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课一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课一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15: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单选题
1.2018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五大洲3600多家企业参展,6天时间里累计意向成交额达数百亿美元,这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全球化 B.制度化 C.多极化 D.体系化
2.2019年12月4日,庆祝北约成立70周年的峰会在伦敦闭幕。峰会虽达成一份申明,再次强调团结与力量,但难掩成员国尤其跨大西洋国家之间的分歧。为此,美国智库外交学会的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评价道:“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说明
A.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 B.北约组织的土崩瓦解
C.美国已成欧盟战略对手 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3.下图是一幅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美国的真实意图是
A.确保经济霸主地位,建立单极世界 B.限制中国贸易出口.缩小贸易逆差
C.打压中国产业升级,遏制中国发展 D.推行全球扩张战略,谋求世界霸权
4.如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新变化。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
A.霸权主义思想不得人心 B.政治多极化格局不断加强
C.美元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D.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5.1995-2015年,在发展中国家外汇持有总额中,欧元和日元基本稳中略降;2001年前,美元占40%以上,随后逐步降低,到2013年,美元资产储备已经下降到21.72%。据此推断( )
A.美元已经失去主导地位 B.人民币地位大幅提高
C.欧元和日元影响力下降 D.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6.下图为某国际组织成员国(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组织实行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使不同权益达到平衡
B.该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C.该组织建立了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D.该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7.如图世界贸易额变化说明
A.发达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B.区域集团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C.两极格局导致世界贸易额的下降
D.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8.据统计,1996年—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简单平均最惠国关税从11%下降到5.3%,零关税产品税目占比提高到47.9%。2017年,APEC成员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17.7万亿美元,其中成员国内部的贸易约占69.4%。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
A.贸易自由化建设成效显著 B.区域合作具有较强的排他性
C.形成了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 D.关税政策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
9.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的无国界化把经济安全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发达国家来说,如不能有效地控制全球化的消极因素,自身发展会受到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之下
A.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发达国家共识 B.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是推动者
C.确保经济安全成为各国首要任务 D.世界各国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10.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等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腾飞,它们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大大增强,开始积极宣扬东方价值观,以重塑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这说明,当今世界(  )
A.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 B.出现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景象
C.政治多极化加剧了文化冲突 D.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和发展
11.1989年,日本三菱集团重金购买了作为美国"富有的标志"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史称经济领域的"珍珠港事件"。同年,日本企业家和政客合著的《日本可以说不》一书出版,并迅速热销。日本商界和政界的这些做法
A.体现了日本综合国力的增强 B.宣扬了军国主义思潮
C.控诉了美国的地区霸权战略 D.丑化了日本国际形象
12.2022年1月1日,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圣彼得堡—曼海姆)跨境电商专列首列迎新起航,可实现每周发车2列至3列去程。此专列的开通( )
A.顺应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要求 B.践行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C.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D.推动了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
13.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下列关于社会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部手机走天下,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
B.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C.技术创新保障了信息安全
D.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了经济发展转型
14.1954年法德缔结“文化协定”,规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两国所有教育机构都必须对“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为客观的描述”。这表明法德缔结该协定意在
A.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B.推动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C.维护欧洲地区和平稳定 D.为解决历史问题提供借鉴
15.1949年11月3日,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接见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时,发表了著名的“破冰解冻"演说,表达了德国要与法国重建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不久,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阿登纳的演说( )
A.体现了欧洲普遍的愿望 B.反映了美国对欧洲的政策
C.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趋势 D.强调苏联对德国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16.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子。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万民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美】斯塔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里传播。但是,拿破仑也压迫被征服地区,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材料三 1914-1945年,欧洲经历了历史上最可怕的噩梦,欧洲文明几乎被摧毁。要恢复欧洲经济以及欧洲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只有一个途径一一组建超国家联合体。“我们必须建设欧罗巴合众国!”丘吉尔在1946年苏黎世一次令人难忘的演讲中表态说。两年后,丘吉尔参加的在海牙举办的历史性会议取得了成功。这次会议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750名代表参会,包括康德拉·阿登纳等政治家。从那时起,欧洲的政治和外交精英开始将欧洲大陆的未来与欧洲统一联系在一起。
——【西】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法律适用范围的角度,概括《十二铜表法》到《万国法》的变化之处,并指出《万国法》能实现“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拿破仑通过战争向欧洲传播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概括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组建“超国家联合体”的努力。并从历史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的角度,分析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14年4月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的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在为期五天的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这次博览会对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
如何理解材料中“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你如何看待这次“革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D
6.A
7.D
8.A
9.D
10.D
11.A
12.C
13.C
14.A
15.C
16.(1)变化:《十二铜表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万国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原因:不触动原有公民法的体系;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给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
(2)成果:《拿破仑法典》;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精神(原理);先进的兵役制度(征兵制)。
内涵:反对封建专制成为普遍共识;民主、独立、自由、法治(追求民族独立,发展民主意识)成为普遍诉求。
(3)努力: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
必要性: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文明的摧毁;
可能性:马歇尔计划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欧洲政治与外交精英的积极努力。
17.概念: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看待: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通过数据流动自动化技术,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以同质化规模化的成本,构建出异质化定制化的产业。对于产业结构改革,这是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特征是互联 。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反馈,因此,催生出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而工业4.0是实现这一模式关键环节。工业4.0代表了“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孕育大量的新型商业模式,真正能够实现“C2B2C”的商业模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