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2.(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七年级期中)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3.(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七年级期中)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4.(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北宋时,成熟早、抗旱力强的占城稻是从下列哪一个国家传入中国的:( )
A.日本 B.天竺 C.朝鲜 D.越南
5.(2021·广东·陆丰市甲东镇钟山中学七年级期中)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康乾盛世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6.(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材料反映了宋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C.海外贸易繁荣 D.江南经济飞跃发展
7.(2021·广东·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不能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A.出现了纸币﹣﹣交子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8.(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2020年4月,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图片在网上热传。990年世界首张纸币“交子”诞生在中国,而在1000多年后首张数字货币也将在中国落地。材料中提到的“交子”产生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9.(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此情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工具
C.江南是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10.(2021·广东·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七年级期中)“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 )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1.(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做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①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加以推广
②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③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④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七年级期中)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13.(2021·广东·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
14.(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中)如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政治中心南移 B.城市生活繁荣
C.中央集权加强 D.南方经济发展
15.(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七年级期中)如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 唐 高彦《阙史》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北宋 李觏《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十七” 北宋 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16.(2021·广东·清远市清新区凤霞中学七年级期中)《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出现这样景象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在下面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南方地区战乱不休④南方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2021·广东·河源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8.(2021·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以太平府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材料主要反映了南宋( )
A.自然环境的优越 B.乡村文化的兴盛 C.海外贸易的活跃 D.南方经济的发达
19.(2021·广东·陆丰市甲东镇钟山中学七年级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打击海盗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征收赋税
20.(2021·广东惠州·七年级期中)小明同学参观历史博物馆,导游在介绍一件文物时说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充分反映中国古代商贸的繁荣。这件文物是( )
A. B.
C. D.
21.(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
A.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
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22.(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七年级期中)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23.(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在宋代官府的劝农文中,多次频繁出现所谓“客户乃主户之本”,“客(户)主(户)相资,贫富相养”。南宋朝廷在赈灾政策上就明确规定“农夫资巨室之土,巨室资农夫之力,彼此自相资,有无自相恤”。这一现象( )
A.必然会激化主客之间矛盾 B.说明南宋中央进一步集权
C.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D.反映了宋代农业经济衰落
24.(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25.(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南宋初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民获得收益,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迁的中原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B.《农政全书》的出版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C.南方热量充足水分较少不适合水稻生长种植
D.宋朝人民发明使用曲辕犁促进耕种效率提高
26.(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七年级期中)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7.(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铜钱分量重、价值低 B.北宋时期造纸业发达
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北宋政府的强力推动
28.(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已经出现
C.海外贸易活跃
D.交子开始使用
29.(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迄今井邑犹荒凉(不断的战争使得城乡一片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居民主要依靠边境市场过生活)。
马军步军自来往(双方军队各自在边境来回巡逻),南客北客相经商(南北双方客商进行着繁忙贸易)。”金代文人刘迎的这首诗反映出的宋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A.统治者之间的和亲 B.双方互相派驻使节
C.繁忙的经济贸易交流 D.双方激烈持久的战争
二、综合题
30.(2021·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全国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民间流传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熟”。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谚语说明了什么?当时最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司舶之利”主要得益于什么?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哪?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全国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1.(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决胜人力。
——王祯《农书》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描述的是唐朝出现的什么新农具?此外,唐朝在农业生产工具上还有什么创新?
(2)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宋朝“增设的机关”是什么?请列举宋朝两个重要的对外贸易商港。
(3)材料三反映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最后完成于哪个朝代?
32.(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景泰中学七年级期中)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 北宋的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200万缗。
——《中华文明传真·第三卷》
材料四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髙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宋朝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原因是什么?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33.(2021·广东·陆丰市甲东镇钟山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材料二 会子(如下图)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勊日可到。
——《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绘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名字?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
(2)它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纸币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发展?反映了什么问题?
34.(2021·广东·河源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是我国古代的一句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谚语应是何时出现的?
(2)材料二的说法是从何时出现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从材料一、材料二看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简要说说出现材料一、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5.(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中)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三 唐朝两种农业生产工具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通史》
(1)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隋朝大运河是在哪位皇帝的主持下开凿的?大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的盛世景象在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3)问题三:请分别写出材料三中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4)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分析宋代发展海外贸易的原因。宋代发展海外贸易离不开哪些技术条件的支持?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代统治者设置了哪一机构?
36.(2021·广东·清远市清新区凤霞中学七年级期中)两宋的经济发展在古代社会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又为江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编自《陆游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后在哪一朝代完成的?
