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固体 同步训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固体 同步训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5 19: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固体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固态物质不属于晶体的是
A.雪花 B.明矾 C.玻璃 D.食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单晶体
C.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气体的密度,可以估算出理想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D.一锅水中撒些胡椒粉,加热时发现胡椒粉在翻滚,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3.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方法是(  )
A.从外形上判断 B.从导电性能来判断
C.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 D.从有无确定的熔点来判断
4.如图所示为一透明的正方体物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该物块有规则形状,所以它一定为晶体
B.由于该物块透明,所以它一定为晶体
C.若该物块为绝缘体,则它一定为非晶体
D.若将该物块加热到某一温度才开始熔化,且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它一定为晶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下看到细小的尘埃飞扬,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
B.压缩气体需要做功,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空间点阵,增加分子势能,而分子平均动能却保持不变,所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D.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6.下面四句话摘自一位同学的“物理学习日记”,其中错误的是( )
A.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温度为-10℃的冰块没有内能
D.长征运载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7.下列对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C.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D.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石墨不是晶体,而金刚石是晶体
8.在云母片a、薄玻璃片b、薄铁片c上各涂上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它们的反面,则熔化了的石蜡分别成圆形或椭圆形,其中(  )
A.呈圆形的有a、b,是晶体的有a、b
B.呈圆形的有b、c,是晶体的有a
C.呈圆形的有b、c,是晶体的有a、c
D.呈圆形的有b,是晶体的有a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即使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不会停止
C.将一块晶体敲碎,得到的小颗粒也是晶体
D.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10.石墨是碳原子按图甲排列形成的,其微观结构为层状结构。图乙为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单碳层石墨烯是单层的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概包含大约三百万层石墨烯。石墨烯是现有材料中厚度最薄、强度最高、导热性最好的新型材料。则(  )
A.石墨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B.碳原子的直径大约为3×10-9m
C.石墨烯碳原子间只存在分子引力
D.石墨烯的熔解过程中,碳原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1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  )
A.增加分子动能 B.增加分子势能
C.增加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 D.不增加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
1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铜块具有规则的外形,铜一定是单晶体
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
D.铜块具有确定的熔点,铜一定是晶体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导热性能呈现各向同性的一定是非晶体
B.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的次数与温度和体积都有关
C.干湿泡湿度计可以测得绝对湿度
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14.下列固体物质哪些是晶体(  )
A.雪花 B.黄金 C.玻璃 D.食盐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排列都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但是每个原子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动的
B.一瓶矿泉水,喝掉部分水后,可容纳气体体积变大,瓶盖拧紧,水的饱和汽压一定变大
C.布朗运动证明了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可能同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16.关于单晶体和多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内物质微粒是有序排列的
B.多晶体内物质微粒是无序排列的
C.多晶体内每个晶粒内的物质微粒排列是有序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综合题(共5题)
17.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是一种晶体,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研究表明1 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 m3的天然气(CH4)和0.8 m3的水(已转化为标准状态).
(1)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晶体都有确定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C.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多用多晶体
D.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说明云母片是晶体
(2)体积VA=1 L的CH4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处于状态A时温度TA=300 K,压强pA=1 atm,现保持其质量不变让它经过状态B到达状态C,已知状态B时的温度TB=600 K,到达状态C时体积VC=0.5 L.则此时该气体的压强pC=_________atm.如果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为Q1,从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为Q2,则从状态A到状态C气体内能增加量ΔE___________(填“<”、“>”或“=”)Q1–Q2.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6×1023个/mol,试估算出1 m3可燃冰中所含CH4分子的个数(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8.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单晶体?哪些是多晶体?哪些是非晶体?
石英、雪花、铁、沥青、食盐、橡胶、硅、单晶锗、玻璃、明矾、松香、石墨、硫酸铜、金刚石
19.下列哪个是是食盐晶体的微观结构、哪个是金刚石的微观结构,说一说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0.晶体和非晶体在熔解时有什么不同,怎样从它们的微观结构来说明这种不同?
21.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合金连续不断地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
(1)这种合金在固态时是不是晶体;
(2)这种合金的熔点是多少;
(3)熔化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4)图中BC段表示这种合金处于什么状态。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固定的熔点,故雪花是晶体,故A错误;
B.明矾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固定的熔点,故明矾是晶体,故B错误;
C.由于无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都具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故玻璃是非晶体,故C正确;
D.食盐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固定的熔点,故食盐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分子间距从无穷远处开始逐渐减小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A错误;
B.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只能说明食盐是晶体,但不能说明食盐是单晶体,B错误;
C.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气体的密度可得
因此可以估算出理想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C正确;
D.胡椒粉的翻滚并非是布朗运动,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单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多晶体和非晶体一样没有规则的外形,所以从外形上不能区分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A错误;
B.单晶体中载流子遭受散射的几率小导电性好,多晶体、非晶体导电性都较差,所以从导电性能不能区分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B错误;
C.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所以不能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区分,C错误;
D.晶体不管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可以从有无确定的熔点来判断,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而晶体又可以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其中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多晶体与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阳光下看到细小的尘埃飞扬是固体颗粒在空气的流动下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A错误;压缩气体需要做功是因为需要克服气体压强,B错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空间点阵,增加分子势能,而分子平均动能却保持不变,所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能保持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C正确;如图所示,在乙分子靠近甲分子的过程,相当于r从无穷大处开始减小,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分子力从零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再增大,分子力先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然后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D错误.
