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0.1机械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0.1机械能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5 23: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10.1 机械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年泸州市中考体育考试增加了排球垫球项目,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垫向墙壁,反弹回来后又重复垫球,如图所示为垫球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垫排球时,排球离开手臂上升过程中,手臂依然在对排球做功
B.排球从墙壁弹回手臂过程中,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C.排球撞击墙壁后反弹回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手臂垫球时,手对球的力大于球对手的力
2.如图所示,将一支内部有弹簧的圆珠笔按压在桌面上,松开手会发现圆珠笔向上跳起,圆珠笔从松手上升至最高点过程中,能量转化正确的是(  )
A.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B.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动能
C.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D.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
3.如图所示,将同一小球按照不同方向从离地面相同高度的相同位置分两次抛出,初速度相等,小球第一次落地速度为v1,小球第二次落地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比较v1和v2的大小,正确的是(  )
A.v1=v2 B.v1<v2 C.v1>v2 D.无法比较
4.如图所示是荡秋千的简化模型,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D点后返回,B、C两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B、C两点的动能相等
B.球在A、D两点的机械能相等
C.球从B点到O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D.球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5.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沿直线向下做加速运动降落伞打开后开始减速,落地前运动员的速度已减至安全值且保持不变,若把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则(  )
A.加速运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减速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于重力
C.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保持不变
6.小明和同学一起荡秋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最低点时的动能为零 B.下降过程中的动能不变
C.到达最高点的重力势能最大 D.上升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减小
7.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比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从50m高的跳台由静止出发,在空中完成了一次超高难度的1620度旋转,获得本项目的金牌。现将运动轨迹简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能量损失,她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  )
A.a B.b C.c D.d
8.位于潮州韩江大桥桥头的腾瑞中心大厦,如图,高度为186米,它是目前粤东第一高楼,是潮州韩东新城新的标志性建筑。周末,小丽想到大厦的楼顶拍摄潮州市区的全景,当她乘坐的电梯匀速上升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
9.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我们把卫星运行过程中离地球最近的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如图所示),卫星在太空飞行过程中,不受到任何的阻力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  )
A.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势能变小 B.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势能变大
C.机械能变大,动能变大,势能变大 D.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大,势能变小
10.如图所示,用力F将小球压至D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撤去力F后,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B位置是弹簧自身长度的位置,A位置是小球到达的最高点,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B位置小球的动能最大
B.在A位置,小球速度为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C.从D到B位置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变大
D.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再增大后不变
11.如图所示,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粗糙的路面从a点向d点自由运动,其中b和d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球从a到c加速下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小球从c到d减速上坡,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小球从a到d的过程中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小球在b和d时机械能都相等
12.2021年4月,中国女足通过奋勇拼搏,晋级奧运会。如图所示是足球落地后又弹起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则足球(  )
A.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B点的机械能 B.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C点的机械能
C.在A点的机械能等于C点的机械能 D.在B点的重力势能小于D点的重力势能
二、填空题
13.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______(选填“质量”、“惯性”或“动能”)。清扫路面垃圾的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清洁车沿水平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______,车的重力势能将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14.如图,轻质弹簧顶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大小不计的重物。用手抓住重物向下拉伸弹簧到a,松手后弹簧拉重物上升依次经过点b、c到最高点d,其中点c是弹簧不挂重物静止时的位置,b是重物连接在弹簧下端静止时的位置。则重物从a运动到点d过程中,在___________点重力势能最大,在___________点动能最大,在___________点机械能最大。(不计空气阻力)
