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祖籍河东(今永济市虞乡镇)人。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取进士。后为王淑文改革集团的主要成员。改革矛头首先指向宦室,但为时不久,改革失败,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零凌县)任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又召回长安,他满以为改革愿望犹可实现,但又遭保守派再次攻击,不久朝廷又把他贬到柳州(广西柳州市)任刺史。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社会背景
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体 裁
寓言:
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体 裁
本文从内容上来看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传记。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多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体 裁
委婉 含蓄
种树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治民
现实:官吏烦令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种树郭橐驼传
柳 宗 元
结构梳理
思考1: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形丑而豁达
身残而自信
类橐驼,乡人号之“驼”
“甚善”,亦自谓“橐驼”
理解探究
思考2:橐驼种树可谓“天下奇绝”。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绝”在哪里?
橐驼种树
天下奇绝
一绝——技术全面
二绝——树挪能活
三绝——树品质优
四绝——独门本领
理解探究
思考3:橐驼豁达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橐驼以种树为业且为种树行家。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
为什么“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他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
理解探究
思考4: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哪些表现是相似的?
做法 结果 实质 手法
种 树 误 区 种树 培育
根拳土易、培不当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 理 民 误 区 其言 其行 木性日以离
勤虑害树
由此及彼 类比说理
无以蕃生安性病且怠
繁政扰民
鸣鼓而聚
击木而召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理解探究
思考5:作者怎么会从“养树”联想到“养人”?
背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繁政扰民如勤忧害树。
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
理解探究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其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总结全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