夏是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与北宋的交往中,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它们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D项正确;材料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无关,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礼乐文明,且礼乐文明确立于西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辽、西夏时期的历史,无法反映“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解析】
根据题干“蒋氏宗祠祠堂”“宗牌位上都写着他们是耶律阿保机的后代”结合所学知识,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契丹改国号辽,故该古堡山寨中的“蒋”姓村民都是契丹族的后裔,C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属于契丹族,建立契丹政权,不是党项族,排除A;耶律阿保机属于契丹族,建立契丹政权,不是蒙古,排除B;耶律阿保机属于契丹族,建立契丹政权,不是女真族,排除D。故选C。
22.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立契丹国的契丹族首领是耶律阿保机,故B符合题意;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的儿子,是辽第二帝,故A不合题意;元昊建立西夏,故C不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3.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故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B. ②①③④;AC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4.A
【解析】
根据材料“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可知,宋辽议和之后,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宋金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排除BCD项。故选A项。
25.C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突厥、回纥的衰弱以及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为辽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说明辽的兴起与时代大环境的变迁有重要关联,C正确;“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题干的主旨,A排除;中原政权的衰落为少数民族政权辽的发展提供了时机,但不能说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B排除;辽的勃兴也有自身的努力,不能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D排除。故选C。
26.D
【解析】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所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国(位于北宋的东北方)和西夏(位于北宋的西北),D项符合题意。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后形成南宋、西夏和金并立的局面。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有关,澶渊之盟是在宋辽之间,“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和金之间。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8.D
【解析】
根据材料“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可知,辽与北宋的关系逐渐缓和,故D正确;材料重点讲述的是汉官韩德让做相以来,辽和北宋关系缓和,故排除AB项;根据“无少间隙”可知,辽和北宋还是有矛盾的,故排除C项。故选D。
29.A
【解析】
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后,宋辽和宋夏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宋辽和宋夏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因此说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来说,反映的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历史发展主流。因此A正确。BCD是表现而不是本质,综上故选A。
30.D
【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历了多次战争,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战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量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违背了史实,排除;故选D。
31.(1)吐蕃;开明的民族政策;赵匡胤;元昊
(2)观点:古代民族间交往以和为主
论述: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间友好交往的史实数不胜数,说明了古代民族间交往虽然有战,但以和为主,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共同推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材料“唐太宗允许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体现了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今藏族的祖先,首领称赞普。以游牧、农耕为业,纺织、冶铸水平高。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根据“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可知,材料二中的两个政权是北宋和西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 ,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2)根据材料一反映的文成公主入藏和宋夏和约可归纳出观点:古代民族间交往以和为主。学生可根据观点,结合材料内容以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间交往有和平与战争两种方式,但以和为主,如: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间友好交往的史实数不胜数,说明了古代民族间交往虽然有战,但以和为主,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共同推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