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福建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2021-2022学年下学期福建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07: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9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1.(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
A.成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B.打破了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兴起了独立经营的纺织作坊
2.(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宋朝时,逐渐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A.大豆 B.玉米 C.小麦 D.水稻
3.(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材料反映了宋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C.海外贸易繁荣 D.江南经济飞跃发展
4.(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开封
B.景德镇
C.苏州
D.泉州
5.(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七年级期中)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6.(2021·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海南博鳌经济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主题是“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宋朝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史实最贴近该演讲主题精神的是
A.在港口设置市舶司 B.城市出现早市和夜市
C.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D.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7.(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七年级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A.执行削藩政策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主持变法
8.(2021·福建南平·七年级期中)在现代社会,“微信” “支付宝”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9.(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两宋时期,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红薯
10.(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宋朝时期著名的大商港是
①福州 ②杭州 ③泉州 ④广州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1.(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七年级期中)史料记载: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于是规定:商人如能招揽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吏如能发成通商关系,也可得到晋级的奖励。材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A.政治比较清明
B.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C.实行民族和睦的政策
D.偏安江南一隅
12.(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3.(2021·福建·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
A.禁军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14.(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15.(2021·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16.(2021·福建泉州·七年级期中)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17.(2021·福建南平·七年级期中)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1·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某同学选用如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9.(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这一朝代指的是( )
A.陏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2021·福建南平·七年级期中)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要办理手续的地方是( )
A.外贸部门 B.礼部 C.蕃市 D.市舶司
21.(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七年级期中)某校七年级(11)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图片(下图)。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商业迅速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成就
C.唐朝制瓷业的成就 D.元代海外贸易迅猛发展
22.(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
B.热闹的瓦子
C.景德镇的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23.(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发展的不竭动力光明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探究了隋唐以来“创新”的情况,邀请你一起完成相关话题。
(1)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拨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唐朝时,农业生产中发明了先进的耕作和灌溉工具,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农民耕作效率,你知道是什么吗?
(3)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当时被成为什么?
(4)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的示例,请你谈谈这些创新的共同影响。
24.(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入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 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南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发展过程。
25.(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新网(2016年4月25日)
(1)写出材料一中的①③两处空缺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写出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3)按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材料三的“华光礁1号”属于哪种史料?
(4)从“华光礁1号”及所载的文物可推断宋朝经济哪方面的发展状况?
26.(2021·福建漳州·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宋朝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手工业发展成就尤为突出的行业。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朝商贸活动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新变化。
(4)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三则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7.(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 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未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王朝从一建国便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
——摘编自《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写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是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货币问题的。
(3)据材料三,简述宋元时期拓展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28.(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经过漫长时间,逐步南移。
(1)写出图中①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小历同学认为人口迁移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得南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9.(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种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因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唐朝社会经济在玄宗时期达到高峰,呈现出繁荣局面。……在耕犁方面,唐朝农民将旧式的直辕犁改进为①,……便于控制,省时省力,只用一牛牵引即可,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王朝从一建国便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
——摘编自《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1)材料一中的制度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提到的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①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是如何解决材料三中的货币问题的?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30.(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A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B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 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 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 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表格中的A、B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哪一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对外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
31.(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对应的生产工具名称。
(2)材料二显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指出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的机构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2.(2021·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还有丰富的资源。东晋南朝时,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及,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南方地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域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域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南方经济注入新的力量。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在材料一找出宋代闻名世界的港口城市名称。
(2)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宋代完成南移”观点
