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5 21: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训练题
选择题(48分)
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恢复邓小平全部职务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开始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3.先进的思想理论对革命和社会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沿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稳步发展,步步为赢。你认为这些指导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
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复制
C.指导地位都确立于人民代表大会
D.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4. 四川农民张永贵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菜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本队土地经营实行哪一种方式。 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5.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7. 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资料。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D.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8.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城市改革的是( )
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9.英国媒体说,全世界现有大约4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始于(  )
A.1978年
B.1980年
C.1984年
D.1990年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又积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1.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在这之后,我国(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迅速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D.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12.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南方谈话
B.“大跃进”
C.创办经济特区
D.“一五计划”
13.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华国锋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连 ②珠海 ③长江三角洲 ④重庆
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6、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有网友提出了下列建议,其中你不认同的是( )
A.大力倡导和发扬很苦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B.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去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
二、非选择题(52分)
17.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虽然艰难曲折,但在人民领袖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 分)
材料一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其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材料一中“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指的是什么 在长期的斗争与实践
中,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 (4分)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遇到了什么问题 面对遇到的前无古人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他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政治遗产是什么 (9 分)
材料三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依据材料三,概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9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三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材料一中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3分)
(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4分)
(3)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2分)
19、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内容包括: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3、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七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那一条最重要?(答案填数字序号即可,不必照抄内容)
材料二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3)材料三中所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是什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0、阅读下列材料:(8分)
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创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倒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送国外资全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經济。请回答: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其目的是什么
(2)责任制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答案
1-5DCADB 6-10BDABA 11-16BDBBCD
17、(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困扰。
解决方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遗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3)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新阐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8、(1)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l)商鞅变法;第l条。
(2)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答戊戌维新也对。(答维新变法运动不给分。)旧式知识分于强烈反对;地万各级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中央官员多次违抗光绪皇帝的命令;改革遇到障碍,始终没有落实。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支持和参与变法的人员很少,力量薄弱等。(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或答“大包干”亦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也是正确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4)改节的领导者要高瞻远嘱、意志坚定,同时掌握实权,做到政令畅通。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当时的实际。改革要措施得当、配套完备,行之有效。人民群众对改革要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要有良好的策略,尽量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改革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等。
20、(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建立了深飞圳等经济特区;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