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练习题
1.(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帝 D.渥巴锡
2.(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骨打建立金
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3.(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七年级期中)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宋朝
4.(2021·福建·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A.李白
B.文天祥
C.岳飞
D.辛弃疾
5.(2021·福建·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A.辽 B.金 C.西夏 D.元朝
6.(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7.(2021·福建泉州·七年级期中)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8.(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名人时曾说“他成马位您,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 ,材料中的“ 他”指(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9.(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元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这说明了元灭南宋的
A.背景 B.目的 C.经过 D.结果
10.(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下列关于蒙古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 B.铁木真统一蒙古族
C.铁木真带领蒙古军队灭了西夏和金 D.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1.(2021·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有一位蒙古人被蒙古人民所尊敬,称之为“成吉思汗”。请问他的主要贡献是
A.反抗辽国的压迫 B.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C.定国号为元 D.灭亡金朝
12.(2021·福建漳州·七年级期中)元朝最终完成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
A.忽必烈继承汗位 B.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C.元军攻入临安 D.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13.(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辽、夏、金、元政权分别是由下面哪些对应 的民族建立的( )
A.女真族、契丹、党项族、蒙古族 B.党项族、女真族、契丹、蒙古族
C.女真族、汉族、契丹、党项族 D.契丹、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
14.(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高尚气节的真实写照
A.陆秀夫
B.文天祥
C.海瑞
D.魏征
15.(2021·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6.(2021·福建·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政权 ② 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③ 都对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④ 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权制度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7.(2021·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18.(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元朝 B.秦朝 C.夏朝 D.隋朝
19.(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七年级期中)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0.(2021·福建泉州·七年级期中)“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也是疆域最大的王朝。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契丹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21.(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与“史论”。以下关于文天祥的描述,属于“史论的是
A.拒绝元世祖劝降
B.南宋杰出的抗元英雄和爱国诗人
C.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D.代表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22.(2021·福建福州·七年级期中)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20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下列史实最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A.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B.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C.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D.率领军队攻入南宋都城临安
23.(2021·福建莆田·七年级期中)史载蒙古草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戮。”在历史上结束这一混乱局面,统治蒙古的是
A.完颜阿骨打
B.铁木真
C.忽必烈
D.耶律阿保机
24.(2021·福建宁德·七年级期中)成吉思汗以卓越的才能,将蒙古草原上近百个部落统一起来,于1206年建立了蒙古政权,他建立政权的时间是
A.公元十二世纪初 B.公元十二世纪末
C.公元十三世纪初 D.公元十三世纪末
25.(2021·福建宁德·七年级期中)1271年,继“大蒙古国”之后,蒙古的又一汉文、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式国号“大元”,登台亮相,宣布这一国号的蒙古大汗是
A.秦始皇 B.铁木真 C.汉武帝 D.忽必烈
26.(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繁荣与开放 B.分裂走向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7.(2021·福建南平·七年级期中)材料辨析题
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1)“一代天骄”是谁?
(2)小历同学认为,“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建立元朝。小历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8.(2021·福建龙岩·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材料三 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的建议,…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材料二、三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的赞普和公主分别指谁?
(2)根据材料二,指出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开始农耕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忽必烈是哪个民族的首领?1271年他建立了什么朝代?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共同主题?
