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1:5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20分)
1.根据语境或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古人云:诗歌美如画。往往是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读起来脑海里会闪现出一幅画面。如读王维的《竹里馆》中(1)“,”,我们就会联想到竹林风清、月华如水、没有尘世喧嚣的清静画面;读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2)“,”,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黑夜里传来悠扬的笛
声,任春风送到城里的高楼或小巷的画面;读韩愈《晚春》中的(3)“,”,我们就想到雪白的花瓣在天空漫天飞舞的情景;读《木兰诗》中的(4)“,”,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木兰照镜子梳妆打扮的样子,与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她截然不同。
2.黄欣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她有一位哥哥,是一位真正的“宅男”。她写了一段话描述她的哥哥,可她有些汉字还没学,写不出来就用拼音代替。现在请你根据拼音帮她补上汉字。(3分)
我哥哥叫黄悦,今年22岁。他本来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可他整天沉迷于游戏,读了两年就退学了。他一年365天不出门,是一位真正的“宅男”。现在他的性格越来越古怪,只要和父亲说话,他就很fán zào(    ),他看到陌生人就感到huáng kǒng(    ),他的内心很脆弱,他不出门是因为他不敢在dà tíng guǎng zhòng(      )之下露脸。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苦恼。
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捉摸的,它是长期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让人深恶痛绝。
A.不可捉摸 B.不以为意 C.我行我素 D.深恶痛绝
4.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3分)
①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到人生的真谛。②《红星照耀中国》告诉我们要尊重红军乐观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③《西游记》告诉我们,是否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实现梦想的关键;④读《傅雷家书》,我们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深情绵长,家庭永远是游子的温暖港湾。
(1)照应失衡,第   句,改为       
(2)用词不当,第   句,改为           
(3)缺少主语,第   句,改为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3分)
社区作为防控的最前线,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参与社区防控工作的同志们工作十分辛苦。大家夜以继日、不辞辛劳、默默付出,悉心为群众服务,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武汉党员干部不怕牺牲,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防控力量要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打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1)请用简洁的话概述上面的新闻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2分)
她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工作在最危险的重症感染区的护士。我们无从知晓她的名字。她说:“别播我的名字了,妈妈会担心。”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使,我们相信,那一定是无数个她和他们的模样。
无惧艰险,白衣逆行恩施武汉;     , 。
二、阅读。(50分)
(一)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16分)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归田录》)
【乙】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佝偻,咳嗽不绝声,旁睨②而揶揄③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
【注释】①堵:墙。②睨:斜着眼睛看。③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④纵:放开。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公亦以此自矜(    )
(2)尔安敢轻吾射(    )
(3)杨故取势于十步外(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8.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南 阳 杨 二 相 公 精 于 拳 术 每 至 演 武 场 传 授 枪 棒 观 者 如 堵
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成功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形象;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B.甲文中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经历了从反感——忿然(恼怒)——佩服认输的变化,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C.乙文中“龙钟佝偻,咳嗽不绝声”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人物描写,为后面写卖蒜叟武艺超群作了铺垫。
D.乙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卖蒜叟与杨二进行对比,突出了杨二的骄傲自大。
10.甲、乙两文中的陈尧咨和杨二的性格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读了这两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启发?(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走出自闭症怪圈
①每一万名儿童中至少有5人患有自闭症,约28人患症状略轻的阿斯佩格氏综合征。研究者尚不了解自闭症的病因。“从前的说法是,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这是无稽之谈。”法兰克福大学儿童及青年精神病研究所所长弗里茨·保斯特卡说。现在人们确信这种病与遗传有关。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
②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他们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例如患儿埃迪,他常莫名其妙地跺脚、叫喊,而且往往一闹就是1个小时。父亲克里姆说:“我们无法让他静下来。”也许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也许是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总之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
③起初医生建议埃迪的父母送他去儿童疗养院,但埃迪要等2年才能得到入院治疗床位。心急如焚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于是请汉诺威附近的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来为孩子治疗。应用行为分析的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瓦尔·洛瓦斯。他早在1987年就宣称这种疗法取得了成功。保斯特卡说:“我们不应给父母打包票。”他认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疗效几乎是无法预知的。
④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与医生就像作拼图游戏那样将许多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组合在一起。小埃迪首先要学习说话、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并改善身体的运动机能。父母每周要带他做30小时的训练。
⑤母亲玛丽昂拿着一箱玩具和图片走到埃迪身边。“你的鼻子在哪儿?肚子呢?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谁?拍一下小手。”她一口气说道。埃迪答对了所有问题。“太棒了!”玛丽昂叫了起来,然后抱起孩子,托着他转圈。表扬非常重要,它能激发自闭症患儿学习的积极性。
⑥治疗埃迪的施拉姆医生认为,培养自闭症患儿自立能力的关键在于语言。在治疗的最初阶段,父母应将孩子的玩具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开始接受治疗时,只有3岁的埃迪曾为拿不到玩具而发火。“我们和他说泰迪熊这个词,直到他意识到只有开口说话才能得到自己的毛绒玩具。”施拉姆说。埃迪在6个月内学会了300个词。2004年8月底,他头一次叫了“妈妈”。此时玛丽昂为这个词已经等了3年多。
⑦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患儿无法模仿他人的表情。意大利学者在1991年发现,特定的脑细胞使人具有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自闭症患儿的这种“镜像神经元”也许发育不良。埃迪必须靠图片学习正确地表达感情。喜怒哀乐各种面孔的照片能帮助他学习别人的表情。
11.自闭症患者与正常儿童不同,他们既不会①         ,又不会②              ,还无法③            。(3分)
12.根据全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然人们确信自闭症与遗传有关,那么就有希望在将来通过婚前体检预测哪些父母可能生出自闭症患儿。
B.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为治疗自闭症找到了突破口,新疗法的诞生指日可待。
C.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而要培养自闭症患儿的自立能力,首先要培养语言能力。
D.随着科学的发展,改善自闭症患儿“镜像神经元”的发育状况也许会成为未来治疗自闭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13.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自闭症患儿,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着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②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③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④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⑤最初,我到她的店里,是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⑥“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⑦“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⑧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开不败的四季花。
⑨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坐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4.小说写了“我”与女店主交往的四件事,请补充。(4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15.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16.结合语境,品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17.“香樟树下”也可作为本文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个标题?为什么?(5分)
                           
