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文学类文本阅读突破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 加强方法指导
01
突破策略
02
考题分析
03
CONTENTS
目录
04
备考设想
模拟训练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考命题的原则
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
要优化情境设计;
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
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一、考题分析
2022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
梁衡
8.请从修辞手法角度鉴赏文中画线语句。(4分)
①运用比喻,将“起伏的树纹”比喻成“江河行地”,化静为动,突出了古树树干之大和树纹的纵横交错特点(1分)
②“向天狂呼疾喊”采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古树高耸入云的状态和顽强不屈的精神(1 分)
③“声若奔雷”这一比喻切合当地自然环境,能传达出古树在风中的嘶吼和强大气势(1分)。
④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老樟树的形态、气势和精神特点,也蕴涵着作者见到老树后内心的震惊及敬意(1分)。(大意对即可。)
9.作家梁衡一向视“写大事、大情、大理”为自己的文学宣言。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6分)
①大事:文中写到了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等政治方面的大事件;
②大情:老樟树不仅于人有救命之恩,还静静地诉说着历史,见证着人世沧桑,本文充满赞美之情;毛主席戎马一生,为了民众和革命事业而舍生忘死、不怕牺牲,本文饱含对此崇高人格的讴歌。
③大理:老樟树怀抱的“炸弹”,时时刻刻告诫后世人要“敢于牺牲,临危不乱,忧心为政,如履薄冰”。(每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
1.这次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出的非常好,在选材上符 合新高考的教学要求,现代文阅读材料直接宣传了红色文化,体现 了文化自信。有历史文化,如文言文阅读,体现了高考命题要坚持 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作文材料能给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当代青 年以启示,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在设题上与2021年高考命题保持一致,命题思想、设题角度是 一样的,考查重点、考察方向是一致的。
3.这次试题具有较强的检测效度,它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检测 出了学生的能力。有区分度和效度,难易比例配置合理。
二、备考设想
均 分 题 号 黄冈中学 重点中学(县一中) 普通中学(县育英) 我校均分 我班均分
8题 2.73 2.47 2.37 2.24 2.23
9题 4.26 4.21 3.72 3.4 3.69
3月联考我校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得分情况:
①我们前段时间对照202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 复习放在小说阅读上,所以学生对于这次考散文阅读有些措手不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始料未及的感觉。
②在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能力迁移上有欠缺。
③与我们平时的阅读题训练不够和学生掌握的知识储备太少有关。
通过对照重点中学及兄弟学校的8、9题平均分,结合我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平时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的不足是:
我选取了8题和9题的五份学生的答卷进行了分析探讨:
学生答案呈现出主要错误类型
1.太过笼统,不够具体;
2.内容理不清,修辞鉴赏错;
3.无分点意识,无提示语。
1.审题不准,答非所问;
2.文本主旨、情感把握不对;
3. 语言重复,表达啰嗦。
学生答案呈现出主要错误类型
平时多读书
1.提升解读能力,精准得分。
①语文学科的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是考查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掌握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在考试中提高解题能力。
②碎片化的时间适当安排,提供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让学生朗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消除陌生感。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根据文本特点分类灵活训练,从文本的内容主旨到细化的每一个知识点,分点分时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三、突破策略
文学类文本——关键能力
阅读能力
语文关键能力是语文科外显功能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命题立意的平台和中枢;是可以通过“做题”来检测或推断学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做事”能力,语文关键能力的主体内容可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个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并予以分类、分层地呈现。
文学类文本——必备知识:
1.散文:散文的形与神,结构与线索,语言风格与特色,景物(事件)与情感,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小说:主题与写作意图;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小说叙事艺术,比如场面描写、叙述视角、人称等;小说的情节结构艺术,比如情节的设置安排、线索、开头结尾手法、倒叙插叙的顺序安排等;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内容、语言的地域或时代特色。
3.诗歌(现代诗歌)……
4.戏剧……
5.文学史常识与文学创作一般规律……
2.加强读题方法指导,培养敏锐的审读能力。
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读懂题目要求,强化对答题角度、思考方向的认识;避免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浅尝辄止、笼统作答、泛泛而谈等问题。
3.摒弃死记硬背,弱化答题套路。
在后段时间,加强文学类文本的针对性阅读训练,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规范正确的答题。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答题习惯。要求字迹工整、分条作答。
4.以高考真题为抓手,借助对点小练,进行同类链接。
利用高考试题的承继性,以原命题为参考,用同样的任务进行同类型追踪链接,平移拓展问题,实现知识的深度应用。以此类平移性深度学习,通过相同的考点、考法同类多构地针对相同或不同的文本将问题平移拓展,训练、检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高考建立“考—教—学”联系,实现新旧知识关联。
武汉市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1月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回家过年
韩瑜
四、模拟训练
8.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老人的性格。(4分)
9. 这篇小说的叙述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 善良热情。不图钱财。细心周到。(答出1点1分,2点3分,3点4分。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巧用插叙,在情节中插入对阿巧工作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提供了故事背景。多用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试卷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光涂抹的油漆
周玉洁
8.文本一第段说坐在老圈椅上会“被突然的惊骇吓倒”,第段说再坐那圈椅时,却从未惊骇。为什么?(4分)
9.文本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是如何体现在文本一中的?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之前坐在老圈椅上会惊骇是因为“我”怀有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 特别是经历了和父亲的对话后,“我”逐渐领会并感受到了和睦的亲情,再坐上老圈椅时,感受到的只是亲人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能淡然看待长辈的离世,故而不再惊骇。(对“惊骇”和“从未惊骇”分别作出理解,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9.文本二强调从“真正的生活”中去获得“真切、深切、贴切”的体验,创作应以 “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文本一围绕老圈椅记叙“我”的亲身经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如文中的父亲用笑来化解和安慰“我”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背地里独自承受失去亲人的哀痛,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富有感人的力量。(概括文本二的主要内容,并要归纳成“创作理念”,2分;结合文本一阐述观点,2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