(2)请你从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其变化。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西汉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唐代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北宋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朝代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四:宋政府……,又奖励县官兴修坡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主管圩田(周围筑有土堤的稻田)”的职务。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3)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7.(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南方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有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梦粱录》卷十三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 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主要有: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
请回答:
(1)指出图一的名称。图二中的农民栽种的作物可能是越南传入的什么优良品种
(2)据材料二,分析南宋都城临安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小铺席”交易除了用铜钱,还可以用什么货币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出现的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在什么时候最后完成
(4)材料四中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的原因,能给现在的经济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
38.(2021·广东清远·七年级期中)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治者 农业措施
唐太宗 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宋真宗 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清初统治者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据表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39.(2021·广东茂名·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材料三 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另据《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南方丝织业的余来发展,此之外,南方还有哪些手工业部门也比较发达?
(3)材料三中宋高宗的话反映了宋朝哪一行业的兴盛?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4)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40.(2021·广东惠州·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材料二 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期,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印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诗句,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也体现了中日两国的深厚友谊。
材料三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发明并推广了哪两种生产工具
(2)材料二体现了中日两国的深厚友谊,在唐朝时,两国交往就很频繁,请依所学举两例说明。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北宋纸币最早出现于哪一地区 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41.(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七年级期中)唐、宋在我国历史上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南宋出现一城市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鉴真东渡的贡献有哪些?
(2)请根据材料二写出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南宋时期该城市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有哪些?
(4)唐朝和宋朝的对外关系,对于当前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开放有何启示?
42.(2021·广东揭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朝某个皇帝在位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材料二: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隋朝某个皇帝”指谁?“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什么制度产生?这一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其中殿试开始于哪位皇帝?第一名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写出它的名称和最早使用的朝代?
(3)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
43.(2021·广东惠州·七年级期中)宋朝,一方面科技文化发达,人民生活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军队战斗力低下,外患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选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少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三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李国锋《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材料四 宋朝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沉,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回答,宋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朝存在的问题。 假如你是宋朝的一名大臣,为解决存在的问题,你会向朝廷提出怎样的建议
44.(2021·广东·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七年级期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比较材料一、二,请说出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至少两点)。
(4)纵观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请你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45.(2021·广东阳江·七年级期中)宋朝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为发达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 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同时,宋代北自京东路(今山东、河北一带),南至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对外经济交流较前有迅速发展。
材料二:宋代建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根据商人所申报的货物、船上人员及要去的地点, 发给公凭(公据、公验),即出海许可证;派人上船“点检”,防止夹带兵器、铜钱、女口、逃亡军人等;“阅读”回港船舶;对进出口的货物进行征税。
材料三:宋朝也鼓励海商招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朝对民间的互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对在海外招商作出贡献的海商,朝廷还会赐予官职。
材料四: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进曾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设立的这个专门机构是什么。宋朝设立这一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的对外贸易对今天我们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展,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反映了南方的手工业发达,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反映了南方造船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了南方商业的发达,因此都反映了繁荣的南方经济,B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B。
2.D
【解析】
题干中四幅图片分别关于宋代“商标”、“交子(货币)”、经济繁荣以及海船(外贸),均与商业相关,都反映了宋朝商业的一派繁荣景象,故选D。
3.B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 “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的信息可知,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都是宋朝商品经济非常活跃的表现,B项符合题意;AD表述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答案选B。
4.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5.D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唐代中晚期到宋朝,由于南方战乱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所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迁的人口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所以江南经济发展迅速,逐渐超过北方,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以答案选D
6.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因此材料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繁荣。选项C符合题意;商港、商船与民族关系内容不符,A排除;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B排除;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与“江南经济飞跃发展”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C。
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以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因此选项ABC为宋代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提供论据,但是不符合题意。“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不符合宋朝史实,不能为作者提供论据,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8.C
【解析】
考查点:纸币—交子。解题思路:根据”世界首张纸币’交子‘诞生在中国“可知本题考查交子产生的时间,由此得出宋朝的结论。北宋商品经济繁荣,为方便交易,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选C;汉唐时期没有纸币的出现,排除AB;元朝在宋朝之后,此时纸币已经出现,排除D。故选C。
9.C
【解析】
根据“苏湖熟,天下足”可得出其强调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是南移后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ABD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10.D
【解析】
依据这则史料内容可以看出,宋代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反映了宋代商业繁荣的景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南宋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加以推广;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这些都是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12.A
【解析】
题干的“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可以看出交子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题干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为D;ABC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D
【解析】
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远少于北方,到两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超过北方,这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南方经济发展即经济重心的南移。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D
【解析】
三则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和经济的发达,说明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长安地区物资丰富,A排除;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没有体现“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B排除;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故选择D。
16.A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发展,出现“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景象。因此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①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错误;④是结果,叙述的不是原因,错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A
