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1.《种树郭橐驼传》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1.《种树郭橐驼传》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5 19: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本文应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同时,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可以说,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郭橐tuó驼tuó 病偻lǚ 移徙xǐ 佝偻gōu lóu
早实以蕃 fán 木寿且孳zī 莳shì 长人者zhǎng
好hào烦其令 勖xù尔植 早缫sāo而绪 传zhuàn其事
辍chuò飧sūn饔yōng
初读正音
再读释义
要求:
熟练朗读课文,逐字逐句翻译,勾画重点字词句,注意积累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疑难处标记出来。
题解
种树:种树的人
郭橐驼:本文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传:本指人物传记,但本文实际上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
讽喻性极强的寓言式说理文。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三读品味
郭橐驼档案卡
姓名
性别
外貌
性格
籍贯
职业
郭橐驼

“隆然”、“类橐驼”
随和、谦虚、乐观
长安西丰乐乡
种树
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及其残疾,此老竟坦然纳受“驼”名,还自谓“橐驼”,可见其坦荡明达,不因病偻而自卑,其言行中亦隐约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豁达、身残而自信
外形古怪
从郭橐驼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能妄自菲薄。
②正视他人讥讽和嘲笑,坚持走自己的路。
③要懂得自我解嘲,不为外界所烦扰。
他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高超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侧面)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正面)
(侧面:对比反衬)
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
(也就是“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郭橐驼 他植者

术 移植:
管理:
结果
角度
种树之道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本欲舒、培欲平土欲故、筑欲密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耗其实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根拳、土易培不当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
木之性日以离、
害之仇之、不我若

对比论证
作者说,他问“养树术 ”得 “养人术” ,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是描述官吏的?
他植者 官 吏
行为描述
结果
相似之处
结论
根拳,土易,培不当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本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
木性日以离
无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既然种树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那么你认为统治阶级应该如何实行“官理”呢?
吾小人“不得暇”、 不能“蕃吾生而安吾性”
使百姓“得暇”,能“蕃生而安性”
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民休养生息。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唐太宗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背景: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 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
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
传其事以为官戒。
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橐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拓展阅读
《捕蛇者说 》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部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来作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还可以消除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税收。永州的百姓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一个姓蒋的人家,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件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事已经十二年了,几乎丧命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色好像很忧伤。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将打算告诉主管的官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姓蒋的人非常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还没有像恢复我的赋税所遭遇的不幸那么厉害啊,(假使)从前我不干这个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人住在这个乡里,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也交不够赋税),大家哭喊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毒气,处处是死人相互压着。先前和我祖父居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中剩不到两三家;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中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了,就是搬走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起身,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里面,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我就很有滋有味地吃着土地上生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当中冒死亡威胁的有两次;其余时间,就能快快乐乐地过安乐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这样的事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面 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我听了这些话更加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我曾经对于这话表示怀疑,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还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推荐阅读
《促织》见于《聊斋志异》第四卷,其内容久为人们所熟知。
它深刻揭露了“苛政”之危害。孔子云:“苛政猛于虎!”虎狼噬人,毕竟也仅止于一时,受害也仅限一身,而苛政之下,民不聊生,“贴妇卖儿”,甚至家破人亡,祸害之惨烈,诚然是触目惊心。
《促织》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苛政猛于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