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07: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2.(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中)英国著名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人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3.(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宋诗《题临安邸》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反映出
A.南宋商品经济的发达 B.宋朝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C.南宋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D.宋朝市民阶层兴起,娱乐生活丰富
4.(2021·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史称“大金”,这一年处于
A.11世纪前期 B.12世纪前期
C.1世纪前期 D.12世纪后期
5.(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6.(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7.(2021·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8.(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9.(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南宋著名爱国主义文学家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里的“胡”指的是
A.蒙古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10.(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北宋,在都城汴京(今开封),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市民听说书人讲岳飞郾城大捷的故事 B.寇准在朝廷上力主抗辽
C.商人交税以充“岁币” D.中进士的读书人进入“士”阶层
11.(2021·广东阳江·七年级期中)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2.(2021·广东·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3.(2021·广东·清远市清新区凤霞中学七年级期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14.(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金庸先生是当代武侠小说泰斗,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岁。在他15部武侠小说中,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与其名字中的靖、康两个字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15.(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是
A.澶渊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议和 D.金迁都到中都
16.(2021·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不能正确反映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7.(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描写了
A.西湖的景色秀丽,文化娱乐活动丰富
B.杭州经济发展繁荣的程度超过了汴梁东京
C.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
D.南宋百姓安宁和谐的生活和国家经济的繁荣
18.(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9.(2021·广东·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20.(2021·广东·河源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双方”是指(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21.(2021·广东韶关·七年级期中)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这体现了南宋统治者什么样的心态
A.立志收复中原 B.与金对峙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向往和平
22.(2021·广东·陆丰市甲东镇钟山中学七年级期中)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23.(2021·广东·清远市清新区凤霞中学七年级期中)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24.(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中)金太祖说:“辽以镔铁为国号,象征辽国坚硬如铁。铁虽坚硬,最终难免朽烂。唯有金不变不坏。”于是立国号为金。该史料反映了
①契丹政权国号的起源
②辽国灭亡的原因
③女真政权国号的起源
④金王朝的建立者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2021·广东·清远市清新区凤霞中学七年级期中)在某中学举行的历史故事会上,有位同学提到一位历史人物:“他‘精忠报国’‘刻苦学习’‘郾城大捷’‘被迫班师’‘风波冤狱’……”与该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寇准 B.辛弃疾 C.岳飞 D.文天祥
26.(2021·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所谓排序型选择题,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北宋的建立②阿骨打建立金国③元昊称大夏皇帝④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27.(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一叫法反映了当时百姓的情感与下列哪一说法最相符()
A.同情肯定心目中的英雄岳飞 B.对金军的愤恨
C.喜爱和赞美这种食物 D.对统治者的劝诫
28.(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今河南开封)。”描述的社会现实是
A.西湖的美景 B.杭州的富庶 C.南宋的偏安 D.南宋的繁荣
29.(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七年级期中)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房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匈奴族 D.契丹族
二、综合题
30.(2021·广东·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强干弱枝”的“干”指树木的主干,“枝”指树木的末枝。中国古代常用“干支”来譬喻事物,如天干地支之“干支”即由干枝而来。宋初之强干弱枝,则以干指中央尤其是皇帝,以枝形容地方,意即加强中央实权、削弱地方势力。
材料二:无论驻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材料三:宋继续占有关南瀛、莫二州的国土,不归还给契丹;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兄弟永不交兵,不再在边境上修筑堡垒、运河;不再收容对方罪犯,接受叛降;宋每年赐给辽绢20万匹、钱10万贯,共30万,称为“岁赐”;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
材料四: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强干弱枝”在北宋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军队的特点?这一特点有何影响?
(3)结合材料三谈谈和议对北宋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
(4)《满江红》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结合这首词指出“靖康耻”发生的时间?指出杀害岳飞的皇帝?
(5)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
31.(2021·广东韶关·七年级期中)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用诗词的形式来抒发他们对历史对政治的一些感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诗】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乘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1)材料一中的两首诗分别反映了唐朝的那些历史事实?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2)材料二所述诗句反映了哪一种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对教育有怎样的影响?
