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夜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新课导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 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
字词积累
骇( ) 掳( ) 孤孀( )
惶急( ) 诘问( ) 疮疤( )
渴慕( ) 粗拙( ) 霹雳( )
陆玑( ) 惧惮( ) 憎恶( )
懿( ) 辟头( ) 震悚( )
哀悼( ) 画舫( )
hài
lǔ
shuānɡ
huánɡ
jié
chuānɡ bā
mù
zhuō
pī lì
jī
dàn
zēnɡ wù
yì
pī
sǒnɡ
dào
fǎnɡ
阿长
《山海经》
与
解题
《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阿长
1、身份
2、三种称呼
3、“阿长”的由来
女工,保姆
长妈妈,阿妈,阿长
借用别人的名字
地
位
卑
微
初识阿长
常喜欢切切察察
大字睡姿
元旦的古怪仪式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对我过分看管
初识阿长
各种礼仪禁忌
常喜欢切切察察
大字睡姿
元旦的古怪仪式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对我过分看管
初识阿长
各种礼仪禁忌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敬意淡薄消失
新的敬意
童年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
常喜欢切切察察
大字睡姿
元旦的古怪仪式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对我过分看管
再识阿长
各种礼仪禁忌
详
详
详
详
品味阿长的人物形象
阿长是一个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人。
朗读19-31段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品味情感
细节描写
请任选一句话,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感激
品味情感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 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品味情感
请任选一句话,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伟大的神力
“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感激
品味情感
请任选一句话,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我们那是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二十四孝图》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他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愧疚、同情
品味情感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怀念
品味情感
请任选一句话,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同情
怀念
感激
愧疚
品味情感
品味情感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的“正人君子”的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则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的残暴,因而遭到当局的通缉,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是作者在1926-1927年期间陆续写完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到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慢慢黑暗。
品味情感
童年的感受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敬意淡薄消失
新的敬意
同情
怀念
感激
愧疚
成年的感受
欲扬先抑
抑
不大佩服
买来《山海经》
深切怀念与祝福
不耐烦
新的敬意
空前敬意
憎恶
扬
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