29.(2021·福建·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诗句中的“唐宗”指谁?他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2)诗句中的“宋祖”指谁?宋朝防止武将跋扈而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3)诗句中的“一代天骄”指谁?他是哪个民族的杰出代表?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题文史实反映了12世纪初,蒙古草原出现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成吉思汗。故答案选A。
2.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所以,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做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将“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勾画住,提醒自己不要选成“对的”。还需熟悉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逐项进行分析,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3.D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抓住关键词“由分裂走向大统一”。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秦朝是结束了我国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局面走向统一;隋朝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走向统一;元朝时结束了两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走向统一;北宋时与辽、西夏、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南宋时与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因此宋朝并没有实现大统一。故选D。
4.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天祥的史实。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汗青”。这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这句诗的作者是文天祥。故选B。
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选项D符合题意;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上京临潢府,不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A排除;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B排除;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不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C排除。故选D。
6.B
【解析】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B正确;蒙古灭亡西夏前夕,成吉思汗去世,A排除;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CD排除。故选B。
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各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C项符合题意,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8.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A项阿保机统一了契丹族,建立辽国政权;B项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建立了金国政权;C项元昊统一了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故选D。
9.D
【解析】
根据“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可知说明了元朝灭亡南宋的结果,即实现了大一统,故选D;材料信息说明的是元朝灭亡南宋的结果,不是背景、目的和经过,排除ABC。
10.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铁木真在灭亡西夏的过程中逝世,他并没有带领军队灭亡金,C项说法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ABD中的说法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1.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他率部征讨,逐一打败了蒙古草原上各个强大势力,在1206年统一蒙古,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辽国在北宋时期,被金灭亡的;选项C定国号为元,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选项D金朝灭亡,是在1234年,蒙古灭金,成吉思汗已经去世;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元朝最终完成全国统一。D项正确;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排除A项;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排除B项;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排除C项。故选D。
1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国是由契丹族所建,西夏是由党项族所建,而女真族建立了金朝,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故D符合题意;女真族建立了金朝,而非辽国,故AC不符合题意;党项族建立了西夏,而非辽国,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诗句不符,故选B。
15.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直接统辖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故②④正确,选项A符合题意;元朝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故①不正确;元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元朝称台湾) ;台湾、广东、福建、云南及广西都不在隋朝的治理版图内,仅当作边疆在治理。故③不正确;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口,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加快,逐渐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成为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于1276年灭亡南宋,1279年灭南宋抗元势力完成统一。而秦朝、隋朝、统一全国,但它是汉族政权,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封建政权。由此判断,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9.A
【解析】
元朝疆域广阔,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土,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因此,依据材料一“十省分天下之治”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A项正确;郡县制不符合材料中“十省分天下之治”的信息,排除B项;分封制是把土地和土地上人民一起分给诸侯王,排除C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地方制度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1271—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1271年忽必烈取,改国号为元,是为元朝。D项正确;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金,排除A项;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辽,排除B项;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北魏,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史实”是对历史的陈述,“史论”是对史实的评论。拒绝元世祖劝降、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代表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均是对历史的陈述,故ACD均不符合题意;南宋杰出的抗元英雄和爱国诗人,这是对文天祥历史地位的评价,故B符合题意。故选B。
22.A
【解析】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A符合题意;BCD项与铁木真无关,排除。故选择A。
23.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时,蒙古草原战争频繁。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故B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忽必烈建立元朝,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24.C
【解析】
根据公元纪年法,一百年是一个世纪,一百年大体分为三段,依次是某世纪前期、中期、后期。每个世纪的最初十年,习惯称某世纪初,最后十年,习惯称某世纪末。1206年属于十三世纪初,故C符合题意;1206年属于十三世纪,排除AB;1206年属于十三世纪初,排除D。故选C。
25.D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故选项D符合题意;秦始皇建立秦朝,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铁木真统一蒙古,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6.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权并立时期,是分裂的时期。元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促进了民族融合。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分裂走向统一,故应选B项。
27.(1)铁木真。
(2)不正确。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而铁木真是统一蒙古。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因此“一代天骄”是铁木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历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因为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
28.(1)赞普:松赞干布;公主:文成公主。
(2)原因: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3)蒙古族;元朝。
(4)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依据材料二“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可知,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开始农耕的原因是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契丹农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蒙古汗位,因此可知,忽必烈是蒙古族的首领;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因此他建立了元朝。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可知,它们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29.(1)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天可汗。
(2)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
(3)成吉思汗(铁木真);蒙古族;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解析】
(1)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中的“唐宗”指唐太宗。问题二: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史称“贞观之治”。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任命各族首领以统辖本部。还通过“和亲“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2)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中的“宋祖“指赵匡胤。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认为唐末以来的战乱原因是武人专权,军阀混战,加至宋太祖本身是靠发动陈桥驿兵变登上皇位。所以,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3)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中的“一代天骄“指成吉思汗。问题二:结合所学可知,铁木真是蒙古族人,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问题三:结合所学可知,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统一蒙古草原,于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