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时练习: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时练习: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总结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6 15: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总结提升
要点一 比较列宁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列宁 斯大林
政策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 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工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制定和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
影响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特点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启示 发展经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方针、政策
要点二 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不同点 时间 1919年 1921—1922年
目的 惩罚德国等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 协调美、日等矛盾
操纵国 英、法、美 美国
条约 对德的《凡尔赛条约》等 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等
影响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对中国的影响 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 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相同点 背景 都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
实质 都是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主宰 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作用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都不能持久
局限 都损害了中国等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要点三 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抗争中的领袖
孙中山 甘地 扎格鲁尔
背景(民族危机严重)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壮大的埃及资产阶级强烈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贡献(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促成国共合作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领导华夫脱运动;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前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封建势力妥协 非暴力原则限制群众的斗争方式,对英国抱有幻想
历史地位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革命家 国大党领袖、政治活动家
1.[2021·佛山市顺德区模拟] 1911年,德国军舰“豹”号驶往非洲摩洛哥阿加迪尔港,针对此事,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说:“德国野心勃勃,说不准会与其他欧洲诸国发生冲突而引起战争。必须加强英国海军,否则后患无穷。”英国这一表态 (  )
A.维护了摩洛哥利益   B.加剧了英德矛盾 
C.推动三国同盟形成   D.成为一战导火索
2.[2021·平凉市崆峒区一模] “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是十月革命 (  )
A.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C.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3.[2021·聊城] “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氛围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和约”签订的背景应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德国法西斯上台
C.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苏联模式形成
4.[2021·广东] 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  )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5.[2021·盐城市射阳县模拟]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该说法认为苏联农业困难源于 (  )
A.放任自由任其发展 B.实行指令性的计划
C.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D.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6.[2021·深圳市宝安区二模] “他不赞同那些让印度工业化的想法,相反提倡手工劳动和乡村农舍手工业的复兴。进而,他劝说人们抵制由英国人操纵的印度机构,如学校、政府部门和法庭。”上述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7.[2021·保定市定州市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不堪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连最起码的生活物品都非常缺乏。列宁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问题,及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摘自龚勋《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1927年12月,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要求大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刚决定跃进就遇到了巨大障碍。1928年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即少收购了1/3以上。国家面临缺粮的威胁,更无法高速发展工业。同时国内农民和工人也大规模抵制经济政策。于是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俄国(苏联)是怎样两起两伏的》
(1)材料一表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重大措施。
(3)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在该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1.B 2.A 3.A 4.B 5.B 6.C
7.(1)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2)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3)领导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