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达尔文
自然选择的证明
学习目标
1.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认识自然选择对自然界生物进化的重大意义。
2.感受达尔文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3.领略文本运用准确的词语、复杂严密的句式来严谨周密地表达思想观点的语言特色。
达尔文(1809—1882),出身于英国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6岁时,他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达尔文从小就爱打猎,采集矿物和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1828年,他被父亲送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同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
作者简介
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考察活动。这艘军舰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1859年11月,《物种起源》出版。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去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牛顿墓旁。
作者简介
1831年,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了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了5年的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终于回到了英国。
作品背景
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如,南美洲与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定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
1844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作品背景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
相关常识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本文节选自《物种起源·综述和结论》,作者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文章主旨
研读活动一 品读梳理,理解内容
1.第1段中作者说“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证明自然选择的作用的
提示 ①人们可以将驯养的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②所有的博物学家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③动植物通过自然选择来保存和积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变异或个体差异,做到适者生存。
文本研读
2.从本文来看,特创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提示 ①特创论认为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达尔文则认为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②特创论认为物种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永恒不变,或只能在某种范围内变化;而达尔文则认为自然选择的结果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③特创论认为各种生物之间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而达尔文则认为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
文本研读
3.文章第5段说“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提示 (1)这句话是说自然界生物微小的变异是十分频繁的,但是生物巨大革新是非常罕见的。
(2)①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②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具有蹼状脚;③一种像鸫的鸟却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④一种海燕却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
文本研读
4.第10段中作者列举了“中性昆虫”“并无后代来遗传其长期连续的习性效果”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提示 习性无疑常对本能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文本研读
5.文章最后一段中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胡安·斐尔南德斯群岛以及其他美洲岛屿上的动植物均与其相邻近的美洲大陆的动植物有着惊人的联系”,这种现象的存在证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
文本研读
研读活动二 揣摩归纳,把握观点
6.你认为动植物之美与自然选择有着怎样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
提示 动植物之美,是一种个性之美,是一种充满竞争与进化之美。达尔文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自然选择。例如:
①雄鸟的鸣叫声不仅取悦了雌鸟,同时也给人类以一种莫大的享受。②花和果实由于有绿叶相衬,其色彩更为艳丽、醒目,更易被昆虫发现、光顾并传粉,而种子也会被鸟类散布开去。
文本研读
7.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简要概括“自然选择”的主要内涵。
提示 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
文本研读
8.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结论,其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例加以说明。
提示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如第1段“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第11段“如果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如果……那么……”“然而……因为……”“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复句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
文本研读
②修饰、限制性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如最后一段“那么属于同一类群的一些可疑类型和变种也同样会在那里出现”一句,“属于同一类群的”“一些可疑”等限制性修饰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第5段“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一句,“重大革新”“微小变异”表现了作者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文本研读
1.文章第5段说“自然界中没有飞跃”,你认同达尔文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文本联系事实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 观点一:我赞同这个观点。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一般不会产生巨大的突变。
观点二:我不同意。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物种出现的过程。地球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5次,因此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多维探究
2.有人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人类认识大自然开启了一扇窗户,有人说在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同时,社会中的人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 观点一:人的思想性格是变化的,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不是绝对的。人的社会性心理是始终进化发展着的,这一改变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改变而逐渐发生变化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只要社会在进步、变化,人也必然会有相应的“变异”。
多维探究
观点二:人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异”有两种可能,一是人不断追求物质享受,欲望不断膨胀,从而扭曲人的天性;二是人向理智方面进化、跨越,从而变成了更加文明、更加完善的现代人。
观点三:人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异”,在人的“变异”过程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唤醒、引发、促进人的良性的发展,利用“变异”规律尽可能高质高效地促进人的社会性向科学、文明、高尚的方面“变异”。
多维探究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文的语言严谨准确,体现了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说明对象“说明白”,因而“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这是由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决定的。准确就是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修饰语恰如其分,句子表意准确严密。要使语言准确,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选用同义词(近义词),使语言丰富,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同义词使用得当,会使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丰富和更富有表现力,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富有变化。
技法迁移
2.准确运用专业术语。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它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术语的使用也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
4.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状语或补语。恰当使用这些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
技法迁移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说明文中,有时使用表意精确的词语,有时使用表意模糊的语言,要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有些事物本身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事物人们的认识暂时有限,如果太肯定,显得武断,运用模糊语言反而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
选择你了解的一种科学理论或一项科技产品,写一个作文片段,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知识,力求语言准确、简明,300字左右。
技法迁移
答案示例
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汽车大小的火星遥控设备。它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探测器,也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的隔热板和圆锥形后壳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它们使该火星车的外壳宽达15英尺(4.5米),比以前的火星车使用的隔热板都大,甚至比把宇航员送往月球的“阿波罗”号飞船使用的隔热板还大。用来保护火星车“机遇”号和“勇气”号的隔热板宽8.5英尺(2.6米),“阿波罗”号使用的隔热板宽不足13英尺(4米)。
技法迁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