33.(2021·福建宁德·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由于宋瓷大量向南海诸国出口,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畅销货,因而在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窑。如福建的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过泉州港出口;两浙的武义、东阳以及其他州县的烧瓷,则通过杭州、明州出口。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瓷在福建主要通过哪一港口大量出口?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设置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34.(2021·福建·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的辉煌灿烂令世界瞩目,也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材料四: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创造,请写出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该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材料三中提到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鼎盛。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
35.(2021·福建南平·七年级期中)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请写出材料一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哪个时期?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回答宋代哪里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36.(2021·福建泉州·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南移,气候变化也是原因所在。宋代,气候发生极大改变,使得北方变得比较寒冷,且降雨量减小,空气变得极其干燥。这种情况已经不符合水稻的种植环境,北方只能种植小麦。而南方的气候非常怡人,宋代时期开始在闽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广泛的种植水稻。而宋朝寒冷期时,为小麦在南方种植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小麦和水稻在南方的普遍种植,南方的经济已经远远超出北方的经济,因此,气候变化促使南方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中国经济重心向南迁移。
——摘编自陈天成《气候变化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朝代。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7.(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还有丰富的资源。东晋南朝时。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及,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南方地区相时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城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域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南方经济注入新的力量。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在材料一图中的A和B两处对应填出宋代闻名世界的港口城市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宋代完成南移”观点。
38.(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朝代 南方 北方
户口数 人口(户)的比例 户口数 人口(户)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汉至北宋的南方和北方人口(户)比例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该图反映的是何时对外贸易的情况?指出当时在主要港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
39.(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环境决定论者的说法, 我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的转移,纯然受着我国南北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决定。但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必要成分,也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摘编自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朝代。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我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的转移,纯然受普我国南北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决定”的观点?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0.(2021·福建南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阳自古就是米粮川,宋代就出现“一年两熟”的双季稻。宋代建阳人江翱曾出任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令,当地百姓因干旱而绝收。江翱便派人回家乡建阳贩运占城稻(占城又名占婆,今越南中南部)良种到鲁山种植,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南宋时,“建阳县嘉禾生一本十五穗”(一枝根茎抽出十五枝稻穗),宋理宗皇帝“龙颜大悦”,诏改建阳为“嘉禾县”。
——摘编自刘建话说古建阳
材料二 位于建阳区水吉镇的建窑为宋代著名窑场之一,创烧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走向衰弱。窑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以烧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墨釉瓷碗为主,俗称“建盏”,不少为御贡品。建盏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日本国曾派陶工到福建学习烧造黑釉瓷的方法。日本都、道、府、县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收藏有相当数量的建盏,腾田美术馆和静加堂收藏的“曜变天目”茶碗(南宋)被视为国宝级文物。
——摘编自陈明考等《建阳县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建阳引种的占城稻传出的国家。概括宋代建阳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窑在历史上的地位并归纳“建盏”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阳在宋代时期的贡献。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达的意思北宋时期,四川人都因为铁钱中,私自使用纸券,叫交子,有利于贸易发展。封建社会市场上一般流通的都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是答案C。
2.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宋朝时,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两宋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由此可知,宋朝时,逐渐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水稻,故选D。
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因此材料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繁荣。选项C符合题意;商港、商船与民族关系内容不符,A排除;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B排除;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与“江南经济飞跃发展”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C。
4.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由此可见,C项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说法不正确,应该是占城稻居粮食产量的首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6.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宋朝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体现的是对外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市舶司是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置的机构,体现了对外开放。BCD项反映的是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城市经济繁荣的景象,与材料中的“开放”一词不符,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开放”一词,开放即对外开放,体现的是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开放一词不符和,故排除。
7.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宋代,对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故C符合题意;市舶司的职能是管理海外贸易,削藩、监察百官、变法均是内政,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解析】
北宋商贸店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D;秦朝的原型方孔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汉朝的五铢钱都是金属货币,不是纸币,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9.A
【解析】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再有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故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项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A。
10.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③④符合题意;福州、杭州不是宋朝时期著名的大商港,①②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11.B
【解析】
依据材料“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封建统治者调整对商业持有的传统旧观念。宋朝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政府非常重视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对外贸易收入可观。所以材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B符合题意。ACD项内容材料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2.A
【解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意思是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意味着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即经济重心南移。由此可知,题干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A。
13.D
【解析】
依据题中时间限制“宋代”,结合课本所学,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D项符合题意;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A项不合题意;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B项不合题意;通判是指一个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4.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繁荣,已经出现了夜市,故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口,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加快,逐渐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B
【解析】
依据题干“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酱釉马镫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属于辽代的瓷器,这件瓷器说明此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的现象,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和D。故选B。
18.A
【解析】