15.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嫦娥五号”在减速下落登月过程中,动能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以月球为参照物,“ 嫦娥五号”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嫦娥五号”第一次带回了月壤样品,这些样品带到地球时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篮球。如图所示,在同一高度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将甲球竖直向上抛出、乙球斜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乙球到达最高点时的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零,甲球落地时速度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球落地时速度。
三、综合题
17.如图所示,是一款型号为CLW5070GSSD5的六轮洒水车,其质量为7.6t,罐体容量为5m3,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350cm2。(g取10N/kg)
(1)洒水车在洒水的过程中,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洒水车在一次洒水作业中,以1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6km,则它在这段道路上洒水所用时间是______h;
(3)若该洒水车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为2500N,则洒水车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W。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110h的飞行后首次在月珠背面成功着陆,在距离月球的100m时,通过减速来减小其惯性,以被月球引力捕获,如图为嫦娥四号通过“桥”中继卫星利用超声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组成,随着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顺利在月球背表面行驶,在月球背面留下了第一道印记。“玉兔二号”配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科学探测仪器、总质量仅135kg,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1)嫦娥四号在减速着陆时,动能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机械能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2)“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带齿纹的轮子,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使其能顺利在月球背表面行驶。
(3)请你指出文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是_______,支持你观点的证据是_______。
19.电熨斗
如图1为生活中常用的电熨斗,图2是电熨斗结构图。电熨斗中有一个双金属片制成的自动开关,双金属片是由长和宽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组成,且两金属片紧紧地铆在一起,受热时铜片膨胀得比铁片大,双金属片便向铁片那边弯曲,温度越高,弯曲得越显著。常温时,双金属片端点的触点与弹性钢片上的触点相接触。当电熨斗与电源接通时,电热丝发热,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当温度升高到设定的温度时,双金属片顶端的触点与弹性钢片上的触点分离,电路断开。电熨斗工作时的温度可以调节,将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上下调节,双金属片和弹性钢片上的触点随之上下移动。双金属片弯曲程度不同,金属底板温度也就不同。由于衣服的质料不同,熨烫时所需要的温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棉织品比化纤衣服耐高温。
额定电压 220V 功能 干烫
频率 50Hz
底板面积 160cm2 质量 1.6kg
额定功率 1100W 放置方式 自立式
(1)电熨斗主要是利用了电流的______(选填“热”“磁”)效应。熨烫前,电熨斗自然平放在衣服上,求它对衣服的压强为______Pa;(g=10N/kg)
(2)如图3中,两种双金属片中符合电熨斗安装要求的是______(选填“C”或“D”);
(3)电熨斗通电工作时,若突然断开电源,两触点_____(选填“会”“不会”)断开;
(4)将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下调时,弹性钢片的弹性势能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5)熨烫完棉织品衣服再熨烫化纤衣服,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______(选填“向上”“向下”“不”)调。
20.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发射“一箭七星”
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
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可以较方便地将运载火箭运送到靠近赤道的低纬度海域,这样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卫星寿命。这是因为卫星要实现入轨,火箭就必须达到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火箭专家表示,要达到这一速度,一是可依靠火箭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二是利用地球自转赋予的速度。当地球给予火箭的速度越大,火箭本身所需要提供的速度就越少。在赤道附近发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提高飞行初速度,增加火箭运载能力。
据航天专家介绍,海上发射还能够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减少火箭发射对人的不利影响。发射后,火箭助推器及第1、2级的残骸则可直接落入海中,大大降低了安全压力。
(1)火箭是利用向后喷射高温火焰而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原理
(2)将运载火箭运到赤道附近低纬度海域发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提高飞行初速度,有利于提高火箭的初始______能。在火箭推送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卫星的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后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发射后,火箭助推器会与火箭分离,然后在______力的作用下落回公海。
(4)此次海上发射的平台是一艘大型半潜式驳船,它在水面航行时排水量为9500t,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火箭发射后,船受到的浮力会_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_(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5)与陆地发射相比,选择海上发射的优点是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21.阅读下列短文
三峡船闸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三峡大坝上下游的水位差最高可达113m。巨大的落差有利于生产可观的电力,当然也带来了航运方面的问题:下游的船只驶往上游,怎样把这些船只举高一百多米?上游的船只驶往下流,又怎样让船只徐徐降落一百多米?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修建船闸。
船闸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以及上、下游阀门组成,如图所示。
三峡船闸总长1621m,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船只在船闸中要经过5个闸室使船依次升高(或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超过20m,因此三峡船的闸门非常高大,首级人字闸门高近40m,宽近20m,如果平放在地面上,有两个篮球场大,倘若门外的水压在闸门上,设想有10万人每人用1000N 的力来顶着门,也挡不住水的压力,可见水对闸门的压力之大,为此,三峡船闸的闸门足足有3m厚,无愧是“天下第一门”。(ρ水=1.0×l03kg/m3, g 取 10N/kg ,标准大气压p0=1.0×l05P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峡船闸是根据______原理建造的,船只从上游进入闸室航行时,闸室阀门A、B的开启情况是______。
