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交通与区域发展(共62张ppt,62页为空白页,实为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交通与区域发展(共62张ppt,62页为空白页,实为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09: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古代运输方式
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手提肩扛
风帆行船
牲畜驮运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普通火车,时速80—100千米
高速铁路上的火车(子弹式车头)
时速可达350千米
高速化
1980年,日本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油轮载重量达56万吨,甲板可容纳4个足球场。油轮是指运载石油的轮船,一般情况下油轮越大,运输的成本越低。一般把25万吨级以上的油轮,称为超级油轮。
思考:这体现交通运输方式的什么发展趋势?
大型化
集装箱码头
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思考:这体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什么发展趋势?
专业化
专业冷藏车
  冷藏车要符合道路交通的运行、排放等环保指标,又具有专业性更强,营运效果更好的专用车辆,为服务提供更优质的保障
网络化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联合
各种交通运输线
各种交通运输点



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地位: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造价高,耗能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对象: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金属等
铁路运输
1.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
A.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
B.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
C.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
D.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公路运输
地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优点:机动灵活,速度快,装卸方便,周转速度快,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对象:短程、量小、要求较快的货物
水路运输
地位: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对象: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 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航空运输
地位: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对象: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如急救药品等
管道运输
地位: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
优点: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占地少,不占农田
缺点: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对象:液态或气态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等
史书里记载的新疆,幅员辽阔,却又长路难行
乌鲁木齐进京火车30年来越跑越快,从100个小时到30个小时,北京越来越近了。
喀什、和田两个城市实现了高速公路互通,沿线百姓出门办事“当日返家”的愿望终成现实。
新疆每天有千余架飞机飞越天山,通达70多个国内主要城市及20多个亚洲和欧洲城市。
缩短了交通时间
增强了人口流动
强化了区域之间的联系
随着新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新疆的管道运输建设快速发展,促进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促进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现代交通运输的影响
特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倾向。交通运输效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人际交往日趋密切
思考:从地形、经济发展水平角度分析中国东部交通网较西部密集的原因。
东部 西部
地形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小,交通线修建难度小,成本低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交通线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交通的需求大 经济发展水平低,对交通的需求小
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北京
东西铁路干线——“四横”
京 哈 线

