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
1.下列图片中哪一农作物是由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来的
A.大豆 B.大麦 C.玉米 D.甘薯
2.普罗塔哥拉认为,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他反对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主张“德行可教”,并非天性或自发生成。这种理念( )
A.适应了城邦民主政治 B.批判了个人主义倾向
C.冲击了封建神学束缚 D.标志着西方人的觉醒
3.“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段描述可能出自
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
B.《亚历山大远征记》
C.《探寻古罗马文明》
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
4.下列有关玛雅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 ②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
③玛雅文字是一种独特文字 ④创造了20进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只要某个主体(不管这个主体是人,还是动物或者器官,甚至是无生命的物体)能够成功地实现某个功能并在此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的名声,那么它就拥有某种美德。”柏拉图的这--认识
A.抵制了道德沦丧之风 B.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强调了公共意志的重要性
6.有个时期,人们曾认为,这些十字军东侵(1096-1291)实际上导致了中世纪后期每一 种建设性的发展,其中包括贸易、城市和文化的发展。现在,这种说法已不再为人们所接受。 相反,人们普遍认为,十字军东侵基本上是这些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材料表明( )
A.社会进步推动了对外扩张 B.十字军东侵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观念
C.扩张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 D.十字军东侵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7.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8.随着罗马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 )
A.有利于维护共和政体 B.使公民具有了责任意识
C.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D.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9.据《政事论》叙述,雅利安人进入五河流域分成部落时,形成了农村公社。农村公社带有氏族性,是原生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随着以职业世袭和内婚制为特征的种姓制度的形成,两者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种姓制度在农村公社中发挥了强大而持久的作用。这种现象发生在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10.以公元8世纪为界限,在此之前“阿拉伯人是以剑和舌为荣,而不是以笔为荣的”。在此之后,则变成了“他们把一切工作都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阿拉伯文学的突出成就 B.造纸术的传播与普及
C.西学东渐促进科技交流 D.印刷技术的推广作用
11.下图中左边是公元前7—前6世纪古代希腊的雕刻,右边是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由此可推断
A.埃及曾经征服希腊 B.埃及借鉴了希腊的雕刻手法
C.古代文明相互隔绝 D.古代文明之间有一定的交流
12.央视频道的《世界历史》是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其中第6、7集《古代埃及文明》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埃及历史。下面说法不可能出现在该纪录片中的是
A.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了统一 B.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
C.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D.留下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1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14.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15.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一主张
A.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B.说明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完全一致
C.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D.以个人感受作为价值标准
16.第一个字母文字系统是由西奈半岛的闪米特商人发明的。他们用一些埃及字符来标示辅音,但又用许多别的符号来标示单词和音节,因而未能发展成为严格的音标文字。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发明的,他们于公元前13世纪将原有文字发展成由22个辅音音符组成的字母系统。材料说明
A.腓尼基字母是字母文字的始祖 B.字母文字皆由22个辅音音符组成
C.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古代埃及 D.腓尼基字母是由闪米特商人发明的
17.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
A.《摩诃婆罗多》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18.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了一部史书,模仿中国史书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这部史书是
A.《编年史》 B.《三国史记》
C.《高丽史》 D.《源氏物语》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有一个领袖——沙皇。”东正教与沙皇统治之间关系如何( )
A.俄罗斯是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B.沙皇与东正教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C.东正教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工具 D.东正教是俄罗斯主要的宗教信仰
20.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同时,他也写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能不划分为富人和贫困两个阶级”。由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天主教会阻碍进步 B.反对财产的不平等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主张社会生活平等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同伴们……你们被赋予了一种天性,并且拥有一种无可估量的尊严和了不起的命运,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从于你的统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让道德成为我们的首要目标。
——G.马内蒂《论人的尊严和优越》,1453年
材料二 第二十一条所以那些宣讲赎罪票者,说教皇的赎罪票能使人免除各种惩罚,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错误。
第三十六条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是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稻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马内蒂、马丁路德、孟德斯鸠的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起源时期,基本上奠定了后世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诸子纷纷周游列国,向各国统治者兜售各自的治国之道。秦汉之际,中国实现了新的统一,为各家的治国之道提供了实验的机会和场所。隋唐又重建了统一大帝国,此时的儒学已是以儒家的仁义德礼为主体,结合法家的信赏必罚、黄老的帝王南面之术的一套有原则、有方法的、完整的治国方案。自宋以后,主流政治思想是所谓程朱理学,是倡导性命义理的新儒学,它表明儒道佛三家的合流。明中叶一直到清中期,资本主义萌芽有了长足发展,这种现象也在思想观念中明显地反映出来。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義等人就是这个时期的思想代表,他们大都对封建社会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摘编自徐大同《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线索与特色》
材料二 西方“民主”一词的词根有两个,一个是“人民”或“地区”,另一个是“权力”或“统治”,两字合成“民主”一词,其原义是指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统治或管理城邦的活动及决定城邦制度,因此,人们把民主理解为“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西方的民主观念一直包含着各种不同内容的理论。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震荡中,人们认识到,不仅旧政权——封建专制政权,是一种“祸害”,在革命中建立的新政权-资产阶级政权,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祸害”,主权在民的思想理论逐步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由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在自然法的引导下自愿约定组成国家的学说,也就是国家和法的起源学说。西方近代以来民主思想的演变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演进过程。
——摘编自马学刚、郭圣莉、孙艳红《西方传统民主政治思想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差异,并谈谈你对政治思想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地图和所学,谈一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材料二 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传说公元前753年,古代罗马人罗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在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分析材料二的三段材料,分别指出雅典、古罗马、秦国是如何建设国家的?
材料三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根据材料三,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古希腊发展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C
6.A
7.B
8.C
9.B
10.B
11.D
12.D
13.C
14.B
15.A
16.A
17.A
18.C
19.C
20.C
21.(1)马内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升人的地位,推崇道德;马丁路德否定赎罪券的功效,认为灵魂得救依靠自己的信仰;孟德斯鸠主张政治自由,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2)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秩序,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2.(1)阶段:殷、周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起源时期;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时期;秦汉到唐是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确立和发展(或儒道法结合)时期;宋明是儒道释三家合流的理学时期;明清之际是新生产方式萌芽和批判专制统治时期。(答出四点即可)
(2)内涵: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答出三点即可)
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本质差异: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维护的是封建统治(奴隶主)阶级利益: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
认识:政治思想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治思想内涵受国情、历史传统等因素影响;合适的政治思想有利于国家的治理;政治思想应该与时俱进、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3.(1)自成系统,独立发展,文明的多样性。
(2)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罗马通过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管理国家;秦国是通过立法和推行县制管理。
(3)埃及依靠尼罗河孕育的肥沃土壤从事农业生产;古代希腊多岛屿,少平原,主要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