(2)船只从上游经过船闸到达下游,重力势能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3)—艘总重为100t的船,在闸室中缓慢上升20m,此过程中浮力对船做功为______J。
(4)若三峡大坝内蓄水深度为113m,请你计算一下,此时水对坝底产生的压强是______Pa,约为______个标准大气压(结果取整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排球离开手臂后,没受到手臂的作用力,那么排球上升过程中,手臂对排球不做功,故A错误;
B.排球从墙壁弹回的过程中,质量不变,但高度变小,所以重力势能越来越小,故B错误;
C.排球撞击墙壁后,被弹回,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垫球时,手对球的力和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应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将圆珠笔按压在桌面上时,圆珠笔内的弹簧被压缩,具有弹性势能,松开手后,弹簧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弹性势能减小,圆珠笔具有了速度,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圆珠笔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高,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
故选D。
3.A
【详解】
两次小球的初速度相同,离地面高度相同,由机械能守恒可知,落地速度大小相同。
故选A。
4.C
【详解】
A.B、C两点等高,重力势能相等,小球从B点到C点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机械能减小,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所以C点的动能减小,球在B、C两点的动能不相等,故A错误;
B.球从A点到D点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
C.球从B点到O点的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机械能减小,故C正确;
D.球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加速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小,阻力大于动力,所以,所受的阻力大于重力,故B符合题意;
C.匀速直线运动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所受的阻力在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通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
B.下降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B错误;
C.到达最高点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故C正确;
D.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谷爱凌从50m高的跳台A处由静止出发,从轨道B处飞出,由于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运动方向沿轨道向上,则d轨迹不符合实际;A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在A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若运动到右侧等高的位置,物体还有向右运动的速度,则此时物体的机械能大于A处的机械能,而题中不考虑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整个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则物体运动到右端的高度要比A点的低。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小丽乘坐的电梯匀速上升时,速度不变,则动能不变,高度增加,则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为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则机械能增加,故ABD错误, C正确。
故选C。
9.D
【详解】
卫星在运行过程中质量不变,卫星在近地点和地球的相对距离最小,速度最大,近地点势能最小,动能最大;卫星在远地点和地球的相对距离最大,速度最小,远地点的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势能变小,动能变大。由于不计阻力,机械能是守恒的,保持不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A.在D位置时,弹簧弹性形变最大,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加速上升,到达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合力为零,之后CB段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减速运动,BA段只受重力,合力向下,小球继续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在C位置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
B.在A位置小球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由选项A可知,从D到B位置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D.D点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力等于弹力减去重力,随后弹力减小,合力减小,当到C点时,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合力为零,之后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合力等于重力减去弹力,随着弹力的减小,合力逐渐增大,到B点,弹力消失,只受重力,合力就等于重力,合力达到最大后不变,故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再增大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
A.小球从a到c加速下滑,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球从c到d减速上坡,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变高,速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路面粗糙,小球从a到d的过程中,小球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路面粗糙,小球运动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运动过程中,小球要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小球在b的机械能大于d时机械能,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详解】
AC.由图可知,足球落地后又弹起,越弹越低,但不计空气阻力,故可知,在足球落地与地面接触碰撞时,有部分能量损失掉,转化为内能。足球由A点落地后经过B、C点,因此A点的机械能大于B、C点的机械能,故A正确,C错误;
B.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没有与地面碰撞即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在B点的机械能等于C点的机械能,故B错误;
D.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同一个足球质量相同,B点的高度大于D点,因此在B点的重力势能大于D点的重力势能,故D错误。
故选A。
13. 动能 变大 变大
【详解】
[1]动能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决定,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开车上坡,车的质量不变,提高车速,则车的动能会增大。
[2][3]因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车的速度不变,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质量增加,所以车的动能将变大;高度不变,重力势能变大。
14. d b c
【详解】
[1]重物从a运动到d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在d点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