广
线
京 沪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京包线
线


兰新线
沪杭线
浙 赣 线
湘 黔 线
贵昆线
滨 洲 滨 绥 线
兰州
乌鲁木齐
连云港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科技
1、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铁路 公路 航线等
3、区位因素
——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选线的主要原则
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一)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二、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多采用高架桥方式保护),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应布局在地势较平坦的河谷或山间盆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降低造价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生态环境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生态破坏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经济因素 加强经济联系,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常用术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和物资流通,提高运输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国际贸易;相关产业和旅游业)
社会因素 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资和文化的交流;
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
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社会长治久安;
加强民族团结、带动少数民族发家致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
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防风墙, 防风走廊,热棒,撒沙系统,动物保护通道,隧道,展线,齿轨铁路,空铁,胶囊列车,之字形弯曲应对爬高和海浪,防波提)
齿轨铁路
齿轨铁路(Rack Railway)是一种登山铁路。一般铁路可以攀爬的斜坡坡度约为4°至6°,间中亦可越过短的9°路段。齿轨铁路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置一条特别的齿轨。行走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跟齿轨啮合着行走。这样机车便能克服黏着力不足的问题,把列车拉上达坡度达48°的陡峭斜坡。
空铁
空中铁路(Sky Train)是轨道交通的一个分支。基本原理与地铁、轻轨相似,在设计思维上与地铁则相反,采用悬挂式动力转向架,车厢亦是悬挂式。空中铁路主要由控制中心、运行车辆、动力装置和轨道建设四个部分成。空中列车无人驾驶,电脑自动控制。
胶囊列车
胶囊列车(又名胶囊超级高铁),是由两家美国公司相继利用“真空管道运输”的概念,正在研究的一种全新交通工具。据称,这种“胶囊”列车可以超高速、低能耗、无噪声、零污染。被认为是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
昆明
南宁
自然条件 (制约因素,影响变小)
社会因素 (主要因素)
经济水平 (决定性因素)
技术水平 (保障性因素)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南宁
案例分析
案例 2
南昆铁路的建设
课本80页案例①
南昆铁路建设遇到的技术难关有哪些?
为什么修建南昆铁路?
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自然灾害多发
科学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克服了自然障碍
促进西南内陆的资源开发,带动、繁荣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
南地区经济发展。
促进西南内陆和南部沿海地区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完善交通网,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
青藏高原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回答:
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 ,
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 。
海拔/m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c
d
格尔木
拉萨
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量大),造价高
修建铁路的意义
1.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
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加强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发展。
4.巩固国防。
5.促进对外开放
青藏铁路的建设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青藏铁路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公里。在这一地区施工,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两方面,一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消融,二是人类工程活动会改变冻土相对稳定的水热环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小,导致植被死亡等,将涉及更大面积的冻土消融。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
(1)青藏铁路建设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关有哪些?
(2)简要说明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条件。
我国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答: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海拔高,起伏大
气候:高寒缺氧
土壤:冻土广布
水文:穿越的河流多
生态:脆弱
2、经济条件:完善全国铁路网;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
3、社会方面: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4、技术方面: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
热棒
野生动物通道
展线
:延长长度,降低坡度
不同地区交通线以桥带路原因
①青藏铁路“以桥代路”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动物迁徙提供全通道;同时可减少冻土对线路的影响。
②京沪高铁“以桥代路”是为了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避免与其他运输方式交叉进行,保证高速行驶。
③山区交通线“以桥代路”是为了降低交通线的坡度,减少里程减少运输时间。
④城市中交通线“以桥代路”是为了形成立体交通,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
⑤部分管道运输:采用高架方式少占耕地,利于冬季管道保温,以免管道冻裂
防止与其他交通运输相交叉,提高高速铁路运输速度和安全性
京沪高铁“以桥代路”是
为了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避免与其他运输方式交叉进行,保证高速行驶。
为了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杭州湾跨海大桥
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
B.②-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
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4.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A.①-干旱与洪涝
B.②-海潮与海冰
C.③-冻雨与风沙
D.④-冻土与生态脆弱
贵州清水河大桥
由于涵洞是处于大自然环境(风、霜、雨、雪、冰冻、高温、水流冲击)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因此要求涵洞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1)满足排泄洪水能力,保证在50年一遇洪水的情况下,顺利快捷地排泄洪水。
(2)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在设计荷载的作用下,构件不产生位移和变形。
(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保证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完好,不发生破损。
南方雨量充沛,江河里动不动就涨水,水流又急又大,如果用普通的桥墩,河水对桥墩的冲击太大,日积月累很可能造成石桥被冲毁。
鹰嘴的设计,起到了分水作用,缓解了对桥身的破坏,也使之成为福州水上建筑的一个特色。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

海域宽度;海底隧道长度;海底地质;气候条件;海水腐蚀性
跨海大桥
天生桥:因势而成,形成天然美景
廊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利于桥隧转换
减轻海浪冲击、方便船舶通行、减少对机场的影响
机场
码头
港口
(二)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车站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等,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
天津的集装箱码头
有利条件:
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开阔,筑港条件好;
通江(海河)达海(临渤海),利于江海联运;
地处京津唐工业区出入海洋的门户,经济腹地广阔;
以天津市为依托,经济实力强。(3分)
不利条件:
位于海河口,泥沙淤积严重;
冬季封冻,不利通航。(2分)
活动思考:评价天津港的区位条件(5分)
天津


天津港略图
河闸
渤海湾
新港
北防波堤
南防波堤
深水航道
塘沽
陆域条件
港口
航行条件
水域条件
停泊条件
筑港条件
城市条件
腹地条件
水域条件
陆域条件
航道
避风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不淤不冻)
位于海湾,背风、避浪
地形
经济
腹地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港口规划建设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
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港口的区位条件
海港
河港
要求河宽水深(河流凹岸),位于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
不利因素:河流泥沙的淤积,结冰封冻,气象、海况条件差,交通区位的下降等。
2、航空港的区位条件:
噪声
⑥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
⑦ 经济发达,人、物流量大。
①地形平坦开阔,节省建设成本
②保护城市环境,建在城乡结合处
③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便于旅客或货物的集散、转乘,最大限度的方便旅客
④大城市应按方位设置分散式长途汽车站
3.汽车站的区位条件
A
A、① B、②
C、③ D、④
例4.下图甲处有一市内公共汽车站,那么其返回站的最佳选址是( )