【宋词】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
(3)材料三词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想一想,历代百姓为什么如此地尊崇岳飞?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北宋并立的有辽和西夏。后来金、西夏又和南宋并立。因此民族政权并立是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AB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答案C。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ACD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形式形成。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4.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元和世纪之间的换算,千百位上的数字加一是世纪,百十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依次是前期、中期、后期,故1115年是12世纪前期,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27年金灭掉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金在南宋建立后不断南下,遭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等人率领的力量的阻挡,岳飞曾在郾城强敌金兀术,收复了很多失地,因南宋统治者和权臣的破坏而被迫班师,后被秦桧迫害致死。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6.A
【解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大散关”至淮水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和议:宋金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以北归金,以南归宋。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7.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经过宋金战争,南宋与金议和,双方以大散关至淮水为分界线,南宋偏安江南,故D符合题意;北宋与西夏议和中,西夏向宋称臣,宋送给西夏岁币,故A不符合题意;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故B不符合题意;南宋与辽不并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故选项①正确;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故选项④正确;党项族首领元昊1038年11月建立西夏,故选项②正确;公元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故选项③⑤错误。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9.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胡未灭”可知“胡”指的是女真。因为南宋时期是宋金对峙;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构称帝,以临安为都城,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选项B符合题意,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A
【解析】
A项中“岳飞郾城大捷”发生在南宋时期,因此A项“市民听说书人讲岳飞郾城大捷的故事”,在北宋汴京(今开封)是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寇准是北宋的宰相,是主战派,力劝宋真宗抗辽,取得了澶州之战的胜利;北宋每年要给辽、西夏“岁币”;宋代的士人多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读书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成为王朝统治的支柱。因此BCD三项中都能在北宋汴京(今开封)看到。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B
【解析】
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12.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史》是辽国的历史;《陈桥驿兵变》是关于北宋的历史;《西夏史》是西夏的历史。这三个政权在历史上处于民族政权的并立的时期。故选A。
13.B
【解析】
题目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形式形成。B项正确;北宋都城在开封,因此与材料中的“杭州”无关,排除AB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被称为“靖康之变”,与郭靖、杨康名字中的靖、康两个字有之间关系,故选B;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和元朝建立都与靖、康无关,排除ACD。
15.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C正确;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的盟约,A排除;南宋的建立、金迁都到中都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无关,BD排除;故选C。
16.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辽朝(907年-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北宋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是960年-1127年、南宋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是1127年-1279年,由此可知南宋的建立在辽灭亡之后,不是同时期存在的政权,D符合题意;ABC反映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关系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
1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中“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他们陶醉于享乐,简直把偏安的杭州作昔日的都城汴京,所以C项符合题意;这首诗虽然描写了杭州西湖秀美的景色,但不是主要反映的事情,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这首诗没有反映杭州经济发展繁荣的程度超过了汴梁东京的内容,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这首诗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苟且偷安,而没有反映南宋百姓安宁和谐的生活和国家经济的繁荣,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8.B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他要讲述的是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故B符合题意;卫青北击匈奴与收复建康等信息不符,排除A;文天祥抗元、戚继光抗倭均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故选B。
19.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依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可知,当时的国耻是指金灭北宋,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20.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南宋与金签定绍兴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D项正确;北宋与西夏签定庆历和议,北宋与辽签定澶渊之盟,南宋与辽不相关,排除ABC三项。选D项。
21.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22.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岳飞,D项正确;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排除A项;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排除B项;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排除C项。故选D项。
23.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选项C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原始农耕生活和远古传说相关,排除A项;统一国家的建立与秦汉时期相关,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
24.D
【解析】
依据题干“金太祖。辽以镔铁为国号,象征辽国坚硬如铁。铁虽坚硬,最终难免朽烂。唯有金不变不坏。”于是立国号为金。题干中史料反映了,①契丹政权国号的起源③女真政权国号的起源④金王朝的建立者。结合所学知识,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辽国灭亡的原因是到辽国后期,皇帝昏庸、诸王骄奢、大兴佛教、腐败横行,最终导致亡国。材料中辽国灭亡的原因没有体现出来;运用排除法带②的选项加以排除,从而得出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5.C
【解析】
由“郾城大捷”判断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C符合题意;ABD项与“郾城大捷”无关,排除。故选择C。
26.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于公元960年,金朝建立于公元1115年,西夏建立于公元1038年,契丹国建立于公元906年,因此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D正确,ABC排除。综上故选D。
27.A
【解析】
1127年,宋钦宗弟弟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同情肯定心目中的英雄岳飞,A项正确;材料主要针对的是秦桧,因此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8.C
【解析】
依据材料《题临安邸》的意思,“青山上无尽的楼阁连绵根本望不见头,西湖上的表演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讽刺了当政者纵情声色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结合课本所学,北宋灭亡后,南宋统治者定都临安,偏安一隅,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C正确;西湖的美景诗歌能体现,但不是描述的“社会现实”。A排除;诗歌没有体现杭州的富庶、南宋的繁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突出的是南宋歌舞声色享乐场所的多。BD排除;故选C。
29.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指女真族,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0.(1)加强中央实权、削弱地方势力
(2)定期调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辽宋停战有利于促进北宋边境地区的稳定;每年北宋交给辽的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辽宋之间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有利于北宋经济的发展。
(4)1127年;宋高宗
(5)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宋初之强干弱枝,则以干指中央尤其是皇帝,以枝形容地方,意即加强中央实权、削弱地方势力。”可归纳出加强中央实权、削弱地方势力。
(2)根据材料二“无论驻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可知,北宋军队的特点是定期调动。根据“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可知,这一特点的后果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根据材料三“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兄弟永不交兵,不再在边境上修筑堡垒、运河”可归纳出辽宋停战有利于促进北宋边境地区的稳定;根据“宋每年赐给辽绢20万匹、钱10万贯,共30万,称为‘岁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年北宋交给辽的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根据“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可知,辽宋之间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有利于北宋经济的发展。
(4)“靖康耻”反映的是北宋的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因此让岳飞班师回朝,最终杀害了岳飞。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有战友和,民族融合加强。所以当时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31.(1)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2)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金灭北宋;因为岳飞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人民的利益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材料一的杜甫《忆昔》诗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材料一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反映的是安史之乱。
(2)依据材料二的“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所述诗句反映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的“靖康耻,犹未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靖康耻”指的是1127年,金灭北宋;因为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历代百姓尊崇岳飞。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