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宋代商业发展,出现了商标、纸币等,《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描绘东经汴河沿岸商业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南宋海船说明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通过图片信息无法反映。故选A。
19.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素有“瓷器之国”之称,宋朝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宋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样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故这一朝代指的是宋朝。故此题选C。
20.D
【解析】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期,阿拉伯商人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故选D;现代社会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外贸部门,A错误;礼部是主管朝廷重要典礼、接待外宾等事务,B错误;蕃市是专门卖外国商品的地方,C错误。
21.B
【解析】
图片中的纺织业、制瓷业和坐船业都是宋代手工业的成果,故他们研究的主题是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商业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与唐代制瓷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元代海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2.D
【解析】
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景德镇的瓷器影响越来越大,而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最后完成,与题干“北宋”不符。所以D不能体现题干观点。故选D。
23.(1)隋炀帝设进士科。
(2)筒车,曲辕犁。
(3)交子。
(4)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设进士科。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出现的灌溉工具有筒车,耕作工具有曲辕犁。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4)综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创新带来的影响是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24.(1)历史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回答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或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的,材料没有体现不给分。)
(2)商业繁荣;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海外贸易发达。(答出其中2点即可)
(3)从唐朝开始,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最终超过北方。(只答宋朝南方超过北方的给1分)
【解析】
(1)现象:材料“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 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体现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根据材料“‘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入南方”可归纳出南方社会环境稳定、北民南迁带去充足劳动力。
(2)表现:根据材料“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可归纳出商业繁荣;根据材料“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可归纳出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根据材料“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可归纳出当时海外贸易发达。
(3)过程: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开始,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最终超过北方。
25.(1)①市舶司;③占城稻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人南迁;南方社会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第一手史料
(4)手工业;制瓷业;造船业;海外贸易。
【解析】
(1)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宋朝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故答案是①市舶司,③占城稻。
(2)第一小问,根据“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3)根据材料三“‘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可知,材料三的“华光礁1号”是原始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
(4)根据“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可归纳出手工业、制瓷业;根据“船货”可归纳出造船业;根据“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可归纳出海外贸易。
26.(1)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
(2)制瓷业
(3)经济功能增强;城市打破了市坊界限政府放松了商业活动的限制。
(4)材料一农业的发展,材料二手工业的发展,材料三商贸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图片“宋代瓷器”“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制瓷业发展成就尤为突出。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 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北宋的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当时,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
(3)根据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贸活动经济功能增强;城市打破了市坊界限政府放松了商业活动的限制。
(4)开放性设问,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出恰当主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材料一农业的发展,材料二手工业的发展,材料三商贸的发展。
27.(1)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2)印制纸币。
(3)军费支出浩大,财政紧张;中西陆路交通断绝。
(4)农业发展,社会稳定,政府政策,社会需要。
【解析】
(1)根据“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 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得出是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2)根据“宋王朝从一建国便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是通过印制纸币实现的。
(3)根据“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可知宋元时期拓展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北宋时期军费支出浩大,财政紧张;而且中西陆路交通断绝。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农业发展、社会是否稳定、政府政策和社会需要等。
28.(1)南宋。
(2)不赞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晚唐以来,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当然,南方自然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唐末以来南方社会较为稳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等,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
【解析】
(1)
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苏湖熟, 天下足”的谚语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2)
据题干“中国古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应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结合所学可知,不赞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可以从劳动力、技术传承、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
【点睛】
29.(1)制度:科举制 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
特点: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开元盛世;曲辕犁
(3)使用纸币,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1)制度根据“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得出是科举制,标志结合所学可知是隋炀帝设进士科。特点主要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叫做开元盛世;当时农民将直辕犁改为曲辕犁。
(3)根据“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货币问题宋代开始使用纸币,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30.(1)A:天竺;B:鉴真;
(2)特点:对外交往范围广泛、具有持续性;形式多样;对外交往频繁;影响巨大。
(3)变化:对外贸易从以陆路为主到集中于东南沿海的海路;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朝,从整体收益不大到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机构:市舶司。
(4)加强了国家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强盛。(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到天竺(今印度),即A:天竺;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即B:鉴真;
(2)特点:据材料“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可知,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广泛、具有持续性;据材料“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可知,形式多样;据材料“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可知,对外交往频繁;影响巨大。
(3)变化:据材料“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可知,两宋时期的对外贸易从以陆路为主到集中于东南沿海的海路;据材料“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可知,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朝,从整体收益不大到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机构:据所学可知,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市舶司。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加强了国家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强盛等方面回答。(答出一点即可)
31.(1)图一:曲辕犁;图二:秧马。
(2)南宋。
(3)市舶司。
(4)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作物品种改进;社会稳定;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对外开放;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对应的是曲辕犁。图二对应的生产工具是秧马。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图中①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最后完成。
(3)根据材料三“……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可得出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工具的改进、经济重心南移、市舶司的设置,可概括出两宋时期综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作物品种改进;社会稳定;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对外开放;创新等。
32.(1)广州,泉州
(2)优越的自然条件;耕作技术的提高与工具的改进;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辛勤劳动。(回答其中三点)