100米
(2)从高速公路的长度、密度、连通性等方面比较 1975 年、1985 年、2014 年日本高速公路布局的变化。
1975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小,密度小,连通主要城市;1985年,交通线路总长度增加,密度增大,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连通城市数量增多;2014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大,密度大,形成了网状交通运输。
(3)日本提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福冈等主要区域城市之间实现 3小时交通圈,分析新干线在沿线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联系。
(4)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和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交通运输发展能加强日本对外联系,缓解资源和市场问题;日本经济对交通依赖度高,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促使产业向太平洋沿岸布局,形成太平洋沿岸经济带;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发展,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升运输效率。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水路交通与城市
沿河设城的优势
供水、运输、军事(古代)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重庆、宜宾、武汉——干支流交汇
广州、上海、杭州——河口
赣州——通航起止点
武汉——过河点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西方的重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达佩斯等的兴起,也与河流有着密切关联。
巴黎-塞纳河
伦敦-泰晤士河
维也纳-多瑙河
布达佩斯-多瑙河
古代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例如,从西安往西,沿古丝绸之路可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城市。
2.陆路交通与城市
在西方,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对欧洲城市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3、铁路的修建带动沿线城市的崛起与繁荣
怀化
株洲
郑州
徐州
石家庄
  清朝晚期,郑州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1906 年,从北京卢沟桥经由河南至湖北汉口的卢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其后,从开封到洛阳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前身)与京汉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这两条铁路不仅繁荣了郑州的经济,也改变了郑州城市的框架。1954 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随着京九、焦柳、宁西、新兖(河南新乡至山东兖州)、太焦等铁路的建成,加之郑西、郑徐等高铁的通车,郑州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2016 年,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2. 说一说,郑州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使郑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转运中心;加强了郑州的对外联系;扩大了郑州的服务范围;促进了郑州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等级,使郑州由一个小县城成为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从石家庄到国际庄
石家庄,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并最终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交通运输的发展往往还会形成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如上海虹桥,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规模大
站点规模大
交通需求量大
4、交通运输影响城市的兴衰
扬州——京杭运河兴则兴,
京杭运河衰则衰
1、交通运输方式
始终是城镇发展的重
要因素;
2、交通运输方式
的变化影响城镇的兴

交通运输的变化引起城镇的繁荣与衰落。
1、案例中反映了扬州发生了哪些变化?
2、每一次变化的外部原因有哪些?
京杭大运河开通——扬州繁荣
大运河淤塞、社会经济环境变迁——扬州发展停滞
京杭运河疏浚、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扬州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交通地位得以提升——扬州焕发青春。
交通运输的变化影响扬州的兴衰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由于京杭运河的开凿,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经贸联系得以加强,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凭借运河得到充分发展。当运河严重淤塞后,这些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但随着京沪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逐步取代水运,铁路沿线的城市便迅速发展壮大。
1
2
4
3
四种经济带
经济 带类型
沿海型经济带
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如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沿路型经济带
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陇海—兰新经济带
沿河型经济带
是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复合型经济带
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活动  1. 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内容。
类型 交通通道 经济带 运输方式 主要城市 产业特点
沿海型 东部沿海通道 东部沿海经济带 海运 大连、烟台、青岛、上海、宁波、南通、福州等 外向型、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
沿路型 陇海—兰新通道 陇海—兰新经济带 铁路 乌鲁木齐、兰州、西安、洛阳、郑州、徐州等 能源、电力、有色冶金、石化、装备制造、轻纺等
沿河型 长江通道 长江经济带 河运 攀枝花、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 主要农业区及综合性工业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