【解析】
隋唐五代,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经济重心南移的方向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故A符合题意;B项中位置颠倒,排除;C和D中珠江流域不符合事实,排除。故选A。
18.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南宋时期,手工业发展中南方的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达,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的主旨是反映了南宋南方经济的发达,AB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C项符合题意;打击海盗是军事行为,A项不合题意;监察百官的官职是御史大夫,B项不合题意;司彻是掌管征收赋税的官职,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0.C
【解析】
据题干“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文物C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符合题意;文物A是秦朝圆形方孔半两钱,排除A;文物B是唐朝的金属货币,排除B;文物D是南宋的纸币,晚于北宋纸币出现,排除D。故选C。
21.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货币从金属货币开始向纸币演变。D正确;商周时期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A与题不符,A错误;由杂乱无章向统一形态规范表现为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与题不符,B错误;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与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D。
22.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3.C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宋代实行土地不抑兼并的措施,造成土地兼并严重,这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地主的佃农,容易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而宋代官府的劝农文以及南宋朝廷的赈灾政策都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关注农民的民生问题,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C正确;ABD与题干不符。故选C。
24.B
【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南方经济地位重要。南方赋粮收入高于北方,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A
【解析】
依据材料“南宋初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民获得收益,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由此可知,大量中原人南迁,导致小麦价格上涨,因而推动了小麦在南方的种植。因为北方人喜爱面食,多种植小麦。A正确;《农政全书》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巨著,时间与题干不符。B排除;材料仅反映了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对小麦的需求量,进而推动南方小麦种植,与南方自然条件无关,C排除;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D排除;故选A。
26.C
【解析】
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逐渐被北方人接受。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C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唐朝中期“南茶开始北运”,排除A项;实际上南北方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排除B;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
27.C
【解析】
根据材料“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可知,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交流的频繁,原有的铜钱难以满足需要,推动了纸币“交子”的出现,故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可知,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有铜钱分量重、价值低,但这是纸币出现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B项和纸币的出现没有直接联系,不是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纸币“交子”最早是由民间发行,且D项不是纸币发行的根本原因,D项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本题考查宋朝的纸币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注意根本原因和经济发展有关。
28.B
【解析】
依据材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材料反映了当时夜市已经出现。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项均与材料无关,D项交子开始使用仅限四川地区。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9.C
【解析】
依据材料“居民生资唯榷场(居民主要依靠边境市场过生活)”,“南客北客相经商(南北双方客商进行着繁忙贸易)。”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商业贸易频繁;由材料“马军步军自来往(双方军队各自在边境来回巡逻),南客北客相经商(南北双方客商进行着繁忙贸易)”。反映了虽然边境上弥漫着战争气氛,但各族人民为维持生计仍保持贸易关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30.(1)说明:宋朝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作物:水稻。
(2)得益于:海外贸易;商港:泉州港。
(3)变化:全国经济格局从北方转向东南地区;
原因: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大量北方人口为南方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技术,使得南方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解析】
(1)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最终形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局面,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是宋朝,“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折射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作物:南方地区生产条件优越,加之北方迁移的人口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使得南方水稻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2)得益于:宋朝时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所以“司舶之利”主要得益于海外贸易;
商港:宋朝时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3)变化:“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当时的全国经济格局从北方转向东南地区;
原因:结合史实可知,该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大量北方人口为南方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技术,使得南方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商业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31.(1)筒车;曲辕犁
(2)市舶司;广州、泉州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是筒车,最早出现于唐朝。唐朝在农业生产工具上,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
(2)据材料“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这句话说明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格局最后在南宋形成。
32.(1)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
(2)唐朝由盛而衰。五代十国。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
(3)指南针应用航海。设立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
(4)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
(5)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可知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依据材料二“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可知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技术原因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结合所学知识,为获“市舶之利”,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依据材料四“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可知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依据材料四“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可知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有大运河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海外贸易发达等。因此对今天经济发展的启示有: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等。
33.(1)交子。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2)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应用范围更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可知,此内容所描绘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依据所学可知,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信息: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勊日可到可知,会子应用范围更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会子的出现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34.(1)南宋。
(2)南宋。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
(3)经济重心南移。
(4)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解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反映出了江南地区的富庶,这是出于我国南宋时期的一句谚语。
(2)
根据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方地区成为了全国的粮仓,这一说法从南宋时期开始,其主旨意思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
(3)
根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及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4)
结合所学知识,从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角度进行分析。
35.(1)洛阳;隋炀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开元盛世;唐玄宗。
(3)曲辕犁;筒车。
(4)宋元工商业发达,宋朝谋求财源,南宋以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造船技术,指南针在航海的应用;市舶司。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助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4)根据材料“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可得出宋元工商业发达,根据材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可得出宋朝谋求财源,根据材料“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可得出宋以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6.(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2)必须从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三个方面各举任意一例。如:为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4)安定的社会环境;统治者的政策;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解析】
(1)据材料“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又为江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变化最后在南宋完成。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为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_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据材料二”《五代十国形势图》"材料三“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和材料四“宋政.府...又奖励县官兴修坡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主管圩田(周围筑有土堤的稻田) 的职务。”及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安定的社会环境;统治者的政策;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37.(1)曲辕犁 秧马