(3)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中心主要在南方;商业和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政府财税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等方面说明宋代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南方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列举两方面实例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泉州是宋代闻名世界的港口城市名称。
(2)依据材料二“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还有丰富的资源”“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及,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南方地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的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优越的自然条件;耕作技术的提高与工具的改进;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辛勤劳动。
(3)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手工业中心主要在南方;商业和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政府财税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等方面说明宋代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南方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宋代完成南移”。
33.(1)时间:安史之乱后
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保持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答对两点即可。)
(2)港口:泉州港 机构:市舶司
(3)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加速经济重心南移”,概括可知: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时间是安史之乱后;依据材料一“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人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保持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2)根据材料二“如福建的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过泉州港出口”,概括可知:宋瓷在福建主要通过泉州港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宋朝设立了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3)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围绕“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34.(1)①曲辕犁;②筒车。
(2)南宋。
(3)交子。
(4)①市舶司;②指南针;③占城稻;④景德镇。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紫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型和筒车。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2)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3)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4)依据材料四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宋朝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北宋时期,由越南传人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推广到东南地区。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①市舶司;②指南针;③占城稻;④景德镇。
35.(1)趋势:经济重心南移;时期:南宋。
(2)原因: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改进。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占城稻。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因此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趋势;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南宋。
(2)根据材料二“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趋势出现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改进。
(3)根据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因此宋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占城稻。
36.(1)南宋
(2)同意。宋代,由于气候变化,北方变得寒冷且干燥,只能种植小麦,而南方气候宜人,既能种植小麦,又能种植水稻;这使得南方的农作物产量超过北方,因此促使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不同意。气候变化只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北人南迁,带来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少战乱等。
【解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根据材料“使得北方变得比较寒冷,且降雨量减小,空气变得极其干燥。这种情况已经不符合水稻的种植环境,北方只能种植小麦。而南方的气候非常宜人,宋代时期开始在闽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广泛的种植水稻。而宋朝寒冷期时,为小麦在南方种植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小麦和水稻在南方的普遍种植,南方的经济已经远远超出北方的经济,因此,气候变化促使南方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中国经济重心向南迁移”可知,因为在宋代,由于气候变化,北方变得寒冷且干燥,只能种植小麦,而南方气候宜人,既能种植小麦,又能种植水稻;这使得南方的农作物产量超过北方,因此促使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因为气候变化只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北人南迁,带来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少战乱等。
37.(1)A:广州B:泉州
(2)优越的自然条件;耕作技术的提高与工具的改进;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辛勤劳动。(回答其中四点,照抄原文至多)
(3)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中心主要在南方:商业和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政府财税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等方面说明宋代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南方地区成为经济中心。(列举两方面实例即可)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根据图片的地理位置,可知A为广州;B为泉州。
(2)依据材料二“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还有丰富的资源”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优越的自然条件;由材料二“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及,唐代发明了曲辕犁。”可得:耕作技术的提高与工具的改进;由材料二“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南方地区相时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得出: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进行政策支持,人民的辛勤劳动。
(3)依据题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宋代完成南移”理解题意,在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在南方,列举南方经济发展即可。结合课本所学,两宋时期,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手工业繁荣,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商业和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政府财税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等方面说明宋代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南方地区成为经济中心。
38.(1)南方人口不断上升,北方人口不断下降。
(2)南宋;市舶司。
(3)变化: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4)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我国南北方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所占比例由19.8%上升到62.9%,北方人口所占比例由80.2%下降到37.1%,由此可知,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2)依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宋代海外贸易图”“临安”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南宋对外贸易的情况;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依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这说明了经济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唐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39.(1)南宋。
(2)不同意;经济重心虽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南方统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了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使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2)依据材料“根据环境决定论者的说法,我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的转移,纯然受着我国南北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决定”,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完全是由环境所决定的。确定观点:不同意。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多种原因综合结果,主要有北方长期战乱,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南方统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等
40.(1)国家:越南;表现:耕作技术进步、品种精良、农作物(水稻)丰产等。
(2)地位:宋代著名窑场之一。特点:历史悠久、工艺高超、档次高、影响远、产品畅销等。
(3)贡献: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江翱便派人回家乡建阳贩运占城稻(占城又名占婆,今越南中南部)良种到鲁山种植,第一年就喜获丰收。”由此可知,宋代引种的占城稻,来自越南;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 建阳自古就是米粮川,宋代就出现“一年两熟”的双季稻。”由此得出宋代建阳农业发展的表现:①耕作技术进步;“江翱便派人回家乡建阳贩运占城稻(占城又名占婆,今越南中南部)良种到鲁山种植,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得出:②引进品种精良;③农作物(水稻)获得丰收等。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位于建阳区水吉镇的建窑为宋代著名窑场之一”得出建窑的地位:宋代著名窑场之一;
第二小问:由材料二“创烧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走向衰弱。”得出“建盏”特点:①历史悠久;由“主要以烧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墨釉瓷碗为主,俗称“建盏”,不少为御贡品”(御贡品是皇宫所用,档次高)得出:②工艺高超、档次高;由“建盏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日本国曾派陶工到福建学习烧造黑釉瓷的方法。日本都、道、府、县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收藏有相当数量的建盏……”得出:③影响远、产品畅销海内外等。
(3)依据材料一,建阳在宋代时引进良种水稻——占城稻,促进农业丰收,促进了经济发展;材料二建阳的建窑烧制的“建盏”,工艺高超,远销海内外,日本曾经学习。由此得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