6.C
【详解】
功的原理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A正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正确;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10℃的物体也有内能,C错误;长征运载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速度增加,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7.B
【详解】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仍然是晶体,选项A错误;
B.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选项B正确 ;
C.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是晶体,选项C错误;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造成的,石墨是层状结构,金刚石是网状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云母片和薄铁片是晶体,但薄铁片为多晶体,而薄玻璃片为非晶体,故b、c表现为各向同性,云母片各向异性。
故选C。
9.A
【详解】
A.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减小,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增大,故A符合题意;
B.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分子间就一直有热运动,因此水结成冰分子间的热运动也不会停止,故B不符题意;
C.将一块晶体敲碎不改变其性质,因此还是晶体,故C不符题意;
D.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是对的,如石墨和金刚石,故D不符题意。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10.D
【详解】
A.石墨中的碳原子是运动的,A错误;
B.由意义可知单层的距离为
且层与层之间有间距,B错误;
C.石墨烯碳原子间不仅存在分子引力,同时也存在分子斥力,C错误;
D.石墨烯是晶体,在熔解过程中,温度不变,故碳原子的平均动能不变,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晶体在熔解的过程中就是吸收的热量,破坏点阵结构的过程,分子活动加剧,吸收的热量,增加分子势能。
故选B。
12.CD
【详解】
A.根据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只能确定是否为单晶体,无法用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A错误;
B.铜块具有规则的外形,是在铸造过程中人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不能说明铜块是单晶体,B错误;
C.固体球在导电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则一定是单晶体,C正确;
D.只有晶体才具有固定的熔点,因此具有固定熔点的铜是晶体,D正确;
故选CD。
13.BD
【详解】
A.对导热性能呈现各向同性的不一定是非晶体,也可能是多晶体,选项A错误;
B.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的次数与温度和体积都有关,温度越高,则分子运动越剧烈,单位时间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越多;体积越小,则分子数密度越大,则单位时间撞击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越多;选项B正确;
C.干湿泡湿度计可以测得相对湿度,选项C错误;
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则分子平均动能增加,选项D正确。
故选BD。
14.ABD
【详解】
玻璃是非晶体,雪花、食盐是晶体,黄金是金属,各种金属材料是晶体(属晶体中的多晶体)。
故选ABD。
15.AD
【详解】
A项:由晶体的内部特征可知,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且每个原子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动的,故A正确;
B项: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项:布朗运动明了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证明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故C错误;
D项:当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AD.
16.AC
【详解】
A.单晶体内部物质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使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故A项正确;
BCD.晶体内每个晶粒内的物质微粒排列是有序的,晶粒组成多晶体时是杂乱无章排列的,故B项错误,CD项错误。
故选AC。
17. AD 4 > 4×1027
【详解】
(1)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A正确;单晶体都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故B错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故C错误;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各向异性,具有各向异性的一定是单晶体,故D正确.所以AD正确,BC错误.
(2)由题图可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体积不变,由得,pB=2 atm.气体从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中温度不变,由pBVB=pCVC,得pC=4 atm.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体积不变,外界做功为零;从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中体积减小即外界对气体做功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量ΔE=Q1–Q2+W>Q1–Q2.
(3)由题意可知,1 m3可燃冰可转化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164 m3,而此状态下每摩尔气体体积为22.4 L,所以该部分气体所含物质的量为:mol,所含CH4分子的个数N=nNA=7.3×103×6×1023个≈4×1027个.
18.属于单晶体的是:石英、雪花、食盐、硅、单晶锗、明矾、硫酸铜、金刚石;属于多晶体的是:铁、石墨;属于非晶体的是:沥青、橡胶、玻璃、松香
【详解】
属于单晶体的是:石英、雪花、食盐、硅、单晶锗、明矾、硫酸铜、金刚石
属于多晶体的是:铁、石墨
属于非晶体的是:沥青、橡胶、玻璃、松香
19.见解析
【解析】
如图所示
这是食盐晶体的微观结构
如图
是金刚石的微观结构
食盐的结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的周期性,点阵结构;金刚石的结构是组成金刚石的微粒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分布,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强。
20.见解析
【解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宏观上呈现为晶体不同的独特几何形状,物理性质单晶体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表现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内部物质微粒排列无规则,表现为各向同性。
21.(1)是;(2)210 ℃;(3)8 min; (4)固液共存
【详解】
(1)题图中BC阶段表示该合金的熔化过程,说明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这种合金在固态时是晶体;
(2)熔点为;
(3)熔化过程用了
(4)BC段就是这种合金的熔化过程,合金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