                           
                           
                           
三、名著阅读。(7分)
“你想独自混好?”老人评断着A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这么八宗事!我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有用没有?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没有?没有!
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你说是不是?
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茶来!谁喝碗热的?”
A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
18.选段节选自《      》,文段中的A是作品中的    (人物)。(2分)
19.联系全书,说说A为什么要咒骂刘四、杨太太、孙侦探。(2分)
                           
                           
20.“A想: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请联系全书谈一谈A为什么会这么想。(3分)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线光亮是力量,一瓶水是力量,一声呼唤是力量,一次牵手是力量,一个微笑是力量……
题目: 的力量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答案
一、1.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2.烦躁 惶恐 大庭广众
3.A “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4.③ 去掉“是否”
② “尊重”改为“学习”
① “在……中”和“使”去掉其中的一个
5.党员当先锋,依靠发动群众,构筑社区疫情坚实防线。
不问姓氏 天使庇护孝感黄石
二、(一)6.自夸 轻视 特意
7.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都不离开。
老翁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8.南 阳 杨 二 相 公 精 于 拳 术 / 每 至 演 武 场 / 传 授 枪 棒 / 观 者 如 堵
9.C 作反衬
10. 两个人都恃技而骄,轻视别人。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在天的道理;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学技术,不可骄傲自满。
【参考译文】【乙】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咳嗽不断的卖蒜老人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二)11.表达自己的感情 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回应 将其归结于母亲的冷落
12.B 说法有误,文章并未表达这一层含义
13.当他们暴躁不安时,我们要耐心地等待并安抚他们,不能以“暴”治“暴”。我们可以教他们实际的生活能力,如说话、穿衣服、上厕所等。当他们表现良好时,我们要大力表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可以用喜怒哀乐各种面孔的照片帮助他们学习别人的表情,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言之成理即可)
(三)14.“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15..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⑤女店主是知足常乐的人。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言之有理即可)
16.“一瞬间”指一眨眼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漫”是到处都是,充满的意思。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我”当时对自己说错话(怂恿一个下肢瘫痪的姑娘去登黄山)而感到歉意和内疚,以及以后再见不到她了感到失落和伤感。
17.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四)18. 骆驼祥子 祥子
刘四、杨太太、孙侦探这三个人是祥子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人。但是他们都不是好人,刘四自私、冷酷;杨太太看不起拉车的,小气,把所有的脏活都推给祥子,而且还用语言侮辱过祥子;孙侦探敲诈了祥子的钱。
20.祥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人的经历,想到了自己未来可悲的命运。他怀着美好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连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都做不到。而他身边的车夫,如二强子、老马,虽然有过自己的车,但是依然摆脱不了贫穷的命运。这些都让祥子想到,仅仅靠自己的好强和勤劳,是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的。
三、21.略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