[2]c是弹簧不挂重物静止时的位置,即c是弹簧处于原长的位置;b是重物连接在弹簧下端静止时的位置,此时重物受到的拉力和重力相等;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物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弹力大于重力,合力竖直向上,重物向上做加速运动;b点时,弹力等于重力,合力为0,不再加速,速度达到最大,动能最大。
[3]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此时重物做减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c点时,弹力为零,弹性势能为0,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物的机械能,此时重物的机械能最大。
15. 减小 运动 不变
【详解】
[1]“嫦娥五号”在减速下落登月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
[2]“ 嫦娥五号”与月球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以月球为参照物,“ 嫦娥五号”是运动的。
[3]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空间位置无关。“嫦娥五号”第一次带回了月壤样品,这些样品带到地球时质量不变。
16. 大于 等于
【详解】
[1]乙球到达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所以动能大于零。
[2]由题知,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抛出时两球的速度相等,则最初两球的动能相等;抛出时的高度相同,则最初两球的重力势能也相同;因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抛出时两球的机械能相同;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故落地时两球的机械能相同,又因为两球落地时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故两球落地时的动能也相同,根据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可知,两球落地时的速度相等。
17. 减小 减小 0.33 12500
【详解】
(1)[1][2]洒水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由于不断洒水,所以其质量减小,动能减小;洒水车的高度不变,质量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洒水车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所以机械能也减小;
(2)[3]根据可知,运动的时间为
(3)[4]18km/h=5m/s,洒水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洒水车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为
18. 减小 减小 不守恒 增大与月球表面的摩擦 通过减速来减小其惯性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详解】
(1)[1][2][3]嫦娥四号在减速着陆时,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
(2)[4]“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带齿纹的轮子,其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3)[5][6]文中科学性的错误是通过减速来减小其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速度无关。
19. 热 1000 C 不会 A 向上
【详解】
(1)[1]电熨斗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主要是利用率电流的热效应。
[2]电熨斗自然平放在衣服上,对衣服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
受力面积
则它对衣服的压强
(2)[3]由题意知,受热时铜片膨胀得比铁片大,双金属片便向铁片那边弯曲,温度越高,弯曲得越显著。常温时,双金属片端点的触点与弹性钢片上的触点相接触。当电熨斗与电源接通时,电热丝发热,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当温度升高到设定的温度时,双金属片顶端的触点与弹性钢片上的触点分离,电路断开。金属底板散热,温度降低,双金属片恢复原状,电路接通。由此判断上层为铜片,下层为铁片,所以图3中两种双金属片中符合电熨斗安装要求的是C。
(3)[4]由于触点的连接情况受温度控制,电熨斗通电工作时,若突然断开电源,温度不会马上降下来,所以两触点不会立即断开。
(4)[5]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故当将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下调时,弹簧钢片的形变程度变大,弹性钢片的弹性势能变大,故应该选A。
(5)[6]一般来说,棉织品比化纤衣服耐高温,故应使温度降低,即触点要较早分离,以限制温度升高,故应将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向上调。
20. 相互的 动 增大 增大 重 9.5×107 减小 减小 安全可靠(或节约成本或发射高效等)
【详解】
(1)[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火箭是利用向后喷射高温火焰而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2)[2]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将运载火箭运到赤道附近低纬度海域发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提高飞行初速度,有利于提高火箭的初始动能。
[3][4]在火箭推送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卫星的质量不变,因速度变大,故卫星的动能增大;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在火箭推送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
(3)[5]由于地球的吸此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发射后,火箭助推器会与火箭分离,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回公海。
(4)[6][7][8]此次海上发射的平台是一艘大型半潜式驳船,它在水面航行时排水量为9500t,由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的浮力为
火箭发射前,由漂浮的特点,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与火箭重力和,火箭发射后,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故火箭发射后,船受到的浮力会减小。根据,排开水的体积减小。
(5)[9]根据题意知,海上发射还能够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减少火箭发射对人的不利影响。发射后,火箭助推器及第1、2级的残骸则可直接落入海中,大大降低了安全压力;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可以较方便地将运载火箭运送到靠近赤道的低纬度海域,这样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卫星寿命,故与陆地发射相比,选择海上发射的优点是安全可靠(或节约成本或发射高效等)。
21. 连通器 A打开,B关闭 减小 2×107 1.13×106 11
【详解】
(1)[1]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上下游、闸室构成了连通器。
[2] 船只从上游进入闸室航行,上游与闸室形成连通器,打开阀门A船才能进入闸室,同时要关闭阀门B。
(2)[3]船只从上游经过船闸到达下游,船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船的重力势能减小。
(3)[4]船的质量
m=100t=100000kg
所受的重力
G=mg=100000kg×10N/kg=1×106N
船缓慢上升,船受到的浮力
F浮=G=1×106N
浮力对船做的功
W=F浮h=1×106N×20m=2×107J
(4)[5]水对坝底产生的压强
p=ρgh=1.0×l03kg/m3×10N/kg×113m=1.13×106Pa
[6]因1标准大气压p0=1.0×l05Pa,约是标准大气压的倍数
即大约是1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