(2)商品贸易繁荣 纸币(交子或会子)
(3)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4)保持和平稳定的环境,引进先进技术,保护环境(任答一点皆可得分)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片1是曲辕犁,图片2是秧马。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连门俱是……”可知,南宋都城临安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商品贸易繁荣;根据所学可知,交易除了用铜钱,可使用纸币,也就是交子或会子。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南移完成。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可知,原因有,保持和平稳定的环境,引进先进技术,保护环境等。
38.(1)水利工程:大运河。
作用: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紧密联系的在一起,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共同原因:统治者重视。
(2)趋势: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大量的劳动力;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
(3)交子
(4)水利的兴修;统治者的重视;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析】
(1)水利工程:据材料可知,这是隋朝兴建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作用:据所学可从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紧密联系的在一起,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等方面回答。
共同原因:据材料“唐太宗减轻农民劳役负担;宋真宗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等信息可知,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重视。
(2)趋势:据材料“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可知,材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据材料“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可知,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大量的劳动力;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据材料“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可知,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
(3)据所学可知,宋代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水利的兴修;统治者的重视;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概括。
39.(1)说明宋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2)棉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
(3)海外贸易。主要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另外,宋朝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造船业的发达也为海外贸易带来了便利条件。
(4)说明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建设中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解析】
(1)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说明了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2)据材料“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和织丝绸的国家……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来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南方丝织业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还有棉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也比较发达。
(3)据材料“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懂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宋高宗的话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兴盛,主要原因有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把海外贸易的收入作为重要的财源之一。另外,宋朝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造船业的发达也为海外贸易带来了便利条件。
(4)第一小问根据上述材料“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第二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建设中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40.(1)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2)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日本
(3)变化: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或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4)地区:四川。行业:商业(或商业贸易)。
【解析】
(1)生产工具:据材料“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耕作技术的进步表现在出现了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出现。
(2)据所学可知,在唐朝时,中日两国交往就很频繁,其中日本政府派遣的“遣唐使”来华;中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3)变化: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或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原因:据所学可知,北方战乱,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4)地区:据所学可知,北宋纸币“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
行业:据所学可知,纸币的出现反映了两宋时期商业(或商业贸易)的发达。
41.(1)传播了佛教文化,传播了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市舶司;广州、泉州。
(3)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泉州造船技术发达;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要善于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要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要固步自封,要有开放与交流的心态,融入世界。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结合所学知识,鉴真东渡的主要贡献有传播了佛教文化,传播了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是广州、泉州。
(3)依据材料三“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在于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泉州造船技术发达;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和宋朝的对外关系,对于当前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开放的启示,是要善于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要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要固步自封,要有开放与交流的心态,融入世界。
42.(1)隋炀帝;科举制度;武则天;状元
(2)交子;北宋
(3)市舶司;原因:统治者重视和鼓励;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达(或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提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解析】
(1)根据材料“隋朝某个皇帝在位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弊端,隋炀帝在位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武则天在位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第一名称为状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市舶司。宋朝统治者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达,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提高,促使海外贸易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也有利于海外贸易的繁荣。
43.(1)变化:由战争到和平。
(2)地位: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
原因:制瓷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答对两点即可)
(3)盛况: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答对两点即可)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答对两点即可)
(4)问题:机构臃肿;人浮于世;政府效率低下;财政负担重(任意两点)
建议: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提高政府效率,开源节流等(任意两点)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内容得出,宋辽关系经历了由战争到和平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得出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原因:根据“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制瓷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答对两点即可)
(3)盛况:根据“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得出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答对两点即可)
(4)问题:根据“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沉,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得出机构臃肿;人浮于世;政府效率低下;财政负担重。(任意两点)建议:根据存在问题得出建议,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提高政府效率,开源节流等。(任意两点)
44.(1)由人口稀少、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或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移到南方。
(3)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人民的辛勤劳动。
(4)维护安定和谐,优化环境、保护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实行改革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根据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因此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的变化,是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2)根据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因此由“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的重大变化,是经济重心已移到南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是指经济重心已移到南方,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乡经济发展,要维护安定和谐的环境;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引进人才和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实行改革开放等。
45.(1)宋朝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或造船业先进);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或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2)市舶司;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增加财政收入(或税收)。
(3)促进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对外贸的管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对外经济交流等。
【解析】
(1)根据材料“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先制造出船的模型,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 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可分析得出宋朝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根据材料“宋代北自京东路(今山东、河北一带),南至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对外经济交流较前有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设立市舶司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天我们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促进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对外贸